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的城市更新尤为重要。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主要骨架连接城市各空间要素,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步行作为人类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过去城市更新的交通发展模式具有高密度、快速化、车行优先等特点,导致了街道公共空间被挤占,步行活动受到排挤,导致步行价值的流失。文章在精细化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及更新演变历程,结合城市街道空间的现状分析,借鉴具体案例总结出步行价值再生导向下的街道空间更新对策,使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背景城市设计起始于街道设计1,传统街道是承载市民公共生活的主要场所。然而现代城市以机动车为导向的街道设计抹杀了城市街道的公共空间属性,甚至成为割裂城市公共空间和市民生活的元凶。针对这些问题,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创造高质量、人性化且具有持久活力的复合型交通空间2。道路交叉口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空间,是城市人流和车流的交汇点,也是城市公共生活集中碰撞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标志性3。  相似文献   

3.
孔华娟 《居业》2022,(10):106-10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基础设施陈旧、形象衰败、环境恶化的旧城区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舒适、美好生活的需求。城市更新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心,面对城市更新碎片化、区块化的特点,以景观的手段进行统筹协调实现有机更新,是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营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深圳存量规划时代的到来,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增长与优化的重要途径,城市更新单元中公共空间的形塑过程和管治机理亟须投入及时的研究。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五联竹头背和岭背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为例,追踪更新单元的历次规划审查和方案调整过程中公共空间的形态变化与动因,分析更新管理部门的导控作用以及落实效果机理,得出的结论可为优化城市更新单元中的公共空间系统提供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街道及其意义的讨论,不仅在当下北京的城市发展和改造中备受关注,也是西方近半个世纪来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就空间层面而言,街道的复兴是伴随着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批判应运而生的,也可看作是城市更新从大规模的整体重建向渐进式的街区再生转变的产物。与之相关的专业领域包括旧城更新(再生)、城市设计、场所与公共空间、公众参与,等等。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空间意义究竟是什么?街道的复兴(包括相应的城市更新方式的转变)是否实现了它试图实现的目  相似文献   

6.
以新城市主义理论的视角,从土地混合利用开发、交通基础设施更新、滨水基础设施韧性规划3个方面,详细解读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双修”更新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促进空间在“存量优化”基础上的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处于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城市更新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成熟的绿道,也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以奥姆斯特德建立的波士顿绿链的发展为例,分析绿道在不同城市发展时期的特点,然后以滨水空间和交通灰空间2种城市更新的类型,总结城市绿道在区域城市发展带动、激活城市灰空间、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作用,并以三亚月川绿道为例介绍我国绿道在城市更新中的初步实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更新中绿道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一张白纸上展开的规划项目越来越少,规划师更多地需要面对建成区的局部更新使之适应我们对城市不断升级的需求。城市更新不是建筑品质或空间形态的单方面更新,而是综合了城市发展相关的众多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城市更新。该文介绍了城市更新的内容、基本手段、国内外发展过程,提出产业提升、人口导入、功能复合、交通组织、文化植入、空间营造、风貌控制、经济测算等于城市更新相关的八项维度,并结合案例介绍了各更新维度的具体内容和城市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建设由增量时代逐渐向存量时代转变,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成为城市更新工作重点,建筑现象学可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文章结合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理论和空间知觉理论,以营造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和秩序感的空间情境为更新目标,以空间行为模式为导向,从室内功能空间、交通空间、公共活动场地、绿化景观空间等方面提出相关改造策略,为实现开放共享、互动创新的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聚焦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成为新阶段城市建设的关键。公共空间作为新一轮城市更新中重点打造的基础设施类型,其引导城市更新的“触媒”价值有待挖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美国丹佛天际线公园案例,梳理其通过建设小块公共空间激发更大范围城市更新的过程和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及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历史性新时期,城市建设从不断外围扩张,逐渐转向内部更新,建设充满活力、注重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共同的目标。