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究微环境气调对冰温贮藏后货架期间蓝莓果实软化的调控作用,以莱克西蓝莓为实验材料,采后将其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并放入1-甲基环丙烯保鲜包,冷链物流车运至冰温库(-0.5℃±0.3℃)贮藏30d后进行商品化分装,置于冰箱(7℃±1℃)中存放,定期测定果实的硬度、细胞壁多糖含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研究蓝莓硬度与细胞壁代谢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环境气调处理使蓝莓在货架后期维持着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延缓了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同时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延迟β-半乳糖苷酶活性峰出现时间,进而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聚类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聚为Ⅰ簇,与蓝莓硬度相关系数为0.580、0.663、0.64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纤维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聚为Ⅱ簇,与蓝莓硬度呈负相关。微环境气调结合冰温贮藏能够延缓蓝莓货架期间果实的软化,研究旨在为蓝莓货架期间硬度保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成熟冬枣为试材,选取冰温贮藏和自发气调袋贮藏两种方式,测定贮藏过程中的硬度、弹性、粘性、内聚性和咀嚼性等质构特性,并进行贮藏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冰温贮藏可以延缓冬枣果实的硬度、粘性和弹性的下降,延缓冬枣质构的衰变,同时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从而抑制冬枣果实的软化。自发气调袋处理的果实其质构特性明显优于对照果实,且冬枣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失重率明显低于对照和冰温贮藏的冬枣果实。对照果实,冰温处理和自发气调保鲜袋处理的冬枣果实贮藏至20 d时,失重率分别为12.02%,10.25%和1.17%。自发气调保鲜袋处理可以延缓冬枣果实的Vc含量下降,保持果实较高的营养品质。冰温贮藏能够延缓果皮花青苷的形成,贮藏20 d后红色果皮部分不到1/3,而自发气调保鲜袋处理的果实花青苷会正常合成。自发气调袋处理的效果优于冰温贮藏。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8):226-234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以伯克利蓝莓为试材,研究便携式塑料箱式气调(简称气调)、便携式塑料箱式气调结合1-MCP处理(简称气调+1-MCP)对蓝莓冷藏期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30 d后,气调组O_2含量3.2%~9.4%,CO_2含量9.9%~19.1%;气调+1-MCP组O_2含量3.4%~10.3%,CO_2含量7.4%~18.4%。气调+1-MCP处理的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于维持蓝莓好果率、果肉平均硬度以及可滴定酸含量,抑制蓝莓的呼吸强度方面效果显著优于气调,气调优于单纯冷藏(ck,对照);在延缓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下降方面气调+1-MCP效果最好,气调次之,但三者差异不显著。蓝莓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萜类化合物为主(66%~75%)、醛类次之(15%~22%);在贮藏过程中3种处理蓝莓醛类化合物均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ck气调气调+1-MCP组,萜类化合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ck上升幅度最大,气调+1-MCP组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不同气调方式对甜樱桃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6):173-181
为明确不同气调方式对甜樱桃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以"砂蜜豆"甜樱桃为试材,运用HSSPME-GC-MS和电子鼻2种技术,对冷库贮藏30 d后的甜樱桃果实进行低温货架[(10±1)℃]期间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并探讨快速气调(FA)、二段仿生气调(SBA)和自发气调(MA)对甜樱桃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甜樱桃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醛类和醇类组成,其中己醛、(E)-2-己烯醛和(E)-2-己烯醇是甜樱桃的主要风味物质;在贮后货架0 d时,FA、SBA及MA处理醛类和醇类含量分别为50.38%和40.58%、53.04%和38.57%、61.47%和32.80%,到贮后货架8 d,含量变为48.21%和46.52%、56.30%和37.71%、54.29%和38.76%;整个贮后货架期,FA和MA处理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而SBA处理较为平稳的保持了醛类和醇类物质的含量。