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曲霉是一种腐生丝状致病真菌,广泛存在于储藏粮食及加工食品中,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黄曲霉毒素已被列为一级致癌物,不仅给我国的粮食出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天然产物是取自植物和微生物的组分或次级代谢物,其中有许多是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毒的高效、安全化合物.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基于化学结构将这些抑菌天...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在储粮中的大量生长可严重危害粮食的储藏品质甚至产生真菌毒素。研究表明,小麦籽粒中含有多种病程相关蛋白,具有较强储藏霉变抗性的小麦品种胚部含有较多的病程相关蛋白,但其对储粮霉菌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PCR手段扩增从小麦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病程相关蛋白wheatwin 1基因并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对wheatwin 1蛋白进行复性和纯化后分析其对黄曲霉生长及产生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编码成熟wheatwin 1蛋白的DNA序列长度为378 bp,将其在大肠杆菌中与谷胱甘肽转移酶融合表达可获得包涵体蛋白。将包涵体蛋白复性并利用Thrombin酶切后获得了具有核酸酶活性的wheatwin 1,其可降解黄曲霉RNA;进一步研究表明100 g/m L wheatwin蛋白可显著抑制黄曲霉孢子的萌发和黄曲霉毒素的积累。为进一步揭示wheatwin蛋白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抑菌剂的用量及成本,同时达到更好的抑菌效果,分别检测麝香草酚、香芹酚、邻香兰素、柠檬醛和丁香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法筛选到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复配组合为柠檬醛和丁香酚,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机制。测定柠檬醛和丁香酚协同处理下黄曲霉菌丝干重变化,通过碘化丙啶染色试验测定细胞内容物释放、相对电导率和pH值变化,检测其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荧光白染色试验研究其对隔膜的影响,最后评估其在花生中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麝香草酚、香芹酚、柠檬醛和丁香酚的MIC分别为135、47、71、43μg/mL,通过联合抑菌法得出当1/4 MIC柠檬醛+1/4 MIC丁香酚时,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柠檬醛和丁香酚协同处理能完全抑制菌丝生长、破坏黄曲霉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外pH值依次降低,相对电导率依次升高,黄曲霉菌丝内的隔膜被破坏;柠檬醛和丁香酚对黄曲霉的抗真菌活性与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壁完整性受损有关;1/4 MIC柠檬醛+1/4 MIC丁香酚处理完全抑制了黄曲霉孢子在花生上的萌发。柠檬醛和丁香酚处理在防控黄曲...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般生长曲线模型Yq×n=Aq×mBm×kCk×n+ε ,E(ε) =0 ,cov(ε→) =Vn×n Hq×q>0 ,本文定义了B^相对于B 的一个新的相对效率 ,给出了它的一个上界 ,并讨论e(B^|B )与e(p) (B^|B )的关系 .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能力的次级代谢产物,在霉变的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多种粮食及油料作物中检出率都比较高,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人们对该毒素的理化性质、生物毒性、合成途径、产毒条件以及产毒调控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该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十分复杂,参与AF生物合成的基因有30多个,它们集聚在基因组上一个约80 kb称为AF基因簇的区域,该途径中每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AF的合成量。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调控,包括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p H值,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湿度等,途径专一性调控因子afl R及全局性调控因子Lae A等,Lae A能够调控丝状真菌的次级代谢及其生长发育,影响真菌形态分化、毒素合成及沉默基因的表达,相对于其调控因子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就Lae A在真菌中的发现、功能及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该调控因子在黄曲霉中调控黄曲霉毒素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展示了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模式,为今后进一步开展Lae A调控黄曲霉毒素合成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机模拟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形态,将泰勒公式运用于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方程,并实现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微生物在对数增长期和稳定增长期的生长情况,得出在微生物增长期的开始阶段是培养各类菌群的关键时期,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为实际的生产实践和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脱脂牛奶作培养基,测定了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生长期内的酸度变曲线以及PH值变化值,得到了活菌数最高时所需时间,为制作双歧杆菌发酵剂的最佳时间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主要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蚕豆中黄曲霉素B1的提取条件;分别考察了在不同超声波提取时间、不同超声波提取功率下、不同浓度的甲醇对黄曲霉素B1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设计探讨了不同条件的交互作用;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的范围:甲醇浓度为49.90%~50.35%,提取时间为6.09~6.22 min,超声波提取功率为95.2%~97.1%。可为黄曲霉素B1的检测提供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蚕豆中黄曲霉毒素B1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蚕豆中黄曲霉素B1的提取条件;分别考察了在不同超声波提取时间、不同超声波提取功率下、不同浓度的甲醇对黄曲霉素B1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设计探讨了不同条件的交互作用;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的范围:甲醇浓度为49.90%~50.35%,提取时间为6.09~6.22 min,超声波提取功率为95.2%~97.1%。可为黄曲霉素B1的检测提供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生长曲线预测法作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基于改进微粒群优化的电力 负荷生长曲线预测模型,通过在电力负荷实例中的应用,并与基于微粒群优化的电力负荷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效果 比较,验证了基于改进微粒群优化的电力负荷生长曲线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经提取、浓缩,簿层分离后,在簿层扫描仪上进行扫描,依其含量及峰面积值与标样含量及峰面积值的线性关系,即可准确计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条件试验,找到了簿层扫描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最佳测定条件;摸索了一些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粮 油、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米曲霉对牛乳进行发酵,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以菌丝体干重为指标对其在牛乳中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为4%,装液量为30mL,摇床转速为180r/min时菌丝体干重可达到最大.此外测得最大菌丝体干重时的蛋白质分解率可达35.6%.  相似文献   

13.
对预测控制模型的建立、滚动优化计算及优化参数的选取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牛乳为原料,通过米曲霉的发酵降解乳糖,实验得出的米曲霉在牛乳中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温度28℃±1℃,装液量30mL/250mL,培养箱转速180r/min,发酵60h.在此条件下培养,米曲霉发酵液中乳糖分解率可达31.4%,米曲霉粗酶液乳糖分解率可达41.4%~55.0%.通过对发酵乳中乳糖组成进行薄层层析分析,也证明米曲霉可降解乳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叙述了最具代表性的分形结构——DLA模型的生成规则、主要性质和分形维数,介绍了分形生长的研究现状及对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黑曲霉菌丝凝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黑曲霉菌丝体凝集成球机理进行了讨论,并试验研究了培养方式、接种量及培养基起始PH对菌丝凝集成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果胶酶高产菌株Aspergillus niger 3502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紫外线和微波处理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孢子,获得1株比出发菌株果胶酶产生能力提高2倍的突变株3502;在用正交试验优选而得的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下,酶活力达2644u/g.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抄纸过程定量控制系统具有大滞后,非线性,时变的特点,采用实验法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利用一种输出预报的PI控制方法。对某1760纸机实施实时控制,经实际运行表明,输出预报的PI控制方法能有效克服纯滞后对系统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为实验材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研究了其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的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粉3%、硝酸钾3%、聚乙二醇0.1%,初始pH6.5,250mL三角瓶装25 mL液体培养基、接种种龄为1d的种子培养液10%、32℃培养5 d,纤维素酶各组分活力达到最高.经过对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黑曲霉达到产酶高峰的时间由6 d缩短为5 d,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黑曲霉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力分别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24.52 u/mL,滤纸分解酶(FPA)活力为6.89 u/mL,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20.63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