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电视技术》2003,(4):140-140
由中影沙龙影视数字制作技术有限公司与Sony香港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共同举办的数字电影拍摄技巧研讨会于2月19日在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的小型电影放映厅举行。  相似文献   

2.
3月8日在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举办“索尼PMW-F55和PMW—F54K摄影机中国首台交接仪式”。索尼向北京鼎盛东极影视器材租赁有限公司交付了中国首台PMW-F55,向北京星光影美影视器材有限公司交付了中国首台PMW-F55。据悉,这些设备将主要用于数字电影拍摄及电视剧拍摄的租赁业务。  相似文献   

3.
2002年是中国数字电影最受关注的一年先是中影影院公映了中外两部数字电影.紧接着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数字电影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来规范数字电影的发展;9月29日,为了交流数字电影用户的拍摄及制作技巧Sony在中国电影集团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举办了“数字电影制作及拍摄技巧研讨会”。2月9日在BIRTV主办的信息发布与座谈会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黄祖耀介绍了数字电影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数字电影的优越性。新年伊始东北首家数字影院也在大连落户,并观赏了数字电影《冰川时代》。  相似文献   

4.
《三枪拍案惊奇》是张艺谋导演在北京奥运会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中国第一次用F35数字摄影机拍摄商业电影。为张导多部影片掌机的摄影师赵小丁在三年前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就探讨过采用数字拍摄的可能性.由于当时条件不成熟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北京电影学院的八名研究生和12名本科生组成一个团队拍摄了数字电影《在江边》。我们对数字高清器材做了认真的探索,结合我多年对于数字高清的实践总结写出这篇文章。通过讨论高清摄影机在数字电影中的曝光控制、景;调、色调及摄制流程的探讨,从而甑别出数字电影与胶片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的不同,并针对差异试着建立一套规范流程。  相似文献   

6.
四月的第二周,《冰河世纪2》攀上北美的票房榜首.这一影视数字特效的产物终于征服了挑剔的美国观众.随着一批大投入、大制作的欧美大片的走红,数字特效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越发明显.紧随国际潮流,国内的一些优秀电影也越来越多的运用数字特效技术,例如去年取得空前反响的战争巨作《太行山上》,就让国内观众领略到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特效.不仅是一些大场面的影片,在其他电影里,数字特技也在无形中被广泛利用着,如《天下无贼》、《手机》等国内脍炙人口的电影,其中不乏数字特技镜头.回顾近年来的国内电影中的影视特效,担当领头羊角色的便是华龙电影数字制作公司.  相似文献   

7.
Sony公司与中影沙龙在华龙电影放映厅共同举办的数字电影拍摄技巧研讨会上,放映了数字电影《冬至》的两段样片,一段是数字版的素材带,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然后还有一段胶片拷贝,在澳大利亚做的磁转胶工艺样片。记者认真观看了《冬至》样片,感觉画面清晰细腻(即使是低照度的镜头),确实很有胶片感。北京万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总监、摄影师吴樵先生随后畅谈了《冬至》高清摄影方面的创作体会,他对高清摄影机的技术调整、电影画面的造型处理以及数字电影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记者在研讨会后,采访了摄影师吴樵先生。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整个世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革命。电影与影院的数字化已经成为电影业的主流,而家庭影院源自专业影院。为了让我们的读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数字电影技术及其发展,在杂志十周年特刊。我们特别约请了对家庭影院、民用音响领域极其研究的中国著名电影专家施又麟老师与峨眉电影制片厂电影工程师李清河老师合著《数字电影与数字影院》特稿(本期为第三部分:数字化电影后期制作),让我们从源头了解电影,包括拍摄、制作到放映的整个过程,从而更专业、更系统地认识电影、了解电影。  相似文献   