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可以快速有效地区分不同气调处理的甜樱桃果实;并且利用负荷加载分析法(LA)得出,W1W(硫化氢、萜烯类)、W2S(乙醇)、W5S(氨氧化物)传感器对甜樱桃芳香物质的贡献相对较大,与气质联用分析结果相一致。因此,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不同气调处理甜樱桃贮后货架期的芳香物质判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西州蜜瓜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西州蜜17 号哈密瓜为试材,分别采用1.5% CaCl2 处理,于保鲜库(1.0~2.0 ℃)中贮藏;近冰温处理,于(-2.0~-1.0 ℃)的冰温库中贮藏;果实干化后近冰温结合1.5% CaCl2 处理,于冰温库(-2.0~-1.0 ℃)中贮藏。通过测定其在货架期间的商品率、呼吸强度、原果胶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等指标,分析各处理西州蜜瓜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近冰温及近冰温结合CaCl2 处理均能提高西州蜜瓜的商品率,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保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推迟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提高了POD 和CAT 的活性。综上,近冰温结合CaCl2 处理抑制了西州蜜瓜的软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果实的新鲜品质,可作为西州蜜瓜规模化贮运保鲜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不同气体微环境对冰温贮藏蓝莓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莱克西’蓝莓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气体微环境在冰温贮藏(?0.5±0.3 ℃)0~80 d期间果实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3种不同的气调环节中,O2变化范围分别为15.4%~18.2%、13.1%~15.9%和6.1%~13.4%,CO2变化范围分别为2.2%~4.5%、4.5%~8.8%和8.8%~14.8%。与对照相比,微环境气体调控延缓了蓝莓果实的营养物质(VC、花色苷和可滴定酸)和硬度的下降,保持了较低的腐烂率和较高的果霜覆盖指数,还能够抑制醛类物质生成,促进萜类物质的生成。其中,O2含量维持在6.1%~13.4%,CO2含量维持在8.8%~14.8%的气体微环境对蓝莓贮藏的效果最佳,有利于蓝莓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不同处理蓝莓冰温贮藏后低温货架品质的差异,探求蓝莓采后保鲜的最佳处理。以‘莱克西’蓝莓为试材,采用箱式气调(MAP)、1-甲基环丙烯(1-MCP)、箱式气调结合1-甲基环丙烯(MAP+1-MCP)处理,对蓝莓品质指标、生理指标、硬度、色泽的影响。通过OPLS-DA分析得出处理间的差异性指标为花色苷、硬度。在货架期第12d时,MAP+1-MCP处理的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84%、可滴定酸含量为0.85%、Vc含量为35.61 mg/100 g、花色苷含量为87.51 mg/100 g、硬度为897.75 g,与对照组相比,MAP+1-MCP处理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分别下降了13.32%和28.27%。这表明MAP+1-MCP处理可以使果实Vc、花色苷、可滴定酸含量含量下降趋势得到延缓,减缓了蓝莓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果实软化,同时还能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及乙烯生成速率的升高,但各组处理对蓝莓果实的色泽影响不显著。MAP+1-MCP是蓝莓果实采后的最佳处理,实验结果可以在蓝莓商品化销售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麻江规模种植的"园蓝"、"芭尔德温"、"粉蓝"、"梯芙蓝"、"灿烂"5个晚熟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试材,在自发气调包装结合冰温(-1±0.3℃)贮藏条件下考察各5个品种在贮藏期间(75 d)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腐烂率、失重率、色差、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花色苷和总酚的变化,探讨5个品种间果实的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贮藏期内,5个品种蓝莓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酸波动不大;腐烂率、失重率、乙醇含量和色差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梯芙蓝"水份含量最高,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处于最高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较快,腐烂率最高。"园蓝"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一直处于最高水平;"粉蓝"腐烂率最低。5个品种的耐贮性为:粉蓝灿烂芭尔德温园蓝梯芙蓝。  相似文献   

9.
