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庭院葡萄高效益栽培要点王田利(甘肃灵台县果品开发服务公司,744400葡萄为蔓性植物,枝繁叶茂,容易结果,果实晶莹,是庭院美化的先锋树种。根据庭院的环境特点,在庭院栽培葡萄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1采用棚架整枝:庭院栽培葡萄的目的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内蒙地区庭院裸露及小拱棚栽培葡萄的技术与生态效应张淑芳张敏聪秦海峰(内蒙农科院园艺研究所,010010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我区农民经营自己庭院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庭院经济在一些农村城镇郊区已同大田农业和乡镇企业并列成为...  相似文献   

3.
从80年代初起,云南省东川市的机关、居民和市郊农民的庭院,大都种了葡萄。入夏,每家庭院都浓荫蔽日,翠叶摇曳,一串串珠圆玉润的葡萄悬挂枝蔓,溢蜜喷香,既绿化了村庄,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降低了燥热,又有鲜果品尝和招待客人,从而丰富了物质生活。如该市城...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藤制造保健调味品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泽江 《中国调味品》1996,(3):18-18,28
五味子藤制造保健调味品生产技术曲泽江(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工业总公司)五味子分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两种,我们这里指的是北五味子,它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茎上皮孔明显,叶卯形或宽卯形,果实暗红色,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于东北、西北、河北、山西等地,其果实称五...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对北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Hypersin BDSC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进样量20μL。结果:五味子醇甲在10.00 ng/μL~26.00 ng/μL范围内(r=0.999 4)线性关系良好,五味子酯甲在2.500 ng/μL~12.50 ng/μL范围内(r=0.999 5)线性关系良好;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和100.4%,RSD分别为1.11%和1.24%(n=5)。  相似文献   

6.
史敏  林超  秦华 《食品与药品》2014,(6):433-43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养肝片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均在0.02~1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7.8%,98.2%,RSD分别为1.1%,0.9%,1.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养肝片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分离筛选的醋酸菌HAc-5为发酵菌种,发酵五味子干酒制备成五味子果醋。醋酸发酵于163h时达到峰值,总酸度为10.363g/100mL,醋酸的转化率为98.11%。制备成的五味子果醋色泽黄而微红,半透明,酸味醇厚丰满,微涩,具有五味子独特的药味香气,并可开发成具有保健功能性的果醋饮品。  相似文献   

8.
尹佳  王大为 《食品科技》2006,31(9):204-206
以五味子为原料,生产五味子棒冰,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原汁7%,明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6%,单甘酯0.5%时生产出的五味子棒冰口感最好,且风味独特,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蔡俊 《饮料工业》2005,8(6):17-18
介绍了以五味子为主要原料,采用合理的工艺路线和浸提方法及条件,生产清凉可口的五味子保健饮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同时测定保健食品软胶囊剂型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环己烷溶解后, 经过甲醇萃取, 被测成分采用CAPCELL PAK-C18(4.6 mml.D×250 mm, 5 μm)色谱柱分离, 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为1.0 mL/min。结果 保健食品软胶囊剂型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95、0~303、0~5022 μg/mL, 相关系数为0.9992~0.9995, 线性良好; 对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的进行高、中、低3种水平浓度下进行加标回收实验, 回收率为89.1%~97.8%;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3.9%(n=6)。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 灵敏度及加标回收率高, 准确度和稳定性好, 可以满足保健食品软胶囊剂型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的分离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反渗透浓缩技术与冷冻技术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和探讨迫使五味子保健酒中易沉淀成分过饱和析出,来提高酒的澄清效果和稳定性,为中药保健酒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一种新工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法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五味子醇甲成分,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方法。五味子粉末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5μm,250mm×4.6mm.id.)分离。以乙腈-水为流动相,55∶45等度洗脱,以保留时间对分离出的组分予以定性确证,用峰面积进行定量。组分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9,平均回收率为109.6%,相对标准偏差为3.998%(n=5),检出限为0.1μg/L。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也适用于其它物质中五味子醇甲组分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五味子酸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五味子果浆(质量浓度为0.1g/L)与牛奶按l:9的比例混合,加入质量分数为9%绵白糖及0.1%的酸奶发酵剂,接入质量分数为3%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为l:l的发酵刺,在42.5℃条件下发酵5h,可得品质优良的五味子酸奶。  相似文献   

15.
五味子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华中五味子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和方法,并对该色素的组成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也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五味子相关产品的开发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生物转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产品开发方面,通过该技术开发出的五味子发酵饮料、发酵果酒、发酵酸奶等健康产品颇受消费者的青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从五味子的生物转化和发酵产品研制方面进行综述,为五味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孙海蛟  臧运友  张涛  黄艾祥 《饮料工业》2012,15(7):18-20,24
以野生五味子原果汁、白砂糖、稳定剂、柠檬酸为原料,设计为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研制五味子饮料,并对产品进行感官评定(色、香、味、形)、理化指标(酸度、糖度、VC)测定和微生物检验。筛选出的野生五味子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野生五味子原果汁20%、白砂糖6%、蛋白糖0.05%、稳定剂0.08%、柠檬酸0.04%、甘草0.5%和食盐0.05%。产品的pH为2.77,固形物含量为6.60%,VC含量为3.37095mg/100ml,色泽宜人,香味浓郁,酸甜爽口,口感醇厚,风味独特,成品饮料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酸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五味子酸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以鲜牛乳和五味子果浆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经杀菌、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采用5因素4水平L_(16)(4~5)正交试验法设定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五味子果浆:牛奶1:7混合(体积比),白砂糖的添加量为8%,接种量4%,在43℃条件下发酵4h,即可得到品质优良的五味子酸奶。  相似文献   

19.
黄宝玺  王大为  王金凤  张巍 《酿酒》2009,36(5):77-78
以五味子为原料生产发酵型五味子果酒.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型五味子果酒的加工工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天,pH为6.5,接种量为1.2%时所得产品颜色为橙红,风味纯正,口感醇厚,具有独特的五味子果香.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国家,无论是乡村的农宅山庄,亦或是城中的私宅别墅,大多有或大或小的庭院。人们利用闲遐的假日,亲手耕耘,自得其乐,用五颜六色的植物装点自家的庭院,用陶砖、卵石、砂石、青草等铺设庭院的地坪。主人们还根据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换种不同的花草,适时地把窗台、庭院(墙)点缀装饰得五彩缤纷。人们在园景中享受阳光。品尝美酒,或谈天论地,或浏览书报,或闭目养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