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桦褐孔菌为原料,测定其化学组分,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粗多糖(IOP)。将获取的桦褐孔菌粗多糖进行脱蛋白、脱色素的初步纯化,然后利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及Sephadex-100凝胶柱对多糖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多糖组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糖组分的纯度。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丰富,其中多糖13.10%±0.31%、还原糖4.21%±0.40%、蛋白质2.70%±0.71%、灰分9.60%±0.31%。通过对桦褐孔菌粗多糖脱蛋白、脱色素的试验方法进行筛选,得到聚酰胺层析法为最佳的脱除方法。蛋白质的脱除率为93.1%、脱色率为75.8%,多糖的保留率为90.3%。IOP经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到四个单糖组分:IOP-1、IOP-2、IOP-3、IOP-4。对四个多糖组分进行抗氧化实验发现,IOP-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清除率为81.9%。IOP-2经过Sephadex-100层析柱后获得两个多糖组分:IOP-2a、IOP-2b。对比其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多糖组分为IOP-2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多糖组分IOP-2a,只检查出一个对称峰,说明IOP-2a为均一性多糖。  相似文献   

2.
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的理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83℃,提取时间为2.2 h,液料比为33.3∶1时,桦褐孔菌菌粉多糖的提取率达到24.578%。气相色谱分析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桦褐孔菌菌粉多糖,各主要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分别为:阿拉伯单糖0.53%,甘露糖0.48%,葡萄糖10.75%,半乳糖2.44%。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多糖产品中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α型。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桦褐孔菌这一丰富的真菌资源,采用水提法得到桦褐孔菌粗多糖(CIP),经DEAE-SepharoseCL-6B离子交换层析、SepharoseCL-6B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一个桦褐孔菌多糖组分(IP2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旋度法及琼脂糖电泳法鉴定其纯度,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红外光谱研究其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结果表明IP2a为均一组分;IP2a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2.3∶4.5∶1∶2.5,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6053u,含有α-型糖苷键。IP2a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的杂多糖,是桦褐孔菌水溶性多糖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4.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的药用价值。该文以桦褐孔菌为研究对象,以桦褐孔菌多糖溶液中磷酸根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修饰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修饰最佳工艺条件:三聚磷酸钠与三偏磷酸钠质量比为6∶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pH值为8.6,修饰后的桦褐孔菌多糖溶液中磷酸根含量为9.58%。该结果为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衍生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超声热学及空化技术,研究醇-水交换提取桦褐孔菌中的三萜类和多糖生物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桦褐孔菌粉碎,过30目筛,超声辅助醇-水交换提取其生物活性物质。结果:醇提三萜类物质最佳工艺为:温度30℃,时间50min,提取3次,液料比25∶1,得率为1.30%;水提多糖最佳工艺为:温度50℃,时间40min,提取3次,液料比35∶1,得率为6.96%。结论:超声辅助醇-水交换提取桦褐孔菌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能有效提高桦褐孔菌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多糖的提取及脱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提取栉孔扇贝多糖的工艺及对2种栉孔扇贝多糖的脱色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根据栉孔扇贝多糖的的得率,优化微波方法对栉孔扇贝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对比活性炭与过氧化氢法对栉孔扇贝多糖脱色效果,确定了栉孔扇贝多糖脱色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传统工艺提取最佳条件:为90℃提取3 h,固液比1∶40(g∶m L),栉孔扇贝多糖的得率为8.44%;微波提取栉孔扇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50 W微波功率,提取8min,固液比为1∶40(g∶m L),栉孔扇贝多糖得率为9.57%。活性炭最佳条件时的脱色率为85.8%,多糖保留率为82.7%。过氧化氢脱色法最佳时间的脱色率为82.4%,多糖保留率为67.9%。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多糖保鲜液对苹果进行涂膜处理,5℃低温下贮藏,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苹果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2%~6%桦褐孔菌多糖保鲜液对苹果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能够降低苹果的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强度,保持其硬度,抑制PPO活性和微生物生长繁殖,其中6%的桦褐孔菌多糖保鲜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乙酰化修饰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桦褐孔菌多糖结构修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以桦褐孔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多糖,过AB-8大孔吸附树脂,得纯化后的桦褐孔菌多糖。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以不同体积的乙酸酐制备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盐酸羟胺比色法测定其取代度。在此基础上,对3种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经纯化后,通过乙酰化修饰得到三个取代度分别为0.2810、0.3136、0.4072的乙酰化产物,随着乙酰化试剂的体积增加,多糖取代度逐渐增大;三个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产物对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1.8%、74.9%、78.5%;对超氧阴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1.8%、74.9%、78.5%;对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4.5%、79.9%、81.1%。随着取代度的增加,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桦褐孔菌多糖经乙酰化修饰后,可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与乙酰基取代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桦褐孔菌黄酮及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通过热水浸提的方法,以黄酮和多糖提取得率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温度、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桦褐孔菌黄酮和多糖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25(w/v),提取次数2次,此时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得率为1.16%,黄酮提取得率为3.9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活性碳和大孔树脂D113-Ⅲ、D201和D303对麒麟菜κ-卡拉胶进行脱色研究。比较κ-卡拉胶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凝胶强度。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脱色后,多糖保留率和凝胶强度较低;大孔树脂D201和D113-Ⅲ多糖脱色率很低;活性炭脱色效果较好,但脱色后多糖溶液中残留的活性炭难以清除,对多糖品质有一定影响;大孔树脂D303的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达到90.73%,多糖保留率85.76%,凝胶强度1103.7g/cm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乌龙茶多糖(oolong tea polysaccharides,OTPS)聚酰胺柱层析脱色脱蛋白的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脱色率、脱蛋白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从上样量、上样体积、吸附平衡时间以及洗脱速率4 个方面确定了聚酰胺柱层析的洗脱条件。然后通过脱色率、脱蛋白率、多糖保留率、产品得率和抗氧化活性5 个方面,比较了OTPS聚酰胺柱层析与常用的Sevag-H2O2联用法脱色脱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OTPS聚酰胺柱层析法脱色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 mg OTPS/mL聚酰胺,2/5 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溶解上样,吸附平衡20 min,3 mL/min速率洗脱;聚酰胺柱层析对OTPS的脱色率和脱蛋白率略低于Sevag-H2O2联用法,但多糖保留率、产品得率和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Sevag-H2O2联用法,而且方法简单,无环境污染,是一种较好的OTPS脱色脱蛋白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多糖的脱色脱蛋白。  相似文献   

