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发展、生产进步、生活方式改变促进当代中国设计迅速发展并呈现出新的面貌。设计理论建设,特别是设计批评领域的发展对认识当代设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以设计批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分析设计批评视阈下的当代设计特点和趋势。设计对受众价值观念的呈现、服务性将成为设计未来的重要趋向,各类设计类型边界将消融与并重组,设计教育将在价值观和创造力培养方面予以强化。在批评视阈下对上述问题进行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对中国设计的现状产生客观清晰的认识,对于当代中国设计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田龙过 《包装工程》2018,39(20):43-47
目的 对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从国际传播视野的角度,对产品的材质、造型、图案和色彩进行分析。进入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中国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国际传播媒介,中国产品建构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和认知。结论 中国产品设计时应强调提取元素和组合逻辑的国际性与地方性的有机融合,强化国际传播意识,中国产品才能实现一品多重的叙事体系,才能成为国际贸易体系中自主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媒体。  相似文献   

3.
王强 《工业工程设计》2022,4(2):101-106
以生产领域的“四造六作”与生活领域的“民生八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重证据法、图像学方法、物质文化研究法、田野调查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的方法,系统梳理中国传统设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解读技术与造物的相互关系,探求中国传统设计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纵向与横向双重维度探讨中国传统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而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实践论等方面建构中国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视野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张志华  罗家 《包装工程》2014,35(2):51-53,58
目的从新能源的开发方向找寻生态型公共设施设计的方法和理论。方法结合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法则,围绕"生态环境为本"的设计思想,通过对城市生活中的各类公共设施进行研究,分析当下已有的公共设施成果。结论找出了国内外公共设施在生态方面的设计要点及设计优势和可用的理论资源与成功方案。以具体设计案例作为补充,以概念性的方案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并总结出了生态型公共设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共同为达到和谐共生可持续利用的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我国工业设计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山  胡俊红 《包装工程》2003,24(5):102-103,112
我国已加入WTO,工业设计将面临新的挑战。工业设计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国民经济保持持久稳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上的竞争力。我国的工业设计体系必须从设计教育、设计管理、设计机构等多方领域着手,从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振兴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6.
大科学工程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研发平台,研究工程运行和科技研发全过程创新要素及其创新体系建构,对充分发挥大科学工程的科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建构需求的基础上,梳理提炼了国内外不同领域大科学工程创新活动中的创新要素,构建出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选取我国神光-Ⅲ工程开展实证研究,为我国各领域大科学工程的创新体系建构提供了一般范式。研究认为,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是在创新环境的推动下,创新主体、创新环节和创新资源要素协同开展创新活动并实现创新目标的动态系统;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注重四大创新要素的横向协调及创新主体和资源的纵向协同。研究建议,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的管理实践需重视核心创新主体的主导作用、创新参与主体的跨界融合、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创新环境的动态变化,以此形成创新要素有效协同、创新活动高效开展的互动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设计史论在中国的出现是伴随着设计艺术学的形成而逐渐明晰起来的,目前,中国现代设计史论的研究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萌发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西方的研究成果不断地被介绍到这个拥有古老文明,同时渴望现代文明的东方大地上来。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设计教育的大国,但还不是设计强国,与西方的设计水准相比还具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产品交互设计系统中协同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艳芳 《包装工程》2015,36(16):99-103
目的探讨产品交互设计系统中协同设计的应用意义。方法通过对交互设计系统中协同设计的3个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协同设计过程的关键方法,可以对多产品交互设计系统的协同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结论在产品、技术和应用场景持续泛化下,交互设计系统中协同设计对提升客户体验一致性、产品易用性、通用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盛 《包装工程》2020,41(16):353-359
目的重新解析农耕时代逐步积累而来的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语境下的需求,挖掘其内在精神,建构新设计原则,探索创新设计方法。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对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现代价值进行辨析,同时对传统造物器具进行案例分析,汲取智慧点,提出设计概念原型。结果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原型设计后发现,挖掘传统造物智慧对设计思路的启迪和拓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可以拓宽设计思路,不会落入把中国传统形态符号化作为设计手法的惯性思维之中,让设计在与智能技术结合的同时还能体现中国人文的精神内涵,极大地拓展了设计边界。结论从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中启迪现代创新设计是探索中国设计原创之路非常重要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包装》2008,28(4):114-115
