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战略部署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播价值,所以需要多手段、高效率传播。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概述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趋势,包括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群体广泛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等,进而简述“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包括拓展纪录片传播主体范围、精准定位受众、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影响力大的意见领袖等,旨在更好地扩大“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的名言深入浅出的表达了纪录片创作的意义所在。但是在中国影视圈里,拍纪录片被认为是“最不赚钱”的活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国内院线票房年年飙升,连创佳绩,但是似乎和纪录片没什么关系,纪录片想走院线发行,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3.
以纪实著称的纪录片与生俱来就与城市形象传播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本文以包含成都元素的纪录片为考察对象,分析纪录片中体现的成都城市符号以及符号中蕴含的城市形象。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纪录片中涉及的成都城市符号进行分析发现,纪录片借助“辣椒”“麻将”“蜀锦”“熊猫”等符码展现了成都“美食之都”“休闲之都”“文化古城”“熊猫之乡”等城市形象,塑造了成都人泼辣直爽、闲适安逸、外貌姣好等人物形象。受众解码时以主导式和协商式解码为主,存在少量对抗式解码。另外,发现成都城市形象塑造存在过于偏重美食符号、缺乏国际传播思维等问题。文章就以上分析对成都城市宣传作出批判性反思,以期更全面准确传播成都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由搜狐视频主办的“2011搜狐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巡展”已于2011年12月正式拉开帷幕。在前年举办的首届搜狐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盛典基础上,2011搜狐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巡展旨在通过纪录片巡展形式,全球范围召集华人纪录片作品,选拔优秀的作品和创意题材,推进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中国》于2020年在湖南卫视首播,节目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纪录片《中国》的制作方式有别于其他纪录片,该作品基于历史史实,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再现“真实”,从视听元素和人物要素等方面进行虚构,这是纪录片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同时也帮助纪录片创作者打开了不一样的创作视野,提供了纪录片创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休闲理念的多元化、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与休闲意识的提高,户外探险类纪录片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类纪录片给电视观众呈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类行为,着重表现了人的自我挑战意识与主体意识,运用真实的影像资料,塑造出了具体的媒介事件,以此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表达特点。由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荒野求生》作为探险类纪录片的代表之一,以其实用性和观赏性强的特征在全球赢得了大量的粉丝。该节目在赢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带有“猎奇”传播的身影,然而探险并不等于“猎奇”,探险类纪录片始终要保持“猎奇”与教育的平衡。基于此,本文以《荒野求生》为例,分析探险类纪录片的美学特质与“猎奇”传播。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昭示历史的厚重感,还是记录身边鸡毛蒜皮的写生小品,近一段时期以来,纪录片以其深厚的文献纪实魅力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观赏热情。然而“看”故事容易,“拍”故事却颇有奥妙,纪录片背后的拍摄故事又蕴藏着哪些精彩呢?  相似文献   

8.
魏胡 《西部广播电视》2013,(11):73-73,75
纪录片是一门以纪实为主的电视节目类型,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同时,纪录片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倘?’是纪录片的发展方向。随着纪录片创作手法的不断丰富,音乐的加入为记录片的“艺术化”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本文主要探讨音乐在纪录片“艺术化”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裁,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在纪录片的发展中,艺术家逐渐发现了一种创作技法更适用于纪录片,即“真实再现”,由演员(现身或隐身)进行的人物扮演和场景搬演.在纪录片创作方法的发展过程中,“真实再现”被更多的运用到纪录片创作当中并得以丰富发展.本文从纪录片“真实再现”创作技法的发展历程入手,对“真实再现”的类型、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纪录片用什么来讲述一个好故事?纪录片要拍得好看、故事讲得精彩、情节要有冲突……但纪录片要好听吗?早期的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的“精美画面+大量解说”的传统模式旱已过时,现代人比较推崇的是时空统一、声画结合的创作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声画关系又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这种争论,  相似文献   

11.
独立制片人,翻译成英文叫“F1]mmaker”,在国外所谓“直接电影流派”中使用的人较多。Filmmaker既包含了“导演”、“摄影师”、“制片人’,也包含“剪辑师”和“录音师”的功能。同时,使用Filmmaker大多表明作者拍摄纪录片在资金来源上也是“独立”资助或赞助来的。这是国际通用的一些习惯。而国外独立纪录片人也有着很好的电影传统: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弗拉哈蒂就已经开始最早的纪录片探索;30年代英国的格里尔逊、德国的里芬斯塔尔都有不俗的纪录片作品流传于世:还有活跃了大半世纪的纪录片奇人伊文思,更是对独立纪录片创作做过多年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小平  汪云 《数码》2004,(11):226-228
作为我国首部”超级真实”的原生态DV纪录片一《姐妹》.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以来引起了无数观众的注意.反响十分强烈。原生态纪录片《姐妹》的横空出世.让众多电视观众眼前一亮,创造了中国纪录片的收视“奇迹”。片中5名“发廊妹”章桦、章微、阿文、小芳、阿美的情感纠葛与辛酸经历震撼了无数观众.观众评论认为这是“近年来少见的震撼人心的好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元化”需求,不少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正在以探索和发现的眼光,以创新的思维追求题材和表现手法的艺术“多样化”,以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在认真观察、研究了国内外同行成功的人文类,社会类、自然类纪录片之后,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对纪录片下过这样的定义:纪录片就是不加主观介入地,用摄像机对人物和现场进行原生态的纪录。于是我们就能在部分电视纪实作品中看到,人物行踪和一些现实事件被原汁原味地复制下来了。这种“原生态”的纪录片模式在日本和韩国较为盛行。  相似文献   

15.
杨利 《高保真音响》2012,(9):120-125
应当说.这段旅程的动机源自一部纪录片:由罗伯特·多恩海姆(Robert Dornhelm)导演,2008年发行的《Karajan or Beauty as I see it》(中文暂且译为:“至臻完美”或“美如所见”)。这是一部讲述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纪录片。关于卡拉扬的纪录片,市面上流传有很多版本.但大多数都是平庸的应景之作.不外平一般性的插图式说明.或者随波逐流般地把那些完美影像片断连缀起来.  相似文献   

16.
2012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将于7月27日至29日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办。据悉,本届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高舌动主题为“记录与贼正,人类山地世界的真实影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纪录片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2022年网络纪录片围绕“使命”“情感”“边界”三个关键词,在题材、内容、表达等维度上守正创新,彰显出强大产能与创作活力。  相似文献   

18.
影像看板     
中国纪录片2014首季数据发布“舌尖”成热点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简称CDRC)30EI联合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尼尔森网联、爱奇艺网、优酷网、良友网进行了“CDRC前沿发布”——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季度发布。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在创作中和现实直接碰撞,因而其文本创作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由构思活动和实践拍摄两个环节构成的文本预设内部更为突出。本文结合这两个环节的创作特性和相互作用关系,详细介绍通过纪录片文本预设中的“变”与“不变”,帮助行业从业者把握纪录片实际创作的动态关系,为纪录片创作提供更多的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20.
影像看板     
01意大利导演尼古拉加盟纪录片《西安对话罗马》 大型跨国全景式纪录片《西安对话罗马》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进行了科学系统规划,全片将深度聚焦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关注千百年来该区域的历史人文变迁,通过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碰撞,重现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