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超细镍粉代替多层陶瓷电容器内电极用贵金属是一种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镍粉用作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内电极的主要特点,详细介绍了生产超细镍粉的方法和工艺,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MLCC内电极用超细镍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MLCC电极用铜粉的制备与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电极贱金属化,铜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电极制作材料.介绍了MLCC电极铜粉制备和铜粉改性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铜粉粒径控制技术和抗氧化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片式化高压电容器的内电极结构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高压片式化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要求其内电极具有特殊的结构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本文对比了普通MLCC和高压MLCC的内电极结构,用有限元方法对两种ML—CC中若干典型位置的电场分布进行了分析,从电学角度对高压MLCC中内电极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压MLCC内电极结构尺寸和所选用陶瓷介质材料的电学性能、MLCC的额定工作电压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这对中、高压MLCC的设计和制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龙土 《功能材料》2004,35(Z1):21-23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铁电、压电陶瓷及其多层片式元件应用研究的若干新进展.基于过渡液相烧结机制的压电陶瓷材料具有烧结温度低、压电常数和介电常数高,介质损耗低等诸多优点.低烧多层压电变压器(MPT)以其低驱动电压、小体积、高升压比、薄型片式化等优点在液晶显示背光电源等方面获得应用.多层压电变压器及其背光电源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薄型化和低成本等特点,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多普勒激光扫描测振仪对MPT的振动模态与机电谐振特性等进行了分析与测定,为结构与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研究了钛酸钡基高介电常数温度稳定型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及薄层贱金属内电极MLCC的关键材料组成以及制备技术,基于缺陷化学原理和无晶粒长大的致密化烧结动力学,通过调控受、施主掺杂和两段法烧结工艺,制备了在还原气氛烧结亚微米/纳米晶钛酸钡基陶瓷及其细晶化贱金属内电极MLCC.研究了多层复合功能陶瓷共烧行为、异质界面互扩散、致密化速率调控机制及共烧匹配技术,借助于差热膨胀仪研究了铁电陶瓷介质和内电极共烧失配的动力学根源,为制备高可靠的MLCC等多层元器件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介绍了压电陶瓷超声微马达的结构与特性.  相似文献   

5.
贱金属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研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祥冲  黄新友 《材料导报》2004,18(11):16-18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贱金属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BME-MLCCs)已经成为多层陶瓷电容器的主流产品.简要论述国内外对贱金属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研发状况和研究方向,重点介绍镍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发展历程,并且指出我国BME-MLCCs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包覆热分解法,以草酸镍为前驱体,草酸锌为包覆剂,制备成包覆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制备了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内电极用超细球形镍粉。主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镍粉结晶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分布仪、热重分析仪(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粉的初始结晶粒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制备的近球形高纯度镍粉具有面心立方晶型(fcc),结晶性好、抗氧化温度高、颗粒粒径范围约200~500 nm、粒径分布范围窄、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7.
功能陶瓷材料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铁电、压电陶瓷及其多层片式元件应用研究的若干新进展。基于过渡液相烧结机制的压电陶瓷材料具有烧结温度低、压电常数和介电常数高,介质损耗低等诸多优点。低烧多层压电变压器(MPT)以其低驱动电压、小体积、高升压比、薄型片式化等优点在液晶显示背光电源等方面获得应用。多层压电变压器及其背光电源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薄型化和低成本等特点,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多普勒激光扫描测振仪对MPT的振动模态与机电谐振特性等进行了分析与测定,为结构与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研究了钛酸钡基高介电常数温度稳定型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及薄层贱金属内电极MLCC的关键材料组成以及制备技术,基于缺陷化学原理和无晶粒长大的致密化烧结动力学,通过调控受、施主掺杂和两段法烧结工艺,制备了在还原气氛烧结亚微米/纳米晶钛酸钡基陶瓷及其细晶化贱金属内电极MLCC。研究了多层复合功能陶瓷共烧行为、异质界面互扩散、致密化速率调控机制及共烧匹配技术,借助于差热膨胀仪研究了铁电陶瓷介质和内电极共烧失配的动力学根源,为制备高可靠的MLCC等多层元器件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介绍了压电陶瓷超声微马达的结构与特性。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的组成、结构及要求.详细阐述了多层陶瓷电容器电极浆料的构成、功能及作用,重点介绍了导电相、玻璃相及有机载体的种类、性能和应用.最后叙述了MLCC电极浆料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靳学昌  高珺  李岩  陈将俊  刘春静  赵宁 《材料导报》2021,35(z2):294-297,317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在电子、通信、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MLCC铜端电极对MLCC的性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探究了玻璃粉体系对ML?CC铜端电极组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尺寸的玻璃体系对铜端电极的组织结构及耐酸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ZnO?B2 O3?SiO2体系制备的端电极烧结后在端电极与瓷体之间界面处形成较厚的过渡层,这有利于提高端电极在瓷体上的附着力,但端电极表面出现玻璃泡结构,不利于后续的电镀工艺.降低ZnO?B2O3?SiO2体系玻璃粉尺寸,烧结后界面处形成更厚的过渡层,但端电极表面出现了更多的玻璃泡.向D50为1.5μm的ZnO?B2 O3?SiO2玻璃粉制备的浆料内加入一定量的BaO?ZnO?B2 O3体系玻璃粉,烧结表面的玻璃泡结构经镀液腐蚀后消失,有利于镀层均匀附着在端电极上,从而更适合MLCC用铜端电极浆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贱金属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产业研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贱金属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BME—MLCCs)已经成为多层陶瓷电容器的主流产品。由于采用镍铜内电极产品的材料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已经成为国内外贱金属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产业研发的发展方向,我国国内的BME—MLCCs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快BME—MLCCs技术的发展,推动该项技术的国产化,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介质材料和贱金属内电极浆料系统,立足国际BME—MLCCs现有的高起点,尽快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信息产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BME—MLCCs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