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水文泥沙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指出了两国在水文测站分类与管理方面的异同以及水文泥沙资料的传输、存储、分发等方面的管理情况。就黄河水文而言,应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水文泥沙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成功经验和优点,提高和改进黄河水文泥沙测验管理水平;应研究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完善各种测站建设和仪器配置标准;应通过立法确定水文的地位,明确水文经费的投入渠道,确立水文事业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增长的标准;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建设“原型黄河”完善的测验体系在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工程建设的基础。“原型黄河”的测验体系,是指从测验站网的规划、布设到收集、整理、存储和刊布水文、泥沙、河床及库区形态资料的全部技术过程,基本的测验项目包括降水、蒸发、水位、水温、水质、冰情、流量、泥沙、河床(含河口)和库区冲淤变化等。  相似文献   

3.
测洪方案是水文测站测报洪水的重要技术依据,反映了水文测验断面水沙特性、测验河段水力特性、水文特征及测站测洪能力、测报设施设备、测洪方案等综合信息。采用不同的测验方式和方法所得的测验精度,都应该符合水文测验规范的要求。文章以息县水文站为例,探讨大洪水测洪方案的编制方法,以此借鉴,进而指导和规范洪水期水文测站的水文测验工作。  相似文献   

4.
泥沙测验技术进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沙测验是水文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泥沙测验的方法和测验仪器的进展作了简述.悬沙测验新技术应用和测验精确度有较多的试验研究;推移质测验技术和仪器多年进展不大;床沙测验则基本没有变化.近年物理测验仪器在泥沙测验中得到应用,很有前景.遥感技术适于大尺度泥沙监测,并不断发展.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存储,整编、检索标准化是发展趋势.水文测站布局合理,站网密度控制有效,测验技术自动化、施测简便、提高保证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河流泥沙测验中的新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巍 《泥沙研究》1990,(1):86-90
本文概要介绍了美国近年来在河流悬河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较新成果.资料来源主要出自1986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第四届泥沙会议上关于仪器部分的数篇论文.从中可见,美国在这些年来除了继续利用取样方法测取泥沙资料之外,还加强了泥沙测验自动化的研究,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制出了利用电学、光学、声学、射线技术及遥感技术的各类水文泥沙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论述了黄河中游水文测报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发展水文测报技术方面,通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水文测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加强了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水文测报能力;通过开展测验方法研究,完善了水文测验设备、水文测报仪器,改善了测报工作条件;通过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探索现代化通讯技术,自主研发了应用软件,建立了集合转发点,使水文测报信息通过短波、电话、卫星自动接收,提高了水情传输速度和精度,保证了水文测报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变黄河水文数据长期靠手工处理的落后局面,实现治黄事业的现代化,黄委会防汛自动化测报计算中心经过四年努力,在VAX-780机上建成黄河水文数据服务系统(1.0版本),并于1989年11月29日通过了黄委会级鉴定。  相似文献   

8.
应用水文过河缆道测验在传统水文测验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测验手段。本文主要结合黄河水文近年来开展的水文测报水平升级活动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说明水文过河缆道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水文巡测规范》为依据,对西营河九条岭站畅流期水位流量关系、单断沙关系、冰期流量测验进行率定分析,其成果经检验均符合《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的精度要求,所定关系线结合水位自动监测仪器可用于实时测报。建议畅流期流量实行间测即停5年测一年。冰期测流采用稳定封冻期间每旬初测流一次即可,流冰期间可2~3 d测流一次。泥沙在间测期间,只测单样含沙量,并采用历年综合关系线整编资料。  相似文献   

10.
自1986年起,黄河水文部门开始对水文基层测站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站队结合的方式开展水文工作。10年来,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局依照《水文勘测站队结合试行办法》的规定,根据上级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在全测区范围内分期分批实行站队结合,已取得一定成效。1基本情况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局所辖测区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头道拐至龙门,测区面积约13万km2,区内有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17条,设站控制的直接入黄支流20条,区内属黄委会系统的水文站36处(其中干流站3处),雨量站264处。本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洪水含沙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