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夏黑葡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熏蒸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夏黑葡萄低温下(4±0.5)℃保鲜的效果,以新鲜夏黑葡萄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CK组、0.5、1.0、1.5 μL/L和2.0 μL/L 4种浓度的1-MCP处理组,在低温(4±0.5)℃贮藏的66 d期间取样对果实的感官品质、腐烂率、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多酚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在整个低温贮藏期间有效地延缓了夏黑葡萄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和多酚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的腐烂率。相对较低或较高浓度的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均不利于夏黑葡萄在低温下的贮藏,以1.0 μL/L 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冰温气调状态下微环境波动(即温度波动、气体环境波动、温度气调双波动)后蓝莓品质的变化规律,以“蓝丰”蓝莓为试材,预冷处理后分别放入不同的冰温(-2 ℃和-1 ℃)气调(CO2:10%~14%;O2:6%~9%)环境贮藏7 d,分析蓝莓果实的最佳贮藏环境状态。在此基础上,设计3组微环境波动试验,即温度波动、气调波动、温度和气调双波动,分别波动1~6 d,每次波动结束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贮藏,测定1~7 d各试验组蓝莓果实的硬度、内聚性、可滴定酸含量、花青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保鲜效果更好。微环境波动试验中,蓝莓的最佳贮藏时间1 d。“蓝丰”蓝莓果实的最佳冰温气调环境为-1 ℃(CO2:10%~12%;O2:6%~9%),蓝莓果实品质与波动时长呈负相关,采用降温/降氧/双降手段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使蓝莓果实品质恢复至冰温气调组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并结合电子鼻技术检测蓝莓冰温贮藏((-0.5±0.3)℃)30 d后4℃货架期的挥发性成分,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气调保鲜(MAP)处理对蓝莓贮后货架期间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蓝莓货架期过程中醛类(24.86%~91.98%)、醇类(0.24%~23.85%)、萜类(2.00%~43.00%)是最主要挥发性成分,特征挥发性成分为2-己烯醛(青草香气)、芳樟醇(浓青带甜的木青气息)、香叶醇(温和、甜的玫瑰花气息)。对蓝莓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使用判别分析法优于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看出3 d是货架期蓝莓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拐点,且贡献率最高的传感器为W5S。MAP+1-MCP联合处理可延缓货架期间醛类成分流失,对于醛类流失抑制效果顺序为MAP+1-MCP>1-MCP>MAP>CK。  相似文献   

12.
气调包装对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花  熊拯  庞庭才 《食品科学》2016,37(20):287-292
为探讨不同气调包装材料对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紫香1号’百香果为试材,对其进行活性袋包装和普通聚乙烯袋包装两种处理,包装好后封口,并于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贮藏;相同成熟度未进行包装的果实于相同条件下贮藏作为对照,监测贮藏期间百香果的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果皮的L*、a*、b*值、果皮缺陷指数及贮藏寿命。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气调包装均减缓了果实质量损失率的上升,延缓了果皮缺陷指数及其他与百香果后熟有关的物理化学变化,能延长贮藏寿命至少6 d;采用活性包装的百香果品质保持得更好,货架期更长。  相似文献   

13.
纪淑娟  周倩  马超  程顺昌 《食品科学》2014,35(2):322-327
研究不同剂量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常温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果实在采后常温货架期间,还原糖含量不断上升,可滴定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不断下降。随着果实生理代谢进程,果实硬度逐渐降低,直至果肉软化,品质劣变。1-MCP处理明显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的生成,延缓果实还原糖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和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含量的下降,有效减少膜脂过氧化物的产生,极显著抑制果实的腐烂,保持了果实的采后品质。综合分析各项指标,1.0μL/L 1-MCP处理的保鲜效果好于0.5μL/L 1-MCP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果实腐烂率与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色调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硬度、总酚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色调角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葡萄冷藏时间对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冷藏时间对葡萄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以‘无核寒香蜜’葡萄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冷藏15、45 d出库后常温货架期间(0、3、6 d)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冷藏期(15、30、45、60 d)出库后常温货架的果实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组成,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乙酯、青叶醛、正己醇、叶醇、香茅醇。冷藏45 d后常温货架期间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低于冷藏15 d同期果实,醛类物质则较高。电子鼻结果表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冷藏期的葡萄,贮后货架期间,除冷藏15 d出库后0、3 d货架重叠外,其余冷藏期货架期间均互不重叠,即随着贮后常温货架的延长,葡萄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电子鼻区分效果越加明显;负荷加载分析分析得出,W1W(硫化氢、萜烯类)、W1S(芳香成分)、W2S(乙醇)传感器对挥发性气味的贡献较大,与HS-SPME-GC-MS分析相佐证。因此,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葡萄冷藏时间及贮后货架期的芳香物质判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天水‘花牛’苹果为原料,通过测定其果实硬度、VC含量、有机酸质量分数、可溶固形物质量分数及腐烂率等指标,研究低温贮藏及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花牛’苹果果实品质与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的保鲜作用优于1-MCP处理;低温及1-MCP处理均能显著减缓果实硬度及VC含量下降,降低腐烂率,能较好地维持外观色泽与口感,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有机酸质量分数变化,但对可溶固形物质量分数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6.
