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江口北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支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长江口北支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近期北支河床呈累积性淤积。在目前河势条件下,堡镇港以下崇明北沿边滩淤积速度将会加快;随着河宽大幅度缩窄,北支深泓线趋于稳定;为维持北支一定的水深,保障河道一定的航运功能,满足沿江两岸有关县市的引、排水需要,可对进口段进行一定的疏浚,适当增加分流比。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8—2019年长江口实测地形数据,对南、北支河段河床边界、河槽容积和河床冲淤等河床演变要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从1958年至2019年,南、北支河段河床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1)岸线边界变化趋势表现共性,均遵循岸线内缩延展,河道面积逐渐缩小的变化规律。(2)冲淤演变差异明显,南支时间上整体趋于冲刷,分阶段冲淤交替,1998至2019年表现为持续冲刷;空间上整体表现为滩淤槽刷的特点。北支则整体趋于淤积,河道不断萎缩。(3)河槽容积变化表现一定相关性,2 m以深南、北支河槽总容积在84.76亿m3上下小幅波动,基本维持稳定,2019年比1958年仅增加4.1%。南、北支河段的河床演变受径流和外海水沙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综合影响,随着南、北支河段断面形态、滩槽格局及流域来沙的渐趋稳定,河床演变整体向平衡稳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北支河段水文泥沙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玉芳 《水资源研究》2010,31(1):30-33,48
根据长江口北支河段2005年8~9月进行的大规模全潮水文测验成果,对北支河段水流、泥沙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北支水流、泥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作了有益的探讨,对北支河段水流泥沙运动在河床演变中的作用,作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上段河床演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960-2006年所收集的水文、河道地形、人类活动影响等资料,详细研究了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上段的河床演变特点和河势变化的成因,对北支上段河势变化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治理建议.研究表明,通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口北支的一系列人工圈围使北支上段和中段的渠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减少了河槽的摆动空问,这对增加北支上段主槽稳定性很有利,同时也增加了开辟北支上段航道的可能性,但由于北支进口段崇头边滩和青龙浅段的河床变化是北支上段河势变化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需及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北支水土资源开发综合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与北支整治的有关基本情况 1.长江口北支历史上曾是入海主泓,但自18世纪以来逐渐萎缩。1958年通海沙和江心沙围垦,以及1970年江心沙北汊的封堵,使北支的入流条件明显恶化,径流作用减弱,涨潮流作用不断增强,北支河段加速淤积,同时在枯水季向南支大量倒灌水、沙、盐。这不仅对南支下段河势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对上海市的供水及沿江的国家重点企业用水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北支围垦对其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市和江苏省两地对长江口北支实施了大规模围垦,使北支河宽大幅度缩窄,地形边界显著改变。在利用MIKE21_FM构建长江口—杭州湾二维垂向平均潮流数学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北支大规模围垦前后的潮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围垦后,北支全河段平均高潮潮位抬升,平均低潮潮位降低;中上游河段涨、落潮流速增大,下游入海河段涨、落潮流速减小;南北支涨潮流汇流点上提至南北支交汇的崇头,涨潮动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中段新村沙整治和海门中下段围垦等工程的实施,使北支河宽不断缩窄,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径潮流动力条件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解近期北支涌潮的特性,采用自记潮位仪采集潮位数据、人工岸边观测潮头、抛设浮标观测流速以及快艇迎潮头(潮头追快艇)的形式观测涌潮。结果表明:涌潮主要发生在浅滩区域,包括青龙港上游及崇海汽渡上游浅滩处,涌潮高度分别约为0.63 m和0.74 m,在灵甸沙至崇海汽渡上游浅滩仍然存在一线潮现象。掌握涌潮生成、增强、衰弱及消失的大概位置,分析涌潮成因、形态和特点,能够为深入研究北支中上段河床冲淤变化与其特殊水动力条件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基础资料,进而为稳定北支河势、合理开发利用北支航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深水航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水文泥沙条件及河床演变的分析,选择南港北槽开辟深水航道是合理的,定床和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用以整治为主、疏浚为辅的方法,取得-12.5m深水航道是可能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是对长江口进行综合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上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0月9日至12日,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带队就长江口河道最新演变、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实施情况、咸潮入侵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调研。委副主任马建华、魏山忠陪同调研。刘雅鸣一行在上海市水务局局长顾金山等陪同下,查勘了长江口北支河段、长江口崇明北沿促淤圈围二期工程、青草沙水库工程等,并与上海市水务局进行了座谈,听取上海市水务局关于长江口北支中下段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进展情况、长  相似文献   

