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规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站用电源自动化程度低、系统管理和信息共享困难、投资浪费等,针对这些问题问题,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提出了智能化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技术方案,即采用网络通信、一体化监控、系统联动等方法实现站用电源网络智能化设计,并统一采集站用各子系统数据,通过一体化监控设备对整个站用电源系统进行管理,实现辅助系统的联动。并介绍了该方案在户县330 kV变电站及柳湾110 kV变电站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万仲海 《电工技术》2020,(4):141-142
站用交流电源长时间停电会对直流系统、保护测控、主变冷却以及通信和远动电源等负荷带来影响,严重危害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引起系统停电和设备损坏事故.文章对500 kV 变电站在严重故障状态下,站用电源全部或部分停电时保证站用电源可靠供电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系统负荷增长,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老旧变电站面临大规模的增容改造。老站改造一般采用“边改接边运行”的方式,因此停电方案复杂,改造难度增大。结合500 kV黄渡变电站改造的工程经验,分析了500 kV变电站增容改造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总体改造方案及二次设计原则,重点探讨继电保护、变电站监控系统、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及注意事项,并提出过渡阶段的改造方案,为今后老站的增容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风光储联合发电技术在500kV变电站站用电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设计了不同的应用方案。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作为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备用电源目前不具有可行性,但可以作为应急电源。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为变电站提供应急电源,既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又提高了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在突发故障全站停电时可以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  相似文献   

5.
针对500 kV终端变电站的特点提出一套工程化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将500 kV终端变电站分为500 kV联络线、站内主接线、220 kV电网3个环节进行可靠性评估.基于马尔科夫模型,建立了500 kV终端变电站的全环节可靠性分析模型、方法和指标体系;采用根源分析方法,对500 kV终端变电站的可靠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广东电网某500 kV变电站的终端变电站改造方案作为算例进行了可靠性计算分析,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结合算例进一步计算分析了500 kV联络线、主接线型式、220 kV电网网架结构、220 kV电源和负荷分布等因素对500 kV终端变电站可靠性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500 kV枢纽站改造为终端变电站后,其可靠性水平有所下降;但合理的终端变电站方案仍能够使可靠性满足工程应用要求;500 kV联络线和站内主接线是影响500 kV终端变电站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宇驰 《陕西电力》2008,36(5):57-59
针对330 kV变电站380 V备用外接站用电源反相序运行时,造成相间短路或者站用交流电器反转、烧毁设备的异常现象,提出了变电站备用电源反相序时,显示光字牌预告信号、闭锁母线联络开关备自投合闸的低电压控制装置方案.该方案解决了变电站站用备用电源反相序监测、闭锁问题,提高了设备健康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1两相接地短路故障的分析1.1系统简介110kV光明变电站有5条110kV线路,其中110kV育光Ⅰ、Ⅱ线接入220kV育新站,110kV公光周蒋志线接入220kV公明站,110kV安光线为某500kV变电站备用电源,110kV光富线供110kV大富站#2、#3主变负荷,110kV为单母分段接线方式,主变3台,10kV为单母分段接线方式。正常运行时,220kV育新站110kV侧各有一台主变中性点接地,110kV光明站、110kV大富站主变中性点均不接地,110kV公光周蒋志线断路器处于热备用状  相似文献   

