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源乳化凝胶法制备微米级海藻酸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管斌  孔青  郑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2):76-78,82
内源乳化凝胶法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参数(海藻酸钠浓度,乳化剂用量,水与油体积比等)影响海藻酸微胶囊的大小及粒径分布,文中对这些物理化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微胶囊的平均粒径随着内部水油相体积比的增高和乳化剂Span80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制备平均粒径为40~60μm海藻酸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海藻酸钠浓度为15g/L,乳化剂Span 80用量为0.7%,水与油的体积比为1:8,CaCO_3与NaALG质量比为1:5。内源乳化凝胶法对大规模生产较小粒径的微胶囊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一种南极磷虾油微乳包埋方法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Tween 80和Span 80复配表面活性剂相,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南极磷虾油油包水(W/O)型微乳液,并利用拟三元相图法考察各组分对微乳的影响。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在离心试验、高温试验、盐度试验、贮藏试验中微乳液粒径大小变化,考察微乳液的稳定性。结果:在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 80和Span 80的质量比为6∶4,乙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且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_m=1.0时,得到稳定性良好的微乳液体系。结论 :该南极磷虾油微乳液制备简便,稳定性良好,是一种新型南极磷虾油的包埋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单辛酸甘油酯(GMC)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和乙醇为助剂,与水制备出具有高稀释性的食品级微乳.通过粒径分析,浑浊度对比,离心及贮藏试验,考察盐离子浓度、pH、温度、稀释对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分别为7∶3、8∶2的T73、T82稀释线上微乳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会导致T73上微乳粒径增大,pH、盐离子、温度对水分含量高达99%的T73-100(用100倍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为7∶3的混合物质量的水相稀释)微乳稳定性影响较大;T82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且T82-100微乳分别在NaCl浓度0.1~0.6 mol/L,pH 3~8,温度0~40℃之间贮藏30 d后,平均粒径均小于35 nm.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苦瓜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不同凝聚pH、芯壁比、壁材浓度、乳化剂对微胶囊形态、产率、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凝聚pH为3.9,芯壁比为1∶2,壁材浓度1%,乳化剂采用质量为乳化体系0.1%的Span80。上述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形态良好,产率和效率分别为87.7%和90.9%,平均粒径为52.376μm。使用SPME-GC-MS分析了微胶囊化前后芯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凝聚微胶囊化可以掩盖芯材的部分不良风味,改善其可食用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苦瓜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不同凝聚pH、芯壁比、壁材浓度、乳化剂对微胶囊形态、产率、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凝聚pH为3.9,芯壁比为1∶2,壁材浓度1%,乳化剂采用质量为乳化体系0.1%的Span80。上述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形态良好,产率和效率分别为87.7%和90.9%,平均粒径为52.376μm。使用SPME-GC-MS分析了微胶囊化前后芯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凝聚微胶囊化可以掩盖芯材的部分不良风味,改善其可食用性。   相似文献   

6.
以明胶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明胶微球;分别考察了搅拌速度、乳化剂用量、明胶浓度、水油相比例和乳化时间对明胶微球(GMS)质量和粒径的影响;选取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搅拌速度、明胶浓度、水油相比例3个因素为考察对象,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搅拌速率、降低明胶浓度或水油比例均有利于减小GMS的粒径并提高其圆整度;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在明胶浓度0.20g/mL、搅拌速度800r/min、水油比1∶6、1.5%的乳化剂用量、乳化15min时研制出了平均粒径为11.6μm的表面平整、分散性好的GMS。  相似文献   

