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商品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识是不足的,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论断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对指导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搞活我国经济,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立科学社会主义时认为:在未来社会主义,将按照全社会和个人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他们明确地指出:“一旦社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三个代表”的领导力量,它的80年的奋斗历史,是一部始终追寻、努力体现、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历史,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世纪之交,面对重大的历史课题和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能否与时俱进,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关系到党的命运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伟大的理论体系,解决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方略问题,意义深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阴湿的地方需要太阳,苦难的中国需要中国共产党。”这是解放前后在广大劳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的动听歌词。它以真实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中国人民拥护热爱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揭示了一条真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苦难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刚刚掀开扉页,中国共产党就迎来80岁生日。回首中国共产党80年的风雨历程,回首中国社会80年的沧桑巨变。历史和现实总是反复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饮水思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不断走向成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在大力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今天,我们抚今追昔,就不难发现,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能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这样说,过去的80年是中国…  相似文献   

5.
发扬长征精神 培养“四有”新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长征已成为历史,但它在中国人民精神世界中,已成为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地夺取胜利的代名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民主革命胜利前夜,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提醒全党戒骄、戒躁,要有长征精神,继续奋斗,千万不要马放南山、有革命到头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鲁全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法宝。它既闪耀着马列主义真理的光辉,又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沃壤,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和国清名机结合的杰作。统一战线在中国也是一个“古而又新”的事物。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等社会活动的实践中,对统一战线的精神实质有过许多精辟独到的探索.给中国共产党人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深刻有益的启示,其间的某种渊源关系往往历历可辨,笔者试择要论述如下:一、“得过多助”。…  相似文献   

7.
“红船精神”是历史继承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不仅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情怀,而且高度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意义。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造就了浙江模式的成功,对我们传承革命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共产党》刊载的“共产党”文献的价值,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共产党》刊载文献的数量、来源、分布等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短言”关注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使命,“正文”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共产党的政党形象、组织和纲领,“消息”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新动态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共产党”文献的价值:为当时正在组建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建构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形象,体现了政党报刊的党报姓党、为党立言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9.
英国19世纪作家驮更斯的《圣诞欢歌》是一部深受我国人民喜爱作品。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限于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更为关键的是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溶进了他的血肉——少年时代的苦难经历。驮更斯幼年的生活一度是个谜。通过对《圣诞欢歌》中主人公Scrooge在过去“幽灵”的带领下重归故里场景的文本解读,初探驮更斯的“过去”,及“过去”生活对“未来”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百年司法体制改革“一波三折”,变迁历程依次呈现出变法图强、盲目效仿、急功近利、揆情度理四个现象。改革开放后,又渐次走过了铁桶困局、迷茫图景,而今迈入战略性布局新时代。本体论上,中国司法体制改革呈现出如下规律性: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方法论洞察国情使得改革固本培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拨除思想迷雾使得改革拨云睹日;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举措使得改革超世拔俗。从“直接直观”的感性认知升华到“把握实事”的本质认知是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1.
道德情感作为一种对道德必然性的心理体验是与道德主体的社会实践及道德认知紧密相联的,因而,从根本上说,人的道德感/“情系于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展开,取决于主体的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活动的范围.中国共产党人“情系于民”的可能性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之中.  相似文献   

1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文章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着重论述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基本内涵、基本 根据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成功地刻画了父亲送儿子时爬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这一"背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正面父亲形象。对这一形象的准确理解和感知,在当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年奋斗精神不仅是激励青年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有力武器。但近年来,部分带有丧系内核的网络亚文化正不断消解青年对奋斗精神的认知,表现为符号表征异化奋斗认知、碎片传播窄化奋斗认知、圈层效应极化奋斗认知;同时,这些亚文化还借助话语、图像、消费、娱乐等手段,通过边缘 — 主流、虚拟—现实、个体 — 群体等路径不断消解青年对奋斗精神的建构。基于此,从规范网络亚文化体系澄清青年奋斗认知、协同网络思政促进青年奋斗建构、增强文化自信夯实青年奋斗底气 3 个层面培育青年奋斗品质,引导青年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5.
由于所处的历史境遇不同,晚清小说与鲁迅小说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叙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国民景象.鲁迅一反晚清小说对“国民”的赞美,不遗余力地进行揭露和批判,从而对“国民”内涵重新审视.鲁迅小说人物大多徘徊在新旧之间,前路迷惘,“未来”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时间框架.鲁迅小说多呈现如“铁屋子”般封闭的空间意象,在过去与现在的时间节点上,其“国民”身陷进退两难的窘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称谓构式,如“XX哥”“XX姐”等是近年来网络时代催生出的众多新表达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结构、修辞、社会、文化、心理和语用等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大多都是围绕新词语的形态做探讨,未触及新词语产生的深层认知机制.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将事件域认知模型、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整合结合起来,建立“原型事件域整合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释网络新称谓构式的认知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岩》中的英雄人物江姐、许云峰的形象分析,使读者对“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有更深切的了解,这对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指数函数是高职一年级学生系统学习的第二类基本初等函数,教材给出的是形式性定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认知指数函数其具体特征(具有指数幂结构——个性),把握其作为函数的本质特点(数集上指数运算的对应,“对应说”——共性),辩证统一地认知指数函数,这是教师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不完全归纳,提炼指数函数的性质,感知认知的过程和方法;教师从分图、分组的预设中,强调指数函数分类的特点。特别是首尾呼应的巧妙设计。教师通过几何画板,引领学生解决了情境中的“高利贷为什么可怕”的问题,更让学生认识到指数函数的个性特征,在指数函数在底数大于1时,不仅是单调增加的,而且增加的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9.
论述出身奴隶主家庭的大小姐郝思嘉是怎样背叛自己的出身,最后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的。她是生活中的强者,能在乱世的“生存竞争”中,不畏艰难,敢想敢做,敢作敢当,有惊人的毅力和信心,一旦确立自己的目标,就百折不挠地去实现它。那种不拘一格、突破传统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经济社会的选择和人性的需要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和行为的方式方法,显然是一种美国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大凡论及学习兴趣的文章无不认为“学习成功的关键在兴趣,是对学科的兴趣带来了学习的成功”。很多科学家也把成功归因为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在兴趣。”“是兴趣使达尔文走进了科学的大门,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探讨如何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并提出了许多方法,如:创设新奇的悬念,讲究形象的语言艺术等等,使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科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从教学的实践来看,这些方法并没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引起了学员暂时的惊奇,或者说是乐趣,对于深入持久地学习仍感头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此,我们深入学员做过一番细致地调查,发现成人学员的特点是:年龄偏大,理解力较强,家庭负担较重,影响学习的因素较多,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较差,对于学科的初始学习,基本上一听就懂,一搁就忘,解题困难尤显突出。一般说来,每个学员在初始学习时都有很高的兴趣,都希望能顺利地克服困难得到好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员学习的兴趣由于一次次的课后解题失败而逐渐丧失。课堂上各位教师利用“新”、“奇”、“乐”的方法,把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