9.
国内数字电影发展的纪元 国内第一部数字电影《冬至》的诞生说到国内第一部数字电影,就不能不提到世纪星工厂公司的吴樵先生。2002年初,他在听闻美国有使用高清拍摄电影那么一回事儿后,便直接找到了索尼公司.之后对F900进行了第一批测试,在深圳拍了很多的内景、外景、各种天气和人物,对其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索尼影视娱乐公司和中影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8日组织观摩了用Sony数字摄像机拍摄的美国影片《墨西哥往事》.这是一部使用数字高清设备拍摄制作完成后转换成普通胶片拷贝发行的影片。当天参与影片观摩的有来自电影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和领导.包括电影局、中影沙龙、华星影院、电影频道、电影学院等单位的专家都畅所欲言.为数字电影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电影《归来》是张艺谋最新正在拍摄中的一部4K电影,采用了索尼F65数字电影摄影机拍摄。本刊另一文章《F65助力张艺谋新片〈归来〉顺利拍摄》报道了该片前期拍摄部分的内容,此文重点介绍该电影DIT团队的工作。在剧组驻地的DIT工作间我们采访到负责DIT团队的北京浩瑞阳光董事长丁海,提供技术支持的北京盈信视讯总经理刘晓涛以及电影剪辑师孟佩璁等,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整个世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革命。电影与影院的数字化已经成为电影业的主流,而家庭影院源自专业影院。为了让弦们的读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数字电影技术及其发展.在杂志十周年特刊。我们特别约请了对家庭影院、民用音响领域极具研究的中国著名电影专家施又麟老师与蛾眉电影制片厂电影工程师李清河老师合著《数字电影与数字影院》特稿(本期为第一部分:数字电影),让我们从源头了解电影,包括拍摄、制作到放映的整个过程,从而更专业、更系统地认识电影,了解电影。  相似文献   

13.
电脑特技在电影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影电脑特技制作中心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完整的数字影视制作系统,主要从事影视特技和三维动画节目制作。从1999年至今,上影特技中心共制作了影视特技、动画作品10余部,其中包括《紧急迫降》、《生死抉择》、《第一次亲密接触》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影片。《紧急迫降》是中国第一部采用电脑特技制作的影片,这部影片的特殊意义在于它跨越了传统特技无法逾越的障碍,开创了中国数字电影特技制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整个世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革命。电影与影院的数字化已经成为电影业的主流,而家庭影院源自专业影院。为了让我们的读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数字电影技术及其发展,在杂志十周年特刊,我们特别约请了对家庭影院、民用音响领域极其研究的中国著名电影专家施又麟老师与峨眉电影制片厂电影工程师李清河老师合著《数字电影与数字影院》特稿(本期为第二部分:数字电影摄影机),让我们从源头了解电影,包括拍摄、制作到放映的整个过程,从而更专业、更系统地认识电影,了解电影。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时代》2003,(5):80-82
DV(digital video),即数字电影,是近年来时尚与前卫化相结合的产物。数字电影是不用胶片、完全用数字技术拍摄和放映的电影。与传统的胶片电影相比,它的影像清晰度和声音还原度大大优越,而且,一部制作好的数字电影可以通过数字软盘进行发行或通过国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整个世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革命。电影与影院的数字化已经成为电影业的主流,而家庭影院源自专业影院。为了让我们的读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数字电影技术及其发展,在杂志十周年特刊,我们特别约请了对家庭影院、民用音响领域极具研究的中国著名电影专家施叉麟老师与峨眉电影制片厂电影工程师李清河老师合著《数字电影与数字影院》特稿(本期为第四部分:数字影院及结束语,也就是这一专题到此结束),让我们从源头了解电影,包括拍摄、制作到放映的整个过程,从而更专业、更系统地认识电影、了解电影。此专题推出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好评,在此我们再次对施又麟、李清河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北京电影学院的8位研究生、12个本科生组成一个团队,拍摄了数字电影《在江边》(有广电总局审批文号)。我们对数字高清机器做了认真的探索,我结合多年实践。总结出关于数字高清拍摄经验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电视技术》2014,(6):149-149
5月20日,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在北京橙天嘉禾影城索尼4K影厅举办了张艺谋新片《归来》的媒体观影活动,该片采用索尼F654K数字电影摄影机进行拍摄,由索尼4K数字电影放映机将影片完美地呈现在众多媒体代表面前。  相似文献   

19.
刚刚收到汪忠从武汉发来的一条短信:“我开始换用武汉的手机号码,北京的号码不用了。”汪忠,这位中国传媒大学2907届毕业生,大三时就和同学组建影视公司,由家人出资390万拍摄20集电视连续剧《大学门》,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他。毕业后,汪忠继续经营着他的影视公司,奔波于北京、河南和他的家乡武汉之间,拍摄广告和宣传片,手机一直没变过,是在北京读书时的那个号码。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我们熟悉的模拟技术和产品一个接一个地被数字技术和产品替代,电影也不例外。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电影从拍摄、制作到放映过去都是在胶片上完成的,如今数字中间片工艺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制作的标准流程,数字放映机和数字摄影机也进入了影院和拍摄现场。数字化使电影从它的诞生母体加速脱离,无胶片电影正在从梦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