7.
以海藻酸钙为壁材,利用乳化凝胶化法制备黑米花色苷微胶囊,研究包被后黑米花色苷在高温、光照、p H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在海藻酸钠浓度为15 g/L,水油体积比为1∶3,壁芯比M(NaAlg)∶M(C3G)为1∶2,溶液p H值为4.5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的黑米花色苷微胶囊,在不同pH、温度、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未包被游离黑米花色苷,且在模拟胃液中能保持4h,在模拟肠液中壁材缓慢降解,释放出花色苷。基于乳化凝胶化原理的微胶囊包被技术,能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实现其在体内的肠道递送和缓释。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浓度的蔗糖酯(SE)对海藻酸钙载油微囊的影响。选取水油平衡比值(HLB)为15的蔗糖酯(SE-15)作为水包油型乳液的乳化剂,并分别设置了0.0‰、0.5‰、1‰、2‰和4‰(wt)五个浓度梯度。首先通过乳液的浊度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SE-15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装载葵花籽油的海藻酸钙微囊的粒径、多分散指数、Z电位、表面形态以及产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相对于浓度为0.0‰、0.5‰和1‰而言,2‰和4‰的SE-15制备的水包油型乳液更加稳定;随着SE-15乳化剂浓度的增加,微囊平均粒径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浓度的SE-15对微囊的多分散指数、Z电位、表面形态以及产率的影响未见显著性差异。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条件下,2‰浓度的SE-15更适宜作为水包油型乳液的乳化剂。  相似文献   

9.
以刺槐豆胶和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采用交联法制备BSA-刺槐豆胶-壳聚糖缓释纳米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戊二醛浓度、载体与BSA质量比、水相:油相体积比及交联时间对纳米微球制备的影响,对纳米微球进行红外光谱、热重、元素分析、动态光散射及形貌等表征,并测定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戊二醛浓度1.25%,载体与BSA比为20∶1,水相与油相比6∶1,交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纳米微球包封率为62.32%±0.39%,载药量3.45%±1.43%。形貌分析表明,纳米微球尺寸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为80nm。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在模拟小肠中释放最快,胃中次之,大肠中最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组非/非离子及3组非,阴离子型乳化剂对高耐晒增进剂的乳化效果,通过测量乳液平均粒径、钙离子、离心、储存稳定性,确定了最佳乳化复配工艺.Span80/Tween40复配体系在52℃,m(Span80)∶m(Tween40)=1∶1,分散相体积分数为10%,乳化剂用量为10g/L,加入体积分数为2%的1,2-丙二醇时,制备的高耐晒增进剂乳化效果较佳.AEO-3/AES体系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乳液,m(AEO-3)∶m(AES)=5∶1,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1,2-丙二醇,分散相体积分数为10%,乳化剂用量为10 g/L,乳液粒径比Span80/Tween40复配体系更小,操作更方便,但泡沫较多.  相似文献   

11.
高压电场制备W/O/W复乳微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瑶  李保国 《食品科学》2006,27(2):163-166
为探索水溶性物质微囊化新方法,利用高压电场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W/O/W型微囊,内水相为蒸馏水,油相为液体石蜡,外水相为海藻酸钠溶液。研究了电压、液面距、推进速度、初乳/外相水溶液、海藻酸钠浓度对微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囊范围内,电压、液面距和外水相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对微囊的粒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电压3.15~4kV,液面距2.5~10cm,海藻酸钠浓度0.6%~1.2%条件下,可以制得微囊粒径范围为50~1000μm之间,大小均匀的复乳微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以百里香精油乳化液纳米微粒作为核心,利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对百里香精油进行包埋;以司盘80和吐温60复配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用量及油乳比例3 个因素进行实验,确定乳化液最适制备条件;以壁材溶液质量浓度、组装层数、每层组装时间、搅拌速率、组装温度、壁材溶液pH值和固化剂用量进行单因素试验,以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包埋条件。结果表明,乳化液制备条件为HLB值10、乳化剂用量6%、精油与乳化剂体积比1∶6,此条件下所制备的乳化微粒为模板,组装层数4 层、搅拌速率1 040 r/min、每层组装时间15 min、壁材溶液pH 5.0、组装温度30 ℃,此条件下包埋率最高为80.23%。  相似文献   

13.
黄芳  周宏  于姗姗 《食品科学》2014,35(8):80-84
以中药薤白为原料,对薤白进行加温浸泡、超声预处理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薤白中挥发油。以挥发 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 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 ℃、超声预处理30 min、液固比4.40∶1(mL/g)、蒸 馏时间2.2 h,此条件下薤白挥发油提取率达1.030%。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测出其中17 个组分。采用峰面积归 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中已鉴定出的14 种化合物组分占提取物的93.46%。  相似文献   

