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18个羊奶样品中短中链游离脂肪酸(FFA)和短中链结合脂肪酸(CFA)组成进行检测,并对游离脂肪酸(FFA)和结合脂肪酸(CFA)与羊奶膻味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羊奶短中链脂肪酸中,游离脂肪酸是引起羊奶膻味的主要因素,其中己酸(C6∶0)、辛酸(C8∶0)和癸酸(C10∶0)与羊奶膻味强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是引起羊奶膻味的主要游离脂肪酸(FFA);肉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C16∶0)与羊奶膻味强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也对羊奶膻味有一定的贡献。结合态脂肪酸与羊奶膻味强度不显著(p0.05),与羊奶膻味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建立QuEChERS净化样品,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羊奶中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作为提取试剂,用C18和PSA吸附剂进行净化,以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反相C18色谱柱分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8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8%~95.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5%,方法检出限为0.25~1.00μg/kg,定量限为1.0~2.0μg/kg。该方法适用于羊奶及其它奶制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阴离子交换树脂及气相色谱法测定腊肉中的游离脂肪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一种测定腊肉中游离脂肪酸(FFA)组成及含量的方法,以Amberlyst-26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腊肉中的FFA,用十五烷酸(C15:0)作内标,以BF3-CH3OH、苯、甲醇为甲酯化试剂,将得到的甲酯化产物用正己烷萃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所采用的色谱柱为毛细管石英柱(FFAP型)。各脂肪酸浓度在4~32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对各次加入不同量C12:0、C14:0、C16:0、C18:0、C18:1的回收率为93.91%~95.71%,重复性实验中各脂肪酸的变异系数CV%为1.77%~3.82%,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质谱库检索和特征离子,对短长链甘油三酯进行组分鉴定。建立以DB-17 ht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作为分析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油脂样品中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5~20.0 mg/mL范围内,含量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分的保留
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05%和2.0%,方法的重复性好。转酯化和普通大豆油加标回收实验表明,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2%和97.59%。该方法可对短长链甘油三酯各组分进行分离,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油脂中短长链甘油三酯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菇中23种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菇中23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样品通过乙腈提取、盐析分配,得到的乙腈提取液采用C18和N-丙基乙二胺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方式及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限达到0.01 mg/kg;回收率为
70.2%~105.0%,相对标准偏差为3.5%~13.0%。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满足香菇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米中无机砷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中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无机砷的前处理方
法。结果表明:大米样品在60 ℃超声波提取35 min,上机前放置25 min后的测定结果,测定结果与国标法分析结果经配对t
检验(t=1.37,P>0.05)表明无显著差异。该方法检出限为0.015 mg/kg,线性范围0~200 μg/L,回收率为93.8%~106.0%,相
对标准偏差为3.3%,具有简便、快速、干扰少、准确可靠等优点,适用于质检机构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人参制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用正己烷提取分离技术制备样品溶液,经浓硫酸纯化,采用气相色谱测定。14种有机氯农药在0.03μg/L~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6。最低检测限为0.03μg/kg;添加回收率为60.09%~114.44%;相对标准偏差(RSD)3.77%~11.92%。  相似文献   

8.
绿豆、红小豆和黑豆种皮18 种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环  江均平  傅慧敏  孟龄  李虹 《食品科学》2015,36(20):126-129
为全面了解绿豆皮、红小豆皮和黑豆皮的18 种元素含量,充分开发利用豆皮资源,提高豆类加工产品
的附加值,用元素分析(elemental analyzer,EA)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AES)仪测定了3 种豆皮的N、C、S、Ca、Mg、K、P、Na、B、Ba、Co、
Cr、Cu、Fe、Mn、Ni、Zn和Sr元素含量。结果表明,EA仪测定豆皮中N、C和S方法检出限为32~96 μg/g,回收
率为97%~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20%~2.63%(n=5);ICP-AES测定豆皮中Ca、Mg、K、P、Na、B、Ba、
Co、Cr、Cu、Fe、Mn、Ni、Zn和Sr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2~152 μg/g,回收率为84%~118%,相对标准偏差为
0.44%~4.46%(n=5)。黄豆标准物N、Mg、P、B、Ba、Co、Cr、Mn、Ni、Zn和Sr元素测定值在推荐范围内,
S、Ca、K、Na、Cu和Fe元素测定值接近推荐值。分析方法快速、简便,达到了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毛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豆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用C18柱和Carb/PSA柱进行净化,GC-FPD法同时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加标平均回收率在80.1%-1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18%-6.53%之间。相关系数在0.9990-0.9999之间,检测限为0.003-0.012mg/kg。  相似文献   

10.