城市道路作为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也随之迎来“更新重塑”的浪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新理念,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道路”的概念和意义,城市道路不仅仅承载交通连接、物流运输的功能,同时兼有城市形象、景观塑造和便民交流等多重的“街道”功能,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洪泽湖大道提升改造项目为例,探析从道路到街道的设计转变,旨在为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30年后中国城市建设将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城市更新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规律尚在摸索中。住建部叫停城市更新大拆大建,坚持划定底线,提示我们需在公共利益优先的框架下,重新思考城市更新的概念和行为,并建立优化后的城市更新实施逻辑体系。通过更新建筑、滨水、街道、绿色和地下五大空间,保留及发展社会生活形态的过程,实现“功能新、社区活、文脉存”,让城市更新更加符合“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李辉  蒋蓉 《城市建筑》2023,(7):61-64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备受关注,通过微更新解决其停车不便、通行困难、交通安全性差等一系列交通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区域活力以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选取崇州市金鸡社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其在交通设施、交通空间及交通管理等交通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结合社区交通特点及发展要求,提出在“微更新”视角下通过“微改造”的方式优化交通体系,并从空间提升、人车友好、车行序化、街道活化、强化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具体优化措施。旨在为老旧社区交通体系优化方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以更有效地创造高品质街道空间,重唤老旧社区街道活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风景不是凝固的物理景观,而是与真实生活不断互动、碰撞、妥协、沟通的一个动态产物。在许多城市的老城区肌理中,依然保有着丰富的生活状态,但是被私有化的空间却无法使正常的公共生活得以进行。以上海新华路地区的老弄堂改造为例,讨论了在存量化发展的城市更新大背景下,如何以微更新为撬动点,将原本趋于封闭和紧张的弄堂空间打开,成为可以被共享的城市公共街道,保留了人们在这里的公共生活和商业氛围,同时用社区营造的方式持续地激活社区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跨越百年历史的龙华机场变身为公共景观和城市生活空间,云锦路跑道公园是近年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重要案例之一.文章从跑道公园的城市更新理念入手,解析了建筑师如何灵活运用线性建筑的类型学方法建立起结构和内外空间的关系,使建筑形制本体成为历史场地景观和当代城市功能之间的积极媒介,从而阐述了建筑、景观、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活动运营跨专业协作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时代建筑》2001,(3):40-45
本文以毕尔巴鄂的城市更新为线索,探讨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和公共项目开发对城市更新过程的引导作用;同时结合个案研究,介绍了毕尔巴鄂在工业废地再开发和城市空间整合中如何延缓城市与河流的历史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巴塞罗那城市沿革及公共空间政策背景的分析,分别介绍了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政策在两个不同阶段的经验,即小型公共空间的改造与建设、以奥运场馆为主的大型空间的更新与建设。最后提出中国城市更新应当结合公共空间展开,城市更新政策要保证连续性、全面性和公平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当注重保护城市文脉,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社区作为城市重要构成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承载,对其公共空间的更新和活力提升,为居民营造更宜居的空间环境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论文借鉴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从人本角度结合人群大数据和传统调研数据对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子展开研究,构建体系构成层面和要素构成层面的社区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劲松街道既有社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数据识别人群密度,结合实地调研观测等方法分析人群活动与空间使用,总结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特征与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提升策略,为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更新中基于多源数据与空间分析模型有助于精准发现问题并解析其形成的机理,对保证更新措施的有效性和长效性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街道的城市体检工作为例,以绿色出行、完整社区和健康城市为目标,综合多源大数据与实地调研小数据对慢行交通、社区商业和公共空间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应用空间句法模型对问题背后的路权分配、社区商业需求、居民户外活动的自组织空间规律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一种以数据空间分析为基础的城市问题诊断-分析-优化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期、城市建设提出"城市双修"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成为研究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景观再生的视角,通过对上海市静安区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化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基础设施景观化的构建模式,研究如何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空间的有效利用,以产生新的开放空间,创造新的城市活动场所,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文章论述了立体空间叠加和水平空间拓展的不同模式,为目前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耦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