在刚刚结束的德国杜塞尔多夫INTERPACK全球包装盛会上,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设计生产并选拔的“龙井茶包装礼盒”,被泛欧国际金属包装组织(APEAL)授予“20087年国际金属包装设计创新大赛——促销礼品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19,40(4):59-7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影响下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及审美意识对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方法、策略与表现形式的引导转化,审美意识统领下设计方法与设计评判的思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再审视。方法采用了对比研究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认知计算法、社会计算、文化计算等人工智能研究方法。结果以中国为例,提出"统、象、生、场、中、简、空、衡"八大审美意识,分析审美意识对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体的创新机制与设计方法的影响。结论创新设计的审美意识的"鉴"、"赏"、"创"3个方面,在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创新6个维度形成了对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交互影响,包括感知认知计算、体验感质协同、三体鉴别辨赏、具身离身心智、普适普惠意义、时空永续共生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陈楠 《包装工程》2023,44(10):12-23, 107
目的 立足设计学的研究视野,从传播学、美学等跨学科视角,梳理兼具信息传播与艺术审美双重功能的汉字文化发展历程,旨在建立新的汉字设计史观,将汉字从纯粹的美术学或文字学中独立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设计研究体系,为汉字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厘清汉字设计相关学术概念,梳理汉字形态与呈现载体的演变以及汉字文化与国计民生的逻辑关联,全面、系统地考察汉字发展中的设计问题。将汉字形态与设计形式的历史演变作为横向发展轴线,挖掘其中潜藏的文化脉络;将汉字设计思维、依托技术载体、实践应用作为纵向发展轴线,探索汉字发展中内在逻辑要素间的关系。结果 首先鲜明地提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术概念,其次从横向与纵向梳理汉字设计史的主体结构,在设计学的视角下建构史论体系,最后将汉字设计智慧与方法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与具体的设计实践之中。结论 以“汉字设计史观”发掘汉字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设计智慧与文化内涵,提升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领域的文化价值,拓展汉字设计的理论研究空间和实践创作场域,为构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产范式变革背景下提出了中国设计观的理论体系。方法 从知识生产范式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和我国设计发展变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时代中国设计观建构的必要性。结果 提出了中国设计观这一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设计观的概念、特征,从本体层(中国设计观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石)、行为层(中国传统文脉中的设计符号表达与当代转译)、战略层(中国设计观的价值传播)三个层次对中国设计观进行了深入剖析。结论 中国设计观是一套富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话语体系,既符合当前知识生产范式变革的需求,又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对讲好中国故事、做强世界产品、传扬中国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有效促进国内社会创新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准接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创新研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的发展趋向,对相关概念、热点、策略,以及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运用可视化文献数据分析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和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内外“社会创新”和“设计”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设计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结果评价四个角度探讨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研究发生的变化。结果 提出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发展的三大趋向: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设计战略与创新模式、设计理念与研究方法,并构建了协同机制。结论 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研究关注焦点的异同、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动向。协同机制的提出,从整体和系统角度阐明三大趋向的逻辑与关联,为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社会创新与设计领域交叉是未来设计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向,多学科交融也将是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数据智能时代提出了设计建构论的设计认识论。方法 从建构及建构主义的定义出发,明确设计具有的知识属性并以建构的视角思考创新设计发展,分析了设计认识论的研究进展和意义。结果 提出了设计建构论这一新兴设计认识论,明确了设计建构论的概念、特征、实践立场与理论价值,从本体建构论(求真)、行为建构论(向善)、价值建构论(尚美)三个层次对设计建构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设计建构论的未来研究展开了思考。结论 设计建构论为如何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对建立中国产品自信、中国设计自信、中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的工具、方法、表达,以及设计内容的扩充、设计语言的丰富性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变革。本文从环境设计中的人工智能视角出发,探讨了在环境设计中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革命性变化。对环境设计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智能在应用环境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从设计手段到设计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从互动能力、虚拟能力,到大数据的整合等,都是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能力给环境设计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艺术设计从业者在应对这样的变革时,应建立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数据化的设计活动体系及更加宽泛的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