麻竹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旺  叶秀娟  李婷婷  郑炯 《食品科学》2014,35(16):120-123
采用4 种不同溶剂提取麻竹笋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多酚类提取物中的挥发性
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60%甲醇、50%乙醇、30%丙酮、乙酸乙酯4 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总酚含
量分别为4.94、4.85、4.47 mg/g和2.22 mg/g。4 种溶剂提取的麻竹笋多酚类化合物中共鉴定出24 种挥发性物质。其
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4-对羟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腈、乙酸、1,2,3,5-四羟基环己烷、2,3-二氢-3,5-二羟基-6-甲
基-4-吡喃和丙酮醇等,而提取物中的挥发性酚类物质主要为邻苯二酚和3-甲基邻苯二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普通牛、羊乳粉和有机牛、羊乳粉的脂质特点。方法:以普通牛乳粉、普通羊乳粉、有机牛乳粉和有机羊乳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乳粉中的脂质,氨丙基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分离得甘油三酯和磷脂,利用猪胰脂酶专一水解甘油三酯分子的1,3位脂肪酸得Sn-2甘油一酯,磷脂酶A2水解磷脂得Sn-2脂肪酸,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甘油三酯和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及其位置分布,超高液相色谱联用质谱分析甘油三酯构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磷脂分子组成及含量和胆固醇含量。结果:羊乳粉脂质含量、甘油三酯含量和磷脂含量均高于牛乳粉,且普通乳粉较有机乳粉高;乳粉中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且普通羊乳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种乳粉(P<0.05);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普通羊乳粉中含量最高,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有机羊乳粉中含量最高。四种乳粉Sn-2位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且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更倾向于分布在甘油三酯Sn-2位上,棕榈酸也更倾向于分布在磷脂Sn-2位上。四种乳粉的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主要由Ca-Ca-Ca(Ca:C10:0)和Ca-Ca-La(La:C12:0)组成,羊乳粉较牛乳粉高;中长链甘油三酯(Medium-and Long-chain Triglycerides,MLCT)含量较高的为Ca-Ca-P(P:C16:0)、Ca-Ca-O(O:C18:0)和La-M-P(M:C14:0),羊乳粉MLCT含量显著高于牛乳粉(P<0.05);LCT含量最高的为O-P-O(O:C18:0)。结论:羊乳粉的脂质比牛乳粉更易被吸收。与普通乳粉相比,有机乳粉安全更有保障,且有机乳粉含有更高的n-3 PUFA,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建立QuEChERS快速净化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24 种有机氯及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待测物质在5~2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0.06~0.30 μg/kg,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5.5%~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3.2%~10.8%。该方法简单、准确、高效,可用于牛奶样品中有机氯及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朱安妮  唐俊妮  赵燕英  汤承  陈娟  刘骥 《食品科学》2016,37(16):193-198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I(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I,SEI)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double-antibody sandwich-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方法:利用DAS-ELISA检测程序确定单克隆抗体、抗血清、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的羊抗兔IgG(IgG/HRP)的最佳稀释度,再通过检测不同包被缓冲液、封闭时间、抗原包被时间、IgG/HRP作用时间以及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显色时间条件下的OD450 nm值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最后用灵敏度、批内变异、批间变异和加标回收率指标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抗SEI单克隆抗体的最佳稀释质量浓度为2.89 mg/L,抗SEI兔血清稀释度1∶2 000,酶标二抗稀释度1∶6 000;1×磷酸缓冲盐溶液(pH 7.4)为最佳包被缓冲液;最佳封闭时间、抗原孵育时间、酶标二抗孵育时间和TMB显色时间分别为60、90、30 min和15 min。该方法的回归方程为y=0.040 9x+0.042 9,R2=0.993 3;灵敏度为0.5 μg/L,精密度批内变异低于10%,批间变异低于15%,除巴氏杀菌牛乳外,对生理盐水、熟牦牛肉糜、大米饭和超高温瞬时灭菌牛乳回收率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SEI的双抗夹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莉萍 《食品科学》2014,35(24):308-311