12.
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酶法提取枇杷叶多糖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95 h、提取温度41 ℃、酶用量15.6 mg/g,多糖提取率为8.03%。研究枇杷叶多糖在离子交换填料DEAE Sepharose CL-6B上的吸附行为,考察缓冲液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吸附平衡数据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方程,枇杷叶多糖在DEAE-Sepharose CL-6B上的吸附量随着缓冲液pH值的上升而增加,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有利于多糖的吸附。实验确定枇杷叶多糖离子交换柱层析进样条件为pH 8.0条件下,选取不含NaCl的缓冲液,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后枇杷叶多糖被分为3 个组分,得率分别为32.66%、1.22%和3.12%。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和开发单环刺螠中活性多糖成分,采用酶法提取和色谱分离技术,从单环刺螠的体壁中提取分离多糖组分,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其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通过体外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实验对其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酶解后,单环刺螠多糖(unicinctus polysaccharide,UP)得率为5.3%。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后主要得到两个组分UP-1和UP-2。UP-1是主要由葡萄糖(Glc)组成的高聚葡聚糖,分子质量340 kD,而UP-2为组成复杂的类糖胺聚糖,分子质量约为7.9 kD,主要含有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氨基葡萄糖(GlcN)和岩藻糖(Fuc),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Man)和氨基半乳糖(GalN)。其单糖组成Man、GlcN、GalN、Glc、Gal、Fuc物质的量比例为1.0∶1.47∶0.64∶6.49∶2.5∶3.0。和其他海洋动物来源类糖胺聚糖类似,UP-2还含有少量的硫酸基,含量为7.4%。对UP-1和UP-2进行初步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类糖胺聚糖UP-2具有显著的脂质过氧化物清除活性,半数清除质量浓度为5.0 mg/mL。  相似文献   

