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要求德育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种转型因其受到国情,民情,社情,世情的制约,会很艰难,但当前大学生“三德”匮乏的现实增强了转型的紧迫感。改革传统的德育体制应首先从注重人格教育,公民教育,精英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理念的走向与方法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了高校德育在主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上的困境 ,探讨了大学德育理念创新中的人性化、实证化、动态化、整合化、自主化走向 ,并提出了与德育理念更新相适应的大学德育新方法 ,如活动道德教育法、道德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各种知识谱系中,惟人文学知识深厚、入心、永恒。大学的发展应秉承“人文优先”的基本教育理念。大学的管理者尤其既要熟悉大学的基本理念,又要了解诸多学科发展之间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差别对待的方式来推进不同学科的建设。中国大学必须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自己的知识判断。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一个健全合理的社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贫困大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过一种有尊严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从乡土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三级两跳”态势的分析,认为:艺术文化的“全人”性,对当代“文化生存”及“三个世界”对话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教育扈通过对各种“现在性”资源结构艺术化的重组,再现完全世界,促进“全人”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是当代德育深入现代本质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让生命在德育中充满生长力量、让德育过程充满生命活力的问题,就“坚持生长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反思和建构;坚持生化性,重视德育内容的整合和选择;坚持主体性,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坚持生成性,追求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我国德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技术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呼吁人们回归生活世界 ,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 ,其思想对于我们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针对传统的灌输德育 ,我们应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为平等交往主体的新型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现代大学教育在政局动荡、经济濒于崩溃的晚清时期应运而生,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民国初期茁壮成长,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民国中后期艰难发展,其顽强的生命力除来源于大学组织自身的活力之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它以显在和隐在的方式,深深地主导并影响着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及其校训和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给大学的崛起、变革与发展注入了无尽的动力与活力.如何向世界先进的大学教育看齐,从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获益,走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发展之道,是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孝经》为大学德育提供可供参考的目标和内容,即通过宣扬博爱、德义、敬让和礼乐,使人达到至善至德;也为大学德育提供可供借鉴的原则和方法,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及启发式灌输。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新出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日渐增长,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面临的四大压力,即高失业率、加入WTO、高校扩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的问题,并提出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中“德育实效性低迷”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 ,本文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自我研究”型大学生德育模式 ,并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指出学生理论社团是实施该模式的最佳媒介 ,并且指导学生组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社”对该模式进行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了该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德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具有适应性、科学性和新奇性等优点 ,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