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刚 《西部广播电视》2014,(18):171-172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计算机性能、稳定性的提高及硬件成本的降低,计算机硬盘播出系统逐渐在播出中脱颖而出,取代了磁带播出,提高了播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硬盘播出系统包括编单、制作、上载、播出等诸多子系统,硬盘播出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因此,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分工协作,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
叶志勤 《中国有线电视》2006,(19):2019-2020
1硬盘自动播控系统控制模式 近几年,随着硬盘播出技术和功能的13臻完善,许多电视台为提高播出质量,改善操作环境,引进了全硬盘播控系统或盘带结合系统,最终实现网络制播一体化,在构建新的硬盘自动播控系统过程中,根据经济实用、技术可行的要求,确定采用全硬盘还是盘带结合。本台(桐乡市广播电视台)根椐实力及机房分布、原先的节目带制作流程等情况,决定先对重播率较高、带子制作时间充裕的广告节目采用硬盘播出,对节目量小、制作时间紧张的新闻及专题仍采用Betacam带,即将2台(I主1备)工控计算机用于视频服务器及原磁带系统的播出控制,这样,在1台计算机上通过1个操作界面就可以进行硬盘机素材数据库的查询、检索、调用,将视频服务器看成1路信号源,在播出节目单上直接编制硬盘机和其他节目源的播出单,完成全部节目的播出,包含定时、顺序、触发、定时定长插播等,时间如果充裕,重播前也可将新闻带、专题带上载至服务器,由硬盘服务器独立完成全部节目的播出。  相似文献   

3.
陈晓霞 《中国有线电视》2006,(18):1856-1857
东营电视台2002年开始应用硬盘播出系统,当时是硬盘播出系统发展的早期,因而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基本限于各个厂家的产品介绍,当时引入硬盘播出主要是为了把时间短、播出频率高、更换频繁的广告节目用硬盘播出,以减少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其他节目如新闻、专题、电视剧等,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还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仍然采用录像带播出,根据上述情况与本台的经济实力,选择北京一家公司的硬盘播出系统。  相似文献   

4.
以硬盘为核心的硬盘播出系统已经被各电视台广泛应用,硬盘播出系统取代了原有的编单控制磁带播放.硬盘播出系统不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而且大大改善了播出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减少了播出事故.山西省长治市广播电视台现在用的这套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已经安全播出四年多了,整体系统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播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当前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发展,通过与传统磁带录像枧播出系统的比较,详细分柝了基于视频服务器的网络化播出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提高播出网可靠性的各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硬盘播出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与传统的磁带播出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它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使节目编排灵活方便,安全性和播出质量都显著提高.只要解决好节目源的硬盘化,系统就能升级为全自动的硬盘播出系统,它是广播电视播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台(原广西有线台)领导、技术部、技术委员会经过慎密地考察论证,引进了大恒公司开发的基于SONY VSR-2000视频服务器的硬盘自动播出系统——NBS2000。于2001年3月正式在节目播出中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与改进,这套硬盘播出系统与原有播出系统已能相互兼容,并在正常播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之传统的磁带播出系统,采用硬盘  相似文献   

8.
采用硬盘播出可以完全克服磁带播出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故障, 将在线实时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为离线故障。鉴于电视播出的“不间断”和“无法弥补”的特殊性, 上载环节十分重要, 本文根据贵州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及相关软件, 提出了一个较为可行的标准化上载流程, 对磁带交接、节目上载以及节目审核等环节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张兵 《电视技术》2001,(10):62-62,76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有的模拟系统逐步走向数字化系统已成为各电视台系统改造的一个方向。而作为电视播控系统,在向数字化播出的转变中,利用硬盘录像机播出则是种比较实用的解决方案。1利用硬盘播出的优越性硬盘录像机与传统的磁带录像机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硬盘录像机采用了数字处理和存储方式,信道的传输特性非常好,只要在信道的传输范围内(一般为200m),图像质量丝毫不受影响;(2)由于采用了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基本上不受磨损影响,数据可以…  相似文献   