建立一种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牛乳和猪肉中苄星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5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Bond Elut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方法5 种青霉素在2.0~2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牛乳样品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5.2%~122.7%,相对标准偏差为3.43%~16.8%(n=6);猪肉样品添加回收实验在50 μg/kg和100 μg/kg添加水平,除氨苄西林外,回收率在94.3%~116.4%,相对标准偏差为1.62%~5.09%(n=6)。方法定量限为1.0~2.0 μg/kg。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准确度高、定量限低的优点,适用于牛乳和猪肉中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测定配方奶粉中泛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方法。样品经乙酸铵溶液提取、三氯甲烷除 蛋白后,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HSS T3液相色谱柱分离,以10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 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方法定量限为0.040 mg/100 g,线 性范围内低、中、高3 个标准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96.9%~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3.78%~5.04%。该方法操作过 程简单、分析周期短、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奶粉中泛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卢俊文  李蓉  杨芳  黄思允  陈丽斯 《食品科学》2015,36(12):213-217
目的:建立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果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以乙腈作提取剂、以N-丙基乙二胺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作为混合固相基质分散萃取净化剂的前处理方法,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条件下进行检测,用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结果: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在0.004~0.40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2;在3 个添加水平(0.01、0.02、0.10 mg/kg)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1%~101.5%和79.0%~97.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6.8%和2.0%~6.0%,方法的定量限分别为0.004 mg/kg和0.005 m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测定线性范围宽,可用于水果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残留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免疫亲和柱同时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和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免疫亲和柱净化与富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采用Cloversil-C18反相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表明,牛奶中添加氯霉素和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的回收率在74%~101%,且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氯霉素的检出限为0.02 μg/L,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的检出限分别为α-玉米赤霉醇0.03 μg/L、β-玉米赤霉醇0.03 μg/L、α-玉米赤霉烯醇0.03 μg/L、β-玉米赤霉烯醇0.03 μg/L、玉米赤霉酮0.04 μg/L和玉米赤霉烯酮0.05 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提高了检测速率,可满足牛奶样品中痕量氯霉素和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李一凡  王凤玲  肖瑶  彭诚  郑玲  闫宏昊  符桢 《食品科学》2015,36(18):204-208
建立牛乳中青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3 类 15 种抗生素残留量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3∶1,V/V)提取、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氮气吹干后用1.0 mL流动相溶解残余物。采用ZORBAX Ecliplus C18色谱柱,乙腈和5 mmol/L甲酸铵溶液(含体积分数0.2%甲酸)作流动相梯度,质谱选择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 种抗生素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3 个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5.1%~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1.4%~7.3%,检出限(RSN≥3)和定量限(RSN≥10)分别为0.2~4.0 μg/kg和1.0~4.0 μg/kg。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合15 种抗生素同时检测,为牛乳中抗生素多残留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测定婴幼儿乳粉中牛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峰  周围  解迎双 《食品科学》2015,36(24):280-28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婴幼儿乳粉中的牛磺酸为研究对象,从样品处理方法,基质效应以及影响电喷雾离子源的电离因素3 个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一个样品处理简单、快捷,基质效应低,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72%~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16%~3.33%。该方法的仪器检出限为50 μg/L,方法检出限为1 mg/L,应用外标法定量,能够达到欧盟及我国婴幼儿乳粉中牛磺酸的检测要求。整个分析过程在8 min内完成,适合于大批量检测婴幼儿乳粉中牛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