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续军 《金属世界》1996,(1):27-27
<正> 1850年 英国人派克斯(A.Pankes)发明派克斯法,即粗铅的火法精炼中提取金银的一种方法。 同年,在多佛和加来之间敷设了第一条海底电报线。 19世纪中叶 人们在铁路和矿山机械上发现了疲劳现象。德国人沃勒首先利用旋转弯曲试验得到了钢铁的比较系统的疲劳试验结果。 19世纪中叶 第一台可逆式板材轧机在英国投产,并轧出船用铁板。 1851年 澳大利亚墨尔本地区发现大型砂金矿床,淘金者蜂拥而  相似文献   

2.
<正> 1800年,英国人斯坦诺普发明最早的全铁制印刷机,即斯坦诺普印刷机。 同年,军事工业开始使用金属锑制造榴散弹。 1801年,英国化学家哈契特(C.Hatchett)在分析矿石时发现一种新元素,因矿石来源于哥伦比亚(Columbia),故将新元素命名为Columbium(钶)。1844年,德国化学家罗斯(H.Rose)宣称发现一种性质与金属钽(tantalum)很相似的“新”元素,因钽是以希腊神话人物Tantalus命名的,所以就以Tantalus女儿Niobe(尼奥柏)的名字给新元素定名为niobium(铌),1866年确定钶和铌是同一个元素。1951年国际化学联合  相似文献   

3.
锆酸铅(PbZrO3,PZ)作为典型的ABO3型钙钛矿材料,在500 K附近发生从顺电相到反铁电相的相转变.以硝酸铅、氧氯化锆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方法成功合成了PbZrO3粉体.利用差热分析(DTA)和热失重分析(TG)研究了共沉淀前驱体的热行为,利用XRD跟踪粉体的相演化,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钙钛矿相锆钛酸铅形成的影响.发现共沉淀加强了Pb、Zr离子的混合,促进了钙钛矿相锆钛酸铅的形成,经600℃低温煅烧便可获得结晶良好的钙钛矿相PbZrO3粉体.  相似文献   

4.
取新鲜牛股骨髁松质骨部位,经化学循环脱脂和脱蛋白后,高温煅烧(950℃~1450℃)制得白色煅烧骨.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结晶状况,煅烧骨为类似人骨的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的结构,多数孔径大小为100μm~500μm;用多孔陶瓷显气孔率、容重试验方法测定不同烧结温度下煅烧骨孔隙率为63%~81%,容重为0.58g/cm3~1.06g/cm3;在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上测量煅烧骨的抗压强度为3.5MPa~16.1MPa;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煅烧骨的晶相为羟基磷灰石(HA)和少量的CaO,基本保留了天然骨的无机矿物相.另外,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能谱分析(EDX)表明煅烧骨中含有天然骨中特有的碳酸根(CO32-)和Mg,这也是区别于人工合成HA之处.煅烧骨和海绵浸浆高温烧结HA在模拟体液中浸泡后,材料表面矿化形成类骨磷灰石的难易程度表明煅烧骨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成骨细胞与煅烧骨立体培养结果确定了煅烧骨与细胞的良好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纯Ti表面一步制得原位生长的自组织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对煅烧后样品进行表征,并探讨纳米管阵列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制备参数条件下,所得TiO2纳米管排列整齐,平均管径约为150nm,平均管长约为400nm,且对400~700nm可见光有较大吸收。XPS分析发现,0.35%(摩尔分数)的F原子掺杂进入TiO2晶格中。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AO7的结果表明,673K煅烧的F-TiO2纳米管对AO7的去除率达到37.2%。  相似文献   

