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自建的管式裂解炉二维工艺数学模型对2种不同稀释比调节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并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用目前工业上所采用的稀释比调节方法改变稀释比时,稀释比对乙烯收率的影响在显著性0.01下是非常有限的,而任意2因素的交互作用项的影响比误差项要大,且乙烯收率随着稀释比的增加逐渐减小。采用笔者设计的新稀释比调节方法,在裂解温度为1113K~1133K、停留时间为270~330kg/h和稀释比在0.45~0.65范围内变化时,温度、停留时间和稀释比的FRation值分别为1700、350和293。裂解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停留时间和稀释比,其它因素的影响规律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2.
3.
4.
5.
用正交配置法模拟加氢裂化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和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方程,按照加氢裂化反应的特点,建立了加氢裂化反应器6集总动态机理模型。反应动力学采用原料油、柴油、航空煤油、重石脑油、轻石脑油、气体6集总模型。对总动态机理模型提出了正交配置法和龙格-库塔法相结合的求解方法。新的求解方法计算量小、精度高,并且能求得微分数学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应用6集总动态机理模型对加氢裂化反应器进行了模拟,考察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和预测加氢裂化产品的收率分布和反应器的温度分布,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6.
7.
8.
9.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4):869-0
A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has been done on the coal sampled from Shanxi Formation in the Huainan Coalmine, south North China Basin, suggesting that a great deal of hydrocarbon is generated when simulation temperature reaches or exceeds the evolutionary temperatu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 gross hydrocarbon quantity of secondary generation is nearly equal to that of successive generation, and the mor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early stage, the less potential of hydrocarbon regeneration remains. Mechanism of seconda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was discussed and considered to be continuous with the primary generation. Based on the successive hydrocarbon production curve, the quantity evaluation measure for seconda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Permian-Carboniferous coal in south North China Basin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ource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0.
油气盆地生烃排驱的组分法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组分化学动力学原理,从成熟度中的降解率研究入手,建立组分生烃模型,并根据压实,扩散机理,建立组分排烃模型(包括压实排烃模型和扩散排烃模型)。据此,实现了各组分排出史及排油史,排气史的同步计算,完善了盆地模拟系统(BASIMS)。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压实用用明显的油气盆地,在大民屯凹陷三台子洼陷应用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模拟和分析了催化裂化汽油催化精馏二烯烃加氢过程,考察了回流比、氢油比、空速、压力对二烯烃加氢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反应空速、氢油比和回流比以及提高反应压力有利于催化裂化汽油二烯烃加氢转化率的提高。模拟分析结果可为催化裂化汽油催化精馏二烯烃加氢过程的操作优化以及工艺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FLUENT软件构建乙烷-丙烷混合裂解反应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分别模拟反应管物料径向流速、温度、浓度分布及自由基浓度分布对乙烷-丙烷混合裂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传递过程与裂解过程有耦合作用,径向扩散过程使烷烃裂解温度降低;二维模拟时CH4和C2H4浓度比一维模拟时高,而H2,C2H6,C3H6浓度略低;乙烷-丙烷混合裂解主要由丙烷断链实现链引发,乙烷与丙烷共同参与链传递过程;乙烷-丙烷混合裂解时体系中存在H·,CH3·,C2H5·,i-C3H7·,n-C3H7·自由基,C2H5·,i-C3H7·,n-C3H7·自由基的浓度需要... 相似文献
16.
17.
建立在烃比值基础上的皮克斯勒法是形成最早、实用性较强的一种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多年来在储集层流体性质分析判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油气勘探程度和气测录井检测分析精度的提高,该方法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借鉴皮克斯勒法,在尝试应用皮克斯勒烃比值倒数(C2/C1、C3/C1、C4/C1)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烃比值参数在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大量的试验性研究,创建了气测录井烃比折角法。该方法的优势是反映储集层的含油性和含水性更加准确,突出特点是通过烃比值点连线在C3/C1比值点的折角能明确反映含水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皮克斯勒法在储集层含水性解释评价方面的不足;劣势是对储集层的含气性尚不能有效评价。与应用皮克斯勒法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气测录井烃比折角法不但使油层解释更加准确,而且可有效识别油水同层与水层。 相似文献
18.
烃类气驱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而只有在了解注烃气提高采收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注气方案,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和油田经济效益。以泉28断块为例,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5种影响注烃气开发效果因素的方案;对各方案运算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优选了适合研究区注烃气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确定了影响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并明确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注气段塞尺寸、转气驱时机、气水比、压力保持水平、注气速度。该组合方案对研究区注烃气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元复合驱数模研究涉及的参数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作者在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克下组油藏的三元复合驱数模研究中,首次应用了正交法和三次设计原理,进一步论证了室内研究的结果,对试验区方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元复合驱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18%以上. 相似文献
20.
侵入岩对源岩生烃影响的定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较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区而言,岩浆的侵入对被侵入区的烃源岩生排烃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很好的分析方法。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近纪时岩浆侵入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对其烃源岩的热演化影响巨大。从盆地模拟的角度出发,将岩浆侵入视为附加热源,根据岩浆侵入的厚度及地温资料,给其赋予等效的大地热流值并代入热史程序中,得出源岩的生排烃结果。通过计算,文安斜坡古近纪时岩浆的侵入对石炭-二叠煤系源岩生烃的贡献率为62.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