8.
余海 《华中电力》2009,22(3):72-74
变电站站用电系统对500kV变电站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考虑到站用变轮换检修的要求,对站用电紧急备用电源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针对其控制回路中老化的继电器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位于深山区户外型木里500 kV变电站采用紧凑型的创新设计方案,对500 kV户外GIS站总平面融入了立体化设计理念,最终使得木里500 kV变电站围墙内占地仅为常规GIS站的一半,而与同类型GIS变电站相比投资并未增加。文章对立体化紧凑型布置的变电站的设备选型、总布置及施工安装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有效设备布置途径。木里500 kV变电站采用紧凑型的创新设计方案可供场地受限的变电站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变电站低压侧配电装置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等问题,以500 kV变电站为例,就变电站内主变压器低压侧站用变压器户外布置方案进行优化,采用主变压器低压侧主回路与站用变压器回路共用间隔的布置方案。对比分析相同电压等级变电站低压侧的常规布置方案与新型布置方案,得出新型优化布置方案,可大大节省主变低压侧占地面积,节约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500kV变电站站用电系统,分析了500kV张家港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非正常跳闸情况和临时改造方案,指出了临时改造方案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出了更优的解决方法,为以后新变电站的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目前GQH智能站用电源系统在500kV松桃变电站的应用情况,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关键技术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建500 kV变电站通信系统基建验收中存在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入站工艺不规范、独立通信电源无法进行告警上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标准制度执行、典型事故案例教训、运维经验等方面对新建500 kV变电站通信传输系统验收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根据规范要求和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光缆入站引下部分工艺验收,在设计阶段考虑独立通信电源告警上传方式,为其他专业配置单独配线屏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苏州西锡西南500 kV变电站无人值班科技项目"研究内容,提出了500 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原则,从一次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继电保护、防误闭锁、电源、图像监视安全警卫及辅助系统、以及建筑和设施简化等方面阐述了无人值班站的设计思路,并就试点变电站的几项重点技术,如程序化控制方案、保护数据信息及与监控的接口设计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何维 《湖南电力》2014,(2):38-39
介绍500 kV变电站通信电源现状,分析其工作过程和原理,通过对发生的1起典型电源故障展开分析,提出部分500 kV变电站站点在通信电源接入方式、维护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可行性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秦志英 《河南电力》2007,35(2):22-23
分析探讨了220kV~500kV变电站的站用变设置,站用电接线型式及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凡栋 《电工技术》2017,(12):131-133
对于容量有限的变电站,在额定电流条件下进行±500kV换流变负载试验需要的试验电源容量较大,因此所需补偿电容器的体积和质量会给试验实施带来困难。介绍大型变压器负载试验的关键技术及电容补偿原理,并以一台西门子±500kV单相双绕组换流变为例,从试验接线、设备参数选择、补偿容量计算、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等方面分析如何在变电站现场电源容量有限的条件下开展±500kV换流变负载试验。  相似文献   

18.
向阳 《湖北电力》2006,30(6):27-29
通过对所管辖10座500 kV变电站UPS电源运行方式的分析,指出了单机UPS电源运行可靠性欠佳、自带电池的商务型UPS电源后备时间较短、并联冗余型UPS电源易产生环流、不易均流的弊端,提出了500 kV变电站UPS电源的运行方式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直流电源,配置串联冗余热备份型的UPS电源,应为今后新建500 kV变电站UPS电源选型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吉兰太变电站是内蒙古电网的一座500 kV枢纽变电站,该变电站3台主变压器并列运行,随着新增电源项目的接入,变电站220 kV侧单相短路电流值将达到50.2 kA,超出开关设备的额定遮断容量(50 kA),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该问题,提出减少接地点、在主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将主变压器220 kV母线分裂运行及建设第4台主变压器等解决方案,并对采取各方案后吉兰太变电站220 kV侧单相短路电流进行了计算分析,其中,采用在主变压器中性点装设小电抗方法可将短路电流降低约6kA,建议采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成展鹏  胡佐 《电力设备》2007,8(9):60-62
变电站站用变压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站变备自投装置)给全站的交直流用电提供安全保障,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粤北某500 kV变电站许继CSL210B型站变备自投装置在特殊接线方式下运行中出现的误动作为例,进行了分析与探索,找出了误动作的根源,并针对许继CSL210B型站变备自投装置在该变电站特殊接线方式下运行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与现有的设计相兼容,对现有备自投装置硬件的设计进行了重新设计,消除了误动作根源,保证了该500 kV变电站交直流站用电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