6.
金首饰用无镉K金钎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金属镉在金首饰合金钎料中的作用和无镉K金钎料的合金化原理,给出了近年开发的9K~22K颜色和白色无镉K金合金钎料的成分和熔化温度范围,指出:在K金首饰应用领域,开发适合分级钎焊的高性能无镉K金钎料系列以及无镉K金钎料的标准化和商业化,依然是无镉K金钎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KiyoshiMizuuchi等人研究了一种高温 ( 51 3K)使用的机敏复合材料 ,该复合材料由钛基体和Ti 2 5Pd 2 4Ni 1W (at % )(原子分数 )形状记忆合金 (SMA)增强体组成。TiPd基高温SMA增强体 ,是高纯金属经水冷铜坩埚悬浮熔炼的纽扣合金、于1 2 2 3K热轧成的板材 (约 1mm厚 )。SMA的相变温度MS( 0 ) =4 50K、Mf( 0 ) =4 2 6K、AS( 0 ) =4 41K、Af( 0 ) =4 6 5K。SMA板材和基体Ti板叠放在SUS30 4不锈钢管中 ,经真空包套后 ,于 1 1 2 3K热轧并保温 1h ,制成复合材料。微观结构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在TiPd基SMA和钛…  相似文献   

8.
文化教育学 (或称精神科学教育学 ) [1] 是近两个世纪以来一种较为真切地反映了德国文化和教育精神的教育思潮。文化教育学将教育 (Bildung、Erziehung)、文化、人三者连接起来 ,融为一体 ,把教育看作一个人生完成、文化变迁的永恒过程。对这一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 ,寻找其当代意义 ,是一项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邹进的《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是一部探讨德国文化教育学的力作 ,也是一本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她的这本专著为读者开启了一扇了解德国文化教育学的窗口。归纳起来 ,本书具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9.
六钛酸钾晶须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喷雾干燥-烧结法一次煅烧直接合成了长径比大于10,形貌优良的六钛酸钾晶须,研究了钛钾比、煅烧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晶须生长的影响.得出制备六钛酸钾晶须的最佳条件:TiO2与K2CO3的摩尔比为5.5,煅烧温度为1150℃,保温时间为10 h.  相似文献   

10.
用改性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活性炭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不同气氛下煅烧对TiO2的晶体转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氮气下TiO2晶体转变温度明显低于空气下晶体转变温度,但是活性炭负载量对晶体结构的影响不大。光催化活性实验表明:活性炭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作用要优于纯TiO2的降解作用。不同气氛下煅烧实验研究发现,在低于400℃时,空气中煅烧的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明显要优于在氮气中煅烧的;但在400℃时氮气中煅烧后的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作用达到了最佳,且高于同温度下在空气中煅烧的样品。而高于400℃后其降解效果逐渐下降。在空气中煅烧后的光催化剂在550℃煅烧后才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活性达到了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续军 《金属世界》1996,(2):32-32
<正> 1862年 德国的A·克虏伯在埃森建立了一座贝塞麦转炉,投入生产。 同年,英国人贝德松(G.Bedson)发明了一种连续的轧机列,并取得专利。这种轧机列有16台双辊式轧机。将正截面为6.85cm~2、重量达45kg的熟铁棒送到连续式加热炉中预热,然后轧制成6.35mm的线材。每小时能生产20t。 1863年 英国人索比(H.C.Sorby)把岩相学的方法,包括试样的制备、抛光和腐刻等技术移植到钢铁  相似文献   

12.
球墨铸铁的发现与发明过程中有许多人参与并做出了贡献.1937年,德国人C Adey在铸铁中发现了球状石墨之后,于1938年对这种铸铁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并对Mg球墨铸铁申请了专利;他的研究内容及所获成果,一度震惊世界同行,但并未用于工业生产.1948年,英国人H Morrogh通过在高C、低S、低P灰铸铁中加入Ce(残留量在0.02%以上),制得了球墨铸铁;几乎与此同时,美国人A P Gengnebin等用Mg亦得到了球状石墨铸铁. 众所周知,Mg的球化效果比Ce好,得到的球墨较圆整,但Mg的熔点、气化点(1 073℃)很低,因此在1 400℃以上的铁液中,Mg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气化而形成大量的Mg光促使铁液四面飞溅.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想出了不少办法.  相似文献   