14.
包清彬  王春丽  孔凌  何洋  孙梦 《食品科学》2015,36(10):34-37
为将液体香精加工成缓释性固体粉末香精,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液体香精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壁材为质量分数1%明胶溶液与0.5%海藻酸钠溶液按3∶1的质量比混合、液体香精与壁材质量比1∶1、复凝pH 4.0~4.5条件下,平均包埋率达92.80%,对包埋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两壁材的比例。用石油醚浸提,与同类固体粉末香精对比考察,验证了所包埋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共轭亚油酸多重乳状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油水相质量比、亲油亲水乳化剂质量比、乳化剂的HLB值、乳化剂的含量等因素对共轭亚油酸多重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乳化剂体系中,以Tween80作亲水乳化剂制备的多重乳状液稳定性较好.当m(内水相):m(油相):m(外水相)=1:5:1.3,m(Span80):m(Tween80)=9,乳化剂的含量为9.7%时,多重乳液相对体积达到93%.复合乳化剂体系中,在第一相的HLB值为7.4,m(复合乳化剂):m(Tween80)=9,乳化剂质量分数为6.67%时,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突变株CICC40503-JST为菌种,葡萄糖为碳源,对其发酵工艺及葡萄糖代谢途径进行初步研究,从而提高L-苹果酸的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发酵罐实验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 g/L、(NH4)2SO4 4.0 g/L、MgSO4 0.3 g/L、FeSO4•7H2O 0.025 g/L、KH2PO4 0.5 g/L、ZnSO4 0.1 g/L、CaCO3 80 g/L。发酵条件较好组合为:发酵设备为Sartorius发酵罐、发酵温度32 ℃、通气量0.20 L/(min·L)、转速500 r/min、孢子悬浮液单独培养48 h、发酵进行48 h后添加培养基进行补料发酵,发酵周期为72 h、L-苹果酸的产量为57.71 g/L。结论:米根霉能够较好地利用葡萄糖发酵产L-苹果酸,其产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将海藻酸钠-结冷胶复合膜与其他海藻酸钠复合膜进行性能对比,突出优越性,同时探究该复合膜的应用方向。选取明胶和硬脂酸分别与海藻酸钠复合成膜,测定不同膜液总浓度、组分比例、交联浓度条件下的透水率和溶胀度情况,和海藻酸钠-结冷胶复合膜进行抗水性对比;测试该复合膜的耐油性和耐盐水情况以考察在其他方面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结冷胶复合膜相对其他两种复合膜抗水性更高,在油温超过80℃后透油率和溶胀度趋于稳定,分别为2.867×10^-7 g/(m·s·Pa)和11.13%;其对盐水的阻隔性能对盐水浓度的变化不敏感,透水率和溶胀度分别为7.78×10^-7 g/(m·s·Pa)、71.9%。  相似文献   

18.
以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芦丁明胶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工艺重现性进行了考察。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衍射图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计算出明胶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表明:芦丁用量及交联剂用量是影响微球性能的主要因素;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其粒径为5~20μm,载药量为3.55%,包封率为94.5%。  相似文献   

19.
微胶囊化香精,使其具有热缓释性能,从而减少香兰素在食品烘焙过程中的损失。选用壳聚糖聚阳离子及海藻酸钠聚阴离子为壁材,在溶解有香兰素的食物油表面形成多层包覆结构。真空冷冻干燥脱水获得微胶囊成品。根据微胶囊微观形态、产率和效率,对制备工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香兰素与油脂质量比为1:20,乳化剂为质量比1:1的吐温-80和司盘-60用量为0.1%,海藻酸钠:壳聚糖质量比为2:3,壳聚糖添加速度为0.01g/min。热重分析和烘焙实验证实,微胶囊产品较之原始的香兰素纯品,耐热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