10.
日前许多电视台都在进行播出系统的更新换代,传统的磁带播出已不能适应当今电视技术发展的需要,而硬盘播出的最关键因素又在服务器,本从各个方面对选购视频服务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宋平 《中国有线电视》2010,(11):1325-1326
随着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盘播出系统在电视播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替代磁带播出,下面介绍相关知识与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硬盘播出系统的安全备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各电视台采用硬盘播出系统已相当普遍。大有从省级台、市级台到县级台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但硬盘播出系统是否真的如各厂商所说的那样,安全、可靠,还真值得商榷。我台作为已使用硬盘播出5年多的用户来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与同行交流,希望能对已在使用硬盘播出或正在准备上马的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大幅度提高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视频服务器的产品功能和稳定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基于以上硬件技术基础的硬盘播出系统也已经走向了成熟。各项技术参数都已经能达到电视节目安全、优质播出的技术要求。目前我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基本上实现了硬盘数字化播出,大部分地市级电视台也都相继对原有的播出设备进行了数字化的改造。我台也对原来的人工手动磁带播出设备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视节目播出和广告插播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而目前的传统播出技术已不能满足现时的要求,采用一个全面、完善并且先进可靠的播出系统方案对优质、安全播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中心根据节目播出和广告插播的需要,在原有一套硬盘插播系统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套索贝SobeyAir硬盘播出系统,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谈一谈该硬盘播出系统和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沈兰兰 《电视技术》2012,36(23):179-181
论述了湖州广播电视总台硬盘播控系统的组成,主要讨论了电视硬盘播出故障的应急处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该硬盘播出系统是以视频服务器存储播出为核心,以磁带录像机为上载和应急备份,以数字矩阵为信号调度和播出枢纽、采用嵌入式音频的全数字硬盘播出系统。  相似文献   

16.
王金荣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8):80-80,82,83
随着硬盘播出系统的逐步使用,播出系统的结构日趋复杂,系统规模远远超过磁带播控系统,在庞大的系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通过对我台硬盘播出系统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实际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案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盘锦电视台原有的3套播出系统,主要是以芜湖天虹TH9000为主切换台的自动播出系统,为进一步提高节目播出质量,台内一直在酝酿引进新的硬盘播出系统.进口视频服务器价格昂贵,用国产产品又担心播出的安全性,经过考察论证,最后选用了北京格非视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agiStream视频服务器,与原有的TH9000切换台相结合来搭建.系统设计为3个频道全硬盘播出(可盘带结合播出).主备视音频服务器输出通道均为模拟,周边设备以原有为主,系统备有多种应急播出方案,确保3套节目的安全、稳定、可靠、优质播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数字硬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及技术指标都已达到了广播电视的质量要求。因而,数字硬盘自动播出系统进入广播电视播出领域已成为可以,并有逐步取代传统磁带线性播出方式的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网络化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流,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节目编辑、制作、播出的支柱。章结合天津市东丽区广播电视局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数字硬盘播出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时代的日益临近,大多数电视台的播控中心面临着播出的数字化问题,因而硬盘自动播出系统这种新的播出方式无疑将引起业内人士的浓厚兴趣。但是,由于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是一个新生事物,各种设备的提供厂家基本上都是计算机厂家出身,并不十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加之一些技术有待成熟,所以选购时应十分慎重,以免使投资得不到应有的效益。本台从1998年底引进了一套硬盘自动播出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1为什么要选购硬盘自动播出系统长期以来,播出自动化一直是业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在经…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广播电视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新技术革命,数字化已渐渐进入电视行业的各个领域。作为电视系统的重要环节.节目播出系统在经历了自动播出改造浪潮之后,又迎来了数字化改造的新时期。目前,在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节目的播出正在由磁带自动播出向数字化硬盘播出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