10.
根据床面扰动的传播速度C_t与水面波动的波速C_w的明显差别,本文采用了所谓准恒定模式对长江口南支河段的河床形态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在潮汐河口长周期河床演变的计算中,不仅能给出河床变形的基本形态、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机时。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年来长江口北支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2001年后北支的水沙特性、岸线、深泓线、等高线和河床冲淤等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长江口北支分流比的变化趋缓,含沙量和床沙粒径沿程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岸线变化集中在三和港至启东港段,岸线缩窄率超过50%;深泓变化集中在进口至大洪河、大新河至三和港,进口深泓呈现崇头→海门港→崇头变动;崇头至灵甸港段深槽呈弯曲河道特征,灵甸港以下河道顺直展宽;河槽总体表现为淤积,其中,崇头至大新河段深槽冲刷边滩淤积,三条港至连兴港段的深槽基本不变,边滩淤积。总体来看,北支的淤积集中在主流变动段、凸岸边滩与崇明北缘边滩,而冲刷则集中在深槽、弯道凹岸与整治工程前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简述了塔里木河干流的演变历史、河床特性及河道变化,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河床演变原因,探讨了水闸设计与河床演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塔里木河干流水闸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河道实测冲淤量不同计算方法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实践中,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冲淤量结果往往差别很大,部分河段、部分时段甚至存在冲淤性质相反情况。采用大量的实测水沙、地形资料,运用断面地形法、网格地形法和输沙量平衡法3种方法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坝下游宜昌至监利河段的实测河床冲淤量,对不同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和影响计算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对河床起伏程度与断面代表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输沙量平衡法需对悬沙测验成果进行改正,并考虑泥沙测验定线误差、水量不平衡、河道采砂和分流洪道冲淤;断面地形法需在弯道、汊道、河道急剧放宽和束窄的局部河段布置相对较密的断面;网格地形法需选择适宜的插值方法,且网格尺寸不宜大于施测断面点间距。  相似文献   

14.
磨刀门水道近50年河床演变及其冲淤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磨刀门水道河床演变及其冲淤成因,利用历年实测地形资料,建立DEM模型,进行河床演变分析,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主槽不断冲刷,滩地有淤有冲。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河床边界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冲淤成因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预测河床演变趋势,为将来河道治理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类围垦活动对长江口北支沉积动力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从自然河势调整和人类围垦活动两个方面分析了长江口北支的演变情况。长江口北支于1970年修建的立新坝使得分流角几乎增大到90°,分水分沙比急剧下降,由1915年之前基本稳定的25%下降到目前的5%以下;涨潮流的含沙量远远大于落潮流,水沙倒灌,在大潮时更为明显。根据近百年来长江北支的演化过程,认为长江口的沉积动力环境变化可分为3阶段:①第一阶段(1931年以前)。自然河势调整过程,河势演变缓慢,水动力以径流作用为主。②第二阶段(1931~1970年)。受洪水造床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水动力以径流作用向潮流作用转变。③第三阶段(1970年后)。人类活动对北支沉积动力的变化过程起主导作用,涨潮流大于落潮流,净向上输沙,北支趋于淤废。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输沙能力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河床演变学原理,根据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结合河工动床模型试验,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的输沙能力调整关系。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的输沙能力调整趋势取决于河道的萎缩模式;主河槽水流挟沙力与河槽形态的关系仍然符合一般意义下的河床过程规律;河道萎缩后,河道的排沙比减小,但排沙比与河道萎缩模式无关;河道萎缩是可以逆转的。  相似文献   

17.
实时地形数据有利于河床演变分析和工程评估。基于超声波、4G无线传输、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研发了河床地形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为消除温度、盐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设计了超声波声速校核装置:利用固定校核面反射超声波信号,通过计时器获取超声波发射和反射信号时间间隔,从而反演超声波声速,实现对声速的实时校正。系统应用到姚江大闸下游河床地形监测,监测时段内河床地形淤积了0.041 m,对应时段内GPS-RTK测量结果为河床地形淤积了0.050 m,2种方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本系统监测数据可靠,能用于地形实时监测中。  相似文献   

18.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小;河段分流比呈西河增大、东河减小的趋势;全河段演变以冲刷为主,且河道上段的冲刷量远大于中下游河段;东、西河纵横向稳定系数呈上游往下游递减趋势;万安水库的运用、河道采砂、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赣江尾闾河段冲刷的主要因素;万安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利于赣江尾闾河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江大堤河床下切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存灼 《人民珠江》2001,(5):9-12,47
广东北江大堤河段河床近期来不断下切,改变河势,流态以及分流的比较,威胁大堤安全。要克服这些问题的发生,必须研究河床下切的原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运有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床变化现状以及输沙平衡原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河床下切的主要原因,为决策单位提供根治床下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