14.
大叶麻竹笋多糖分离纯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到的大叶麻竹笋粗多糖为原料,对其进行脱蛋白、透析脱色、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级、Sephadex-50葡聚糖凝胶柱分级处理,探究大叶麻竹笋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结合Sevag法是最佳脱蛋白条件;进行DEAE-52纤维素柱分级,以纯水、0.05 mol/L和0.1 mol/L NaCl溶液洗脱获得了3 种主要的大叶麻竹笋多糖组分BSP1、BSP2、BSP3;再进行Sephadex-50葡聚糖凝胶分级,分别纯化得到了BSP1A、BSP2A、BSP3B 3 种多糖组分,这3 种多糖组分基本不含蛋白质和核酸,且纯度均达到了95.3%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壶瓶枣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Zizyphus jujube Mill. cv. Hupingzao,简称ZJP)ZJP-2和ZJP-5组分,并对纯化后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纯化后得到ZJP-2b和ZJP-5a两种组分均一的壶瓶枣活性多糖,分子质量分别为89.21、61.60 kD,均具备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且均以β-构型的吡喃糖为主;ZJP-2b中单糖组成主要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2.4∶9.5∶9.4∶14.7∶9.7,而ZJP-5a中单糖组成主要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20.2∶42.9∶2.2∶7.5∶14.5;当质量浓度为3.5 mg/mL时,ZJP-2b和ZJP-5a的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0.51%和57.22%。  相似文献   

16.
茶叶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采自江西婺源的粗老绿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Sevag法脱蛋白得到精制茶叶多糖,应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分析茶叶多糖纯度并测定其分子质量,进一步测定茶叶多糖的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单糖组成、糖醛酸组成等理化指标,同时对其进行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考察其光谱性质。结果表明:该茶叶多糖组分为均一性高的酸性多糖组分,分子质量约为289 734 D,糖含量为55.1%,蛋白质含量为1.8%。该茶叶多糖酸性组分主要由鼠李糖、核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6∶3.18∶4.08∶1.00∶1.52∶3.92,该茶叶多糖酸性组分中含有大量半乳糖醛酸,含量为33.5%。  相似文献   

17.
以半乳糖和甘油为原料,β-半乳糖苷酶为催化剂,制备甘油半乳糖苷。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对其分离纯化,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进一步用G-15色谱柱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甘油半乳糖苷。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分离纯化甘油半乳糖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液稀释倍数20、活性炭用量2 g/mL、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30%,甘油半乳糖苷的回收率和纯度分别为62.53%和48.84%,分别比单因素试验结果高4.52%和4.76%;经G-15柱色谱进一步纯化,甘油半乳糖苷的纯度达到97.80%;经质谱鉴定合成产物为甘油单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八月瓜幼果多酚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仁勇  杨万根  余佶 《食品科学》2015,36(10):76-80
为了综合利用八月瓜幼果资源,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八月瓜多酚。探讨了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作为夹带剂对多酚的萃取效果,采用响应面法,以多酚萃取得率为响应值,考察原料与夹带剂的料液比、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对多酚萃取的影响,并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为夹带剂,可使八月瓜幼果多酚萃取得率提高约2.45 倍,产品纯度提高约15.49%;优化所得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6(g/mL)、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51 ℃,此条件下八月瓜幼果多酚萃取得率可达6.41%,产品纯度为87.69%。  相似文献   

19.
吴珺  张洁  邵科峰  陈昌云  王传现  赵波 《食品科学》2014,35(12):243-248
制备一种新型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的复合纳米免疫传感器,并对电极表面修饰材料进行了表征;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在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其检测范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差分脉冲伏安法所得电流差与沙丁胺醇质量浓度在1×10-6~5×10-3 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0-7 g/L,对牛肉、鸭肉、猪肉和猪肝中的沙丁胺醇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在91.2%~102.2%之间,结果令人满意。复合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对茶叶中27 种含卤素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经丙酮-正己烷(l∶1,V/V)提取后,直接加入无水硫酸钠、硅镁型吸附剂及活性炭净化,使用DB-17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对茶叶中27 种含卤素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该方法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2%~113.4%,相对标准偏差为1.2%~6.0%;茶叶中27 种含卤素农药多残留检出限为0.005~0.07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