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FTIR法用于白酒的区分及真伪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月娥  孙素琴 《现代仪器》2005,11(5):29-30,36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研究剑南春、贵州茅台(1#)及假贵州茅台(2#)白酒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结果显示,不同香型白酒的冰冻干燥物在一维谱和二阶导数谱上均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真、假茅台酒干燥物的一维谱差异明显。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观的评价白酒产品的品质与真伪。  相似文献   

2.
采用FTIR、HPLC和 GC-MS等分析手段研究大气环境中典型污染物苯并(a)芘与DNA碱基鸟嘌呤加合物的结构特征,首次测定苯并(a)芘等与鸟嘌呤加合物的红外光谱,加合反应后,烷化核酸碱基红外振动峰的峰形、峰位都发生明显变化。为进一步分子水平研究烷化核酸碱基类加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SP3400气相色谱仪分析空气中苯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SP340 0气相色谱仪分析环境空气及废气中苯系物 ,大口径 0 .5 3um毛细管柱 ,不分流分离 6种苯系物 ,可在 8min内完成。采用苯系物 (混标 )作为单点外标的校正因子来校正待测物的浓度 ,以保留时间定性 ,峰面积定量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苯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苯系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测定环境中苯系物的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介绍了测定苯系物常用色谱性,列举了多种环境样品中苯系物色谱图。指出了深入开展苯系物监测方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董雪 《分析仪器》2014,(6):30-32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可对废水中残留的苯系物(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异丙苯、苯乙烯,共8种苯系物)进行分析。该方法采用顶空进样器作为样品预处理手段,INNOWAX色谱柱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8种苯系物可以被完全分离,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3.5%以下,样品回收率均高于85%。此种方法测定苯系物残留量,简便、测定重复性好,完全能满足废水中残留苯系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量子计算化学软件Gaussian 03W HF方法中的3-21G基组优化苯和甲苯分子结构,预测苯和甲苯分子的红外光谱。找到苯环振动吸收峰分别是苯红外图中的1658 cm~(-1)与甲苯红外图中的1667 cm~(-1)。与苯和甲苯文献检索红外谱图相对应(特征吸收峰分别是1478和1485 cm~(-1)),符合较好。还找到苯环C-H拉伸振动吸收峰3080cm~(-1)(苯)和3040 cm~(-1)(甲苯)。能够实用于红外法检测环境中苯和甲苯。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苯系物,实验结果表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等均优于填充柱气相色谱 法,完全能替代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  相似文献   

8.
在环境监测中,通常采用二硫化碳作为苯系物的洗脱液,二硫化碳有机溶剂毒性大,有难去除的苯系物,本底值高,无苯系物的二硫化碳价格昂贵,含苯系物的二硫化碳提纯过程复杂,难于提纯。探讨用二硫化碳和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从多种吸附剂中洗脱苯系物得出回收率,结果表明,用二氯甲烷代替二硫化碳可取得更好的结果,回收率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室内装修造成的苯系物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生命健康。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螺旋管状膜固相萃取进样装置,并与便携式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PI-TOF MS)联用,用于空气中痕量苯系物的现场快速检测。螺旋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加管状膜的长度,在14min内即可完成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测,灵敏度分别提高了32.1、71.8和129.9倍,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0 0,定量限(LOQ)分别低于33.3、67.8和93.6μg/m~3,能够满足国家规定的室内空气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排放限值。重复测试8次,三者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7%和2.4%。该便携式质谱仪体积仅为(29×40×31)cm~3,质量为27kg,有望用于室内空气低浓度苯系物的现场多点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吴九如 《仪器仪表学报》2002,23(Z1):328-330
对污水中的苯系物的测定,尝试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PEG-20M毛细管柱法测定,并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污水中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显色剂5-(6-溴苯并噻唑-2-偶氮)-2,6-二羟基苯甲酸(BTAB)与铁的显色反应及高纯石英砂中微量铁的测定。在pH=6.2的醋酸盐缓冲体系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CPB)存在下,BTAB与Fe(11)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在566.0nm处有最大吸收,稳定常数为5.10×10^9,摩尔吸光系数为1.185×10^4L/(mol·cm),铁含量在0~2.54μg/mL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建立了一种新的Fe(II)的测定方法。反应有很好的选择性。不经分离、掩蔽可直接测定高纯石英砂中微量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一代以甲醇为动力燃料的汽车已经问世,它可以大大减少废气的排放,避免尾气污染。本研究应用GAUSSIAN 03W密度泛函方法(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B3LYP/6—31G基组优化甲醇分子结构、计算能量和频率以及热力学数据,得到甲醇燃烧反应热为-1478.3kJ/mol,并预测甲醇分子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具有良好的热值,作为汽车燃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中两个主要成分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SB-Aq色谱柱(250mm×0.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5.2)-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4.3)-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0nm。结果:标准曲线中替卡西林和克拉维酸的浓度分别为103.7~311.1μg/mL和6.666~20.00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6%和99.3%。结论:该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药品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氧终结化纳米硅膜通过超高真空条件下氧氩基硅蒸发沉积法制备,利用稀氢氟酸处理得到氢终结化纳米硅。硅膜的表面状态由红外线测量法测定,结果得出纳米硅膜中的所有Si-O键全部被Si-H键取代。退火处理后样品在光子能量为1.65eV(750nm)和2.2eV(560nm)处表现出很强的光致发光强度。然而经稀氢氟酸处理后样品无这两处光致发光信号,这说明这两处光致发光信号是由Si-O产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蛋膜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酵母粉中痕量镉的方法,实验中对蛋膜吸附镉的性能、洗脱剂的选择、洗脱液用量和干扰离子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0.1~2.0mol/L氨水介质中,蛋膜能完全吸附镉。吸附的金属离子可以用0.48mol/L盐酸2mL完全洗脱下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7ng/mL,回收率为97.8%~102%。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酵母粉和食品中痕量镉的分析,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苯二酚与铬(Ⅵ)的还原反应产生的铬(Ⅲ)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的化学发光,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对苯二酚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6.0×10-9~8.0×10-6 mol/L,检出限为1.0×10-10 mol/L。对1.5×10-6 mol/L扑热息痛平行测定8次,其标准偏差为3.1%。该法用于废水中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低聚壳聚糖和稀土离子Sm3+的配合物,利用IR、UV—Vis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低聚壳聚糖钐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紫外吸收光谱随低聚壳聚糖钐配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低聚壳聚糖钐配合物对BSA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溶胶-凝胶法和改进的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制得了钛酸钡,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采用柠檬酸-EDTA的联合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得了针状纳米锶铁氧体磁性微粒,并将钛酸钡和锶铁氧体进行了复合。利用XRD对样品的物相进行分析,利用TEM对样品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利用振荡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了磁性能研究,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粉末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6GHz范围内,钛酸钡质量分数为30%的复合材料在850℃煅烧2h后吸波性能最佳,最大吸收量为28dB,10dB频带宽度为1.7GHz。  相似文献   

19.
低红外发射率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红外隐身涂料成膜物的要求,采用在715~1250cm^-1波段红外透明性好的聚碳酸酯二醇(PCDL)为软段,而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合成了低红外发射率水性聚氨酯。该树脂在8~14μm红外窗口红外光谱吸收峰少,红外发射率低,涂膜物理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