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围绕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建筑文化的概念,阐述了建筑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和对西方传统建筑的影响,总结了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设计出有文化内涵有灵魂体现的现代建筑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建筑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混凝土结构。第二种是钢结构。文章针对现代钢结构建筑的设计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和分析,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钢结构建筑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我国现代建设设计水平的提升。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推崇创新的行业,但长期以来,由于很大一部分设计人员受一些传统思维方式和设计思路的影响,其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少活力,固守着传统的条条框框,使作品缺乏新意。文章从建筑的特性及建筑设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建筑设计中的抽象性新思维,并进一步对现代建筑创新性新思维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以钢结构为主要形式的民用建筑中,用钢量的大小是影响建造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思维模式下的建筑钢结构设计大都存在荷载系数取值过于保守、结构选型不合理、设计思维定势等现象,导致单位建筑用钢量大,钢结构施工成本大幅提高。如何在保证原有建筑构造、使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钢材用量,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是推行项目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在某建工程为例,阐述钢结构优化的设计要点,为钢结构同行提供降本增效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为了全面满足人们生活需求,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做好创新与提升,为了保证城市发展,城市建筑设计形式也有了巨大变化,各种新型的建筑技术得到良好运用,装配式钢结构施工成为最为主要的技术形式,这种建筑技术从构件上实现了分段组装,保证了科学性稳定性。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吊装方案、外围集成、绿色技术、叠合板施工、外墙板施工、钢柱施工几个方面推进,提高了建筑的速度与质量。文章就建筑装配式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全面提出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民间建筑中有众多值得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学习与借鉴的元素。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传统徽派建筑与国际大师柯布西耶的惊世之作——朗香教堂,从中发现许多相似的设计手法:建筑对于自然光的再利用、对于雨水的处理以及在建筑形式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广泛运用于房屋建筑中,钢结构在我国建设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外经贸委会同冶金部制定了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钢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建筑工程采用钢结构形式,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住宅商品化、产业化的要求,促进了建设住宅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应用,钢结构将成为建筑中最适合创新的住宅结构体系,也是住宅建筑行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绿色建筑"的主导方向。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明确写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之中,这是绿色建筑第一次进入国家规划。  相似文献   

8.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大多数建筑师得设计理念还停留在混凝土建筑的设计知识和思维方法上,对钢结构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过程没有很好的把握。我国的建筑很难体现时代发展的特色,远离世界建筑发展行业的前沿。本文认真分析了钢结构的设计特点和钢结构的设计过程,希望对促进钢结构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如何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号,成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师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将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结合的代表建筑,因此,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香山饭店建筑设计中传统民居建筑符号、传统建筑装饰符号以及传统园林建筑符号的应用,旨在为我国当代建筑设计进一步与传统文化符号相融合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运行节奏不断加快,工业厂房建筑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载体也在不断的优化升级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强大的助推力。现今的工业厂房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广泛使用"钢结构"的工业厂房结构用以取代传统的钢筋水泥建筑。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采用钢构件作为厂房的结构主体,并辅助以其他构件所构成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当积极做好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结构特点的分析并在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确保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模块化建筑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新兴建筑结构形式。针对钢结构的模块-框架复合建筑结构,简述拟建的一栋多层钢结构模块与钢框架复合建筑的工程情况,对郑州市某拟建公寓进行模块尺寸和施工要求对拟建的多层钢结构模块与钢框架复合建筑进行结构体系构建,并对其构件和节点等进行设计。在结构体系构建中,发现由于构建和节点较多,受力效果不理想。文章以多层钢结构模块与钢框架复合建筑结构入手,通过分析其结构体系、构建和节点,对其结构进行设计和研究,以期为多层钢结构模块与钢框架复合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院书屋     
张斌  周蔚  Lili 《缤纷家居》2013,(5):132-135
组团式商务办公,水乡脉理,书院氛围、园林意境,悠闲的聚在庭院,视觉上看到的是安静,嗅觉上闻到的是江南的桂花香。这就是十院书屋。近年来,很多建筑设计都试图从具有中国传统精神的传统聚落规划理念和民居建筑中汲取精髓,试图在现代和过去架起一道创新之桥。十院书屋正是在"当代水乡文化实践"的命题下,对江南的传统民居形态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规划和建筑设计当中加以汲取和应用,在提炼江南水乡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试图抓住传统的内涵,但又不完全放弃形式的特征,体现了对传统中国建筑的浓重情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建筑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要根据抗震的要求来进行建筑设计,它直接影响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建筑设计和结构抗震设计只有很好的协调好,才能实现建筑的良好抗震性,如果建筑设计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的考虑建筑的抗震性,会对后期的结构设计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增加耗材。文章分别从建筑的体型,建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规范中设计限值的控制、屋顶建筑等设计问题来阐述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筑在设计环节中,是将用户需求的具有功能性、安全性、艺术性的建筑实体设想用设计的方法在图纸上体现出来,现代建筑设计一定要满足使用功能,同时为了追求在艺术上的变化,建筑在整体结构上也要体现美观的特点,在设计中对建筑进行设计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建筑要具有安全性能,这样才能放心使用。所以综合现有的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建筑设计要与结构设计协调统一,也就是监护设计中要同时具备建筑图纸与结构图纸两种形式,建筑设计体现建筑物的整体性,结构设计体现建筑的内部整体设计,只有这两种设计相互协调统一,建筑才能满足适用、坚固、美观的要求。文章通过对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进行论述,说明建筑与结构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中西文化不断交流、相互融汇的背景下,现代中国建筑设计处于十字路口,许多建筑作品要么无根无源要么是对西方建筑的盲目仿造。笔者认为,土家族在不断的发展中,为了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影响其建筑形式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其文化底蕴和独特设计更是对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以恩施土家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家民居建筑语言及理念进行剖析,总结其对现代建筑可提供的些许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组成特点、交往空间形成以及归纳总结传统民居建筑景观特点归纳介绍,详细探讨这些传统经验对现代景观空间与建筑设计的启示及其借鉴意义,旨在强调弘扬学习古人顺应气候特点、尊重场所精神、倡导"天人合一"的和谐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是在现实环境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它奠定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建筑在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之下,如何保存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如何把它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本文就传统建筑风格语汇在当今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美与色"作品为例,从色彩的联想与象征、色彩对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杜虹  余佳维 《广西轻工业》2014,(12):102-103
建筑作为文化延续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式建筑兴起,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本文旨在通过设计实例,研究如何归纳、提炼传统符号,加以演绎到新中式建筑设计中,为新中式建筑设计赋予传统符号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过街楼空间蕴含的多样设计形式、独特空间功能以及高效联接方式,能为山地建筑设计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与参考。本文通过分析过街楼空间原理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体系,尝试对过街楼空间原理在重庆山地建筑中的设计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为山地建筑设计中过街楼空间原理的在地运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过街楼空间原理是基于过街楼空间研究提出的一种创新性设计理念,可根据重庆山地建筑特性,以关联方式、联接方式、立面表现等指导现代山地建筑设计,灵活有效地处理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使山地建筑在空间利用、功能形态、艺术形式上更趋科学合理,在保持地域风貌的同时,满足山地居民对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的需求,使人、建筑和地域环境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