13.
综 泌卜 ‘困1。世界铁矿石的产量(1973年) Stahl und Eisen 1974,V94,加10,466(德)2。世界粗钢产量(1973年) Stahl und Eisen 1974,V94,地12,560(德)、3.世界生铁产量(1973年) Stahl uod·Eis兮n 1974,丫94,取12,559(德)4.法国Usinor公司Duenkirehen冶金厂 Stahl und Eisen 1974,Y94,施20,947~952(德)5.德国钢铁工业的100年 Stahl und Essen 1974,V94,地21,1017~IQZo(德)6。铁钢展望 铁钢界报2974,9,22,地1021,7嵘日)二、冶炼1。现代化的大容量电炉,其工作及重要的结构特点 K lepzig Faehberiehte 29了4,32,加4,128~132(德)2。钢…  相似文献   

14.
近一年来,在Ba(Sr)-La-Cu-O体系中,陆续发现了一系列高Tc(30—40K)超导体。最近的报道表明,有关超导材料的研究呈现日新月异的飞速进展。本文报道一种起始转变温度为  相似文献   

15.
<正> 地外撞击理论 8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路易斯·阿弗雷兹和他的儿子瓦尔特·阿弗雷兹在距今6500万年的白垩纪/第三纪(K/T)界线粘土层中发现了比背景值高出几十倍的铂族元素(PGE)铱(Lr)的异常变化,最  相似文献   

16.
镉不像汞、铅那样为人熟知。据环保专家介绍.从天上到地下,镉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环境中的镉.可以通过食物、水、吸烟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当镉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镉中毒。同时,镉又是一种有益于人类的重金属,广泛应用于电镀工业、化工业、电子业和核工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一年来,在Ba(Sr)-La-Cu-O体系中,陆续发现了一系列高Tc(30—40K)超导体。最近的报道表明,有关超导材料的研究呈现日新月异的飞速进展。本文报道一种起始转变温度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Pb(Zr_(0.95)Ti_(0.05))O_3纳米粉,并探讨了煅烧温度对PZT(95/5)钙钛矿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据TGA-DSC的实验结果,确定了干凝胶粉的煅烧温度范围为550~750℃。XR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粉体主晶相的强度逐渐升高,杂质相的峰高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当在750℃煅烧时,粉体结构为单一的钙钛矿相。利用SEM观察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所合成的粉体粒度逐渐变小、均匀。当在750℃煅烧时,单一钙钛矿结构的粉体的平均粒度为100 nm。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高温质子导体CaZr0.9In0.1O3-α.XRD分析表明,混合粉体经1673 K×10 h煅烧后形成了预期的钙钛矿结构的CaZrO3基固溶体.激光粒度分析表明,煅烧后的粉体粒度呈双峰分布,主峰对应0.389-0.584 μm,次峰对应3.409-5.867 μm,平均粒径为1.878 μm.采用热压铸成型并经1823 K×8 h烧结的质子导体管密度为理论密度的97.44%,SEM断口形貌显示其颗粒尺寸在1-3 μm之间,结构致密. ED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表明,烧结后的材料中In含量降低. DSC-TG分析表明这是由于在烧结过程中部分In2O3升华和离解造成的.CaZr0.9In0.1O3-α在空气氛中931-1300 K范围内的电导率为9.10×10-5-1.21×10-2S/cm,略低于氢气氛下的测定值,但高于CaZr0.9 In0.1 O3-α>在空气中的测定值,电导激活能为1.47 eV,符合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人们喜欢用电镀镉层作为保护飞机钢结构件的方法已经许多年了.在使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以前,采用镀镉没有多少明显的问题.但是,高强度钢电镀镉常常引起氢脆,高强度铝合金结构使用的镀镉紧固件促进埋头孔的剥落腐蚀.最近镀镉遭到进一步冷遇,是因为发现它引起钛结构的脆化,以及由于它的毒性和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六十年代初,麦克唐纳飞机公司(M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