王亮  赵迎丽  冯志宏  王春生 《食品科学》2014,35(22):325-329
选用2 种不同薄膜包装及其结合乙烯吸收剂的处理方法,对“敞口”山楂果实进行低温贮藏实验,测定不同处理包装内乙烯含量的变化以及山楂果实生理和品质的相关指标,并测定了山楂果肉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0±0.5)℃条件下,山楂果实表现出跃变型果实特征,30 μm厚聚氯乙烯薄膜包装有利于保持山楂果肉硬度,减缓了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VC含量的下降,但加速了贮藏后期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上升和果肉褐变;15 μm厚高渗出CO2保鲜袋对山楂果实果肉硬度、TA和VC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抑制贮藏后期果实的乙烯释放和MDA含量上升,降低了果实褐变率;乙烯吸收剂的使用有利于包装内乙烯含量的降低,有效减缓了果肉硬度、果实中TA和VC含量的下降,减缓了MDA含量的上升,维持了山楂果实较低而平稳的生理代谢水平,较好地抑制了PPO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波动,明显降低果实褐变程度,显著提高了山楂果实的贮藏品质。综合分析,15 μm高渗出CO2保鲜袋结合乙烯吸收剂的处理对山楂果实低温((0±0.5)℃)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程玉娇  李云云  张敏 《食品科学》2016,37(6):254-260
以‘塔罗科’血橙为试材,采用48、52、56℃的热水分别短时处理1 min和2 min,研究其在贮藏期(3℃、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90%~95%条件下21 d)、模拟运输期(10℃、RH 60%~70%条件下7 d)和货架期(20℃、RH 60%~70%条件下7 d)3个物流变温阶段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的热水处理能明显减缓物流过程温度变化引起的不利影响,提高血橙果皮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使其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也能够保持很好的色泽(柑橘色泽指数、色相)、硬度和营养品质(花色苷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然而处理温度超过56℃造成血橙产生不可逆的热损伤,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促进了其腐烂。综合分析,52℃、2 min条件下血橙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打蜡等采后处理措施对‘早红考密斯’西洋梨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为西洋梨果实的贮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早红考密斯’西洋梨做打蜡和不同剂量(0.5、1μL/L)的1-MCP处理,研究其果肉和果皮组织在为期90 d的低温(0±0.5)℃贮藏,并在冷藏60、90 d后取样,在25℃进行货架期实验期间保护性酶活性代谢的变化。结果:在低温贮藏期间,1-MCP处理和打蜡处理均提高果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果肉组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果皮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冷藏60、90 d后的货架期间,打蜡处理增加果肉组织SOD活性,提高果皮组织POD活性。结论:1-MCP处理对改善果实低温贮藏期间的生理状态有积极意义,0.5μL/L 1-MCP处理作用于果肉组织的效果好于1μL/L 1-MCP处理,而1μL/L 1-MCP处理作用于果皮组织的效果好于0.5μL/L 1-MCP处理。打蜡处理更好地提高货架期果皮组织的效果。另外,在低温贮藏90 d期间和常温货架5 d期间,果皮组织的SOD、CAT、APX、POD的保护性酶活性远高于果肉组织。  相似文献   

19.
以‘泰山红’石榴为材料,研究采前1.25%壳聚糖溶液涂膜(T1)和石榴皮提取液复合涂膜(T2)对石榴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两种涂膜剂涂膜后,均能增大‘泰山红’石榴近外表皮的薄壁细胞,但作用不显著;‘泰山红’石榴在(4.0±0.5)℃条件下贮藏,能有效保持其表皮新鲜程度,维持其果皮内含水量;涂膜对提高贮藏前期石榴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降低贮藏前期可滴定酸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对贮藏后期影响不显著;涂膜能使石榴果皮中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减少贮藏前期因膜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此外,T2复合涂膜还能延迟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同时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峰值;而T1涂膜影响不显著。采前涂膜石榴贮藏120 d果实外观新鲜无皱缩,色泽鲜艳,腐烂率较对照低,保鲜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