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态系统中,越是复杂的生存环境越是会产生种类多样的生物种群,外界环境变化会刺激变异物种的产生,物种的多样性更能适应环境的变迁。在福建山区,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创造了土楼这一杰出民居。复杂的山区地理环境、保有中原文化的南迁客家人、以及客家人和土著之间的战斗,同时也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土楼。该文以实际调研案例为例,展现福建土楼的围合形态的多样性。通过案例的实际调查和分析得出,土楼的围合形态不仅是多样的,还是动态的,是会随着环境变迁发生变化的。该文从经济、人口、火灾、泥石流等各具体环境变迁要素出发,试图阐明影响客家土楼围合形态多样性的原因,并说明土楼围合形态多样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客家土楼随想冯雁军在福建西南山区,散落着一座座庞大坚固的土楼,青黑色的屋顶围成巨大的圆环,架在黄生生的土墙上,形似蘑菇,状若飞碟。土楼里世代居住着因古代战乱从黄河中下游南迁落户的汉族人。这些人被当地居民称为“客家人”的家庭为抵御土匪、当地土著及猛兽的...  相似文献   

3.
蓝枫  罗哲文 《城乡建设》2008,(10):49-51
福建土楼产生于11世纪(宋代),延续至今;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明代)渐趋普遍,17世纪中叶(清代)进入成熟期。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民居建筑中,福建土楼以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而著称于世;以丰富的闽西客家文化、闽南福佬民系文化的内涵和独特的聚居方式,在中国民居建筑乃至世界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福建客家土楼形态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志坚 《华中建筑》1996,14(4):98-103
该文介绍了福建客家人及其客家文化,客家土楼的分类,分布特点,例举了鲜为人知的椭圆楼,八卦楼,半月楼,多边形楼。  相似文献   

5.
福建客家居住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土楼,这种用最古老的夯土技术建造的大型集团式群体住宅,在中国绝无仅有。本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客家人及其客家文化,福建客家土楼的分类、分布及特点,并用较多的篇幅,例举了鲜为人知的特殊形状的土楼(椭圆楼、八卦楼、半月楼、多边形楼)。  相似文献   

6.
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经济开发和乡村空心化的双重压力中,面临保护和发展困境,本文试图从土楼的空间功能特性和客家文化特点出发,结合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探讨廉租型土楼发展模式,在还原土楼居住功能,充分利用土楼空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客家人”的参与,延续传承新“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类设计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福建土楼中的方楼和圆楼为传统民居范式 ,进行类土楼的设计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上述两种土楼范式进行要素的提取 ,一是以这些要素为设计元素进行类土楼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8.
福建南靖客家土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观形似现代体育运动场馆,内看像大舞台,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土楼。 土楼建筑是客家人的创造。一千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从黄河流域迁到前方的偏僻山区,为预防野兽伤害、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侵袭,建造了这种聚亲而居、易于防守的城堡式的土楼。  相似文献   

9.
周慧 《中外建筑》2015,(1):110-112
客家土楼聚落是客家人在特定时期、特定自然环境下创造出的独特聚落形态。客家家族内部形态结构与居住行为的特征及其变化也影响着这个家族的聚落形态和建筑居住形态。本文主要从客家家族社会结构与客家居住行为的角度来阐述其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居住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土楼聚居环境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丽 《城市建筑》2005,(2):72-76
基于对福建土楼的实地考察,分析土楼居住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土楼居住环境逐渐衰败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让土楼居住环境延续发展的建议——建造新的符合现代功能要求的土楼,改善土楼居民的生活条件,并且兼职保护土楼建筑,土楼文化和土楼的建造者三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圆土楼分布在闽南与粤东北交界地区,那里的居民一部分讲客家话,一部分讲闽南话.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2.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客家土楼的平面形式以及空间布局特色,从外观、屋顶、构件的细部三方面探析了土楼的装饰艺术,从而使得大家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土楼以中国传统民居中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而为世界所瞩目。2008年7月,以“福建土楼”为名被“世界遗产名录”收入,以现存的分布状况看,其主要是存在于闽西南山区的南靖、永定和华安等地区的客家山村;而闽东南沿海的非客家地区的泉州,也有不少土楼的存在。但泉州土楼与闽西南的“客家土楼”又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泉州土楼已形成为一种带有非常浓郁的典型的闽南传统民居韵味,这就是“传统民居式”的泉州土楼。  相似文献   

14.
张清影 《福建建筑》2007,(12):25-26
福建客家土楼,日前正接受国际遗址理事会专家的最后检查、评估、验收,2008年7月,将提交世界遗产大会表决。世界遗产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开发。如何进一步挖掘丰富土楼文化内涵,保护、开发、利用土楼文化资源,推动申报评估验收工作,已迫在眉睫。作为土生土长的土楼人,笔者在本文着重论述福建土楼开发中的一些保护措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5.
闽南红砖大厝的文化特色民居是地域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它反映各个地区的风俗、气候、文化等特点,也显示出各自的独特内涵。福建有四大民居,即土楼、土堡、灰砖和红砖民居,其中闽西土楼最有特色,而以闽南红砖大厝最为靓丽。闽南开发当在三国时期。随着明清时期厦门港、漳州月港等的盛兴,闽南人跨海出洋谋生的越来越多,而后华侨回乡大量建造住宅。因此闽南红砖大厝从总体布局到细部装饰都明显可见西方及南洋文化影响的痕迹,有别于闽东民居的江城文化、闽北民居的书院文化、闽中民居的山林文化、闽西客家民居的移垦文化,具有海洋文化内涵和亚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入手,从结构制约、防御需求和传统风俗习惯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土楼采光性能的因素,并尝试以现代化手法针对土楼采光进行改进设计,为福建土楼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福建传统土楼围合形态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二元矛盾的模糊行为。一方面存在着土楼围合的完形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因素的微变化,围合的完形理想在现实当中常常被各种现实力量所解构。由此,也在历史上衍变出各种丰富多样的福建传统土楼围合形态。这些丰富多样的福建传统土楼围合形态,由于其记录着复杂的土楼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信息,也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域广阔,民居众多,在九千多年的沧桑岁月中形成了不同的民俗,并随之产生和演变出形态多样的居住空间形式和丰富多采的居住文化。 闽西永定的客家土楼,在各地民居中独具特色。它以奇特的外形,规整的内部结构著称于世。土楼的形成与防御有着密切的联系。客家人晋唐时为躲避战乱从中原迁入闽西山区,居住在偏僻的深山密林之中。其实豺狼出没,盗贼骚扰,客家人便聚族而居,集体防御,由单家小屋建成连体大屋,进而建成多层高楼。时光飞逝,世事沧桑,土楼在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之后,愈发显得拙朴而壮美,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结晶,更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土楼形态各异,有方形、圆形、多边形,有宫殿式、府邸式、牛角屋、围龙屋等形式。土楼以圆形最为代表。第一次看到这种民居,使人马上联想到体育场和古罗马的斗兽场。当年,美国军事卫星在侦察时发现了这一群奇怪的“堡垒”,误认为我军重要军事基地,还曾向军方作了汇报。土楼不仅充满了奇特的神秘感,而且坚实牢固,设有防火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和旅游业的发展,土楼的用电、用燃气比例增高、人员混杂,着火因素增多,福建土楼的消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根据土楼的建筑材料、结构及消防特点,阐述土楼防火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福建土楼民居古老而独特的防水方法,包括建造中所用的材料、建筑施工技艺以及土楼的布局构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