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几种经编菱形网格织物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测试这几种织物的面密度、厚度,以及单向拉伸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等力学性能,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经编组织结构对织物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面密度随牵拉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横向断裂强力和纵向断裂伸长率随牵拉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顶破强力与网格边长大小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裘玉英 《毛纺科技》2020,48(12):10-13
为研究线圈长度对针织物外观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以2色空气层提花组织为例,通过改变其中一种纱线的线圈长度,设计和编织了4种空气层提花织物,并对其外观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测试织物的厚度、面密度、透气性、起毛起球性和强力等性能,对线圈长度与织物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线圈长度的增加,空气层提花织物的凸起效果更加明显;线圈长度与织物厚度不呈线性相关,与织物面密度、透气性呈高度正相关,与织物纵向和横向断裂强力呈高度负相关;随着线圈长度的增加,织物厚度、面密度和透气性增加,纵向和横向断裂强力减小,抗起毛起球性变差。可为针织面料设计和毛衫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织造材料的防刺性能与拉伸、撕裂性能相关,但是并没有学者对其具体相关性进行探究。为了解具体的相关性,将400 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和长丝加工成厚度和面密度不同的5种试样,测得各试样的纵横向拉伸强力、撕裂强力及准静态穿刺力。结论为:防刺性能与抗拉伸性、抗撕裂性成线性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99和0.9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非织造材料具有优良的面密度和防刺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材料静态穿刺力随面密度增加而增加,当面密度从100 g/m2增加到150 g/m2时,静态穿刺力提升了近3倍。静态穿刺力与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3.2x-43.48、y=0.015x+5.45。静态穿刺力与拉伸强度的相关系数为:UHMWPE长丝横向为0.985,纵向为0.869;UHMWPE短纤横向为0.974,纵向为0.979。静态穿刺力与撕裂强度相关系数为:UHMWPE长丝横向为0.985,纵向为0.869;UHMWPE短纤横向为0.974,纵向为0.989。  相似文献   

4.
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表层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  蒋身学 《中国人造板》2006,13(7):33-35,37
根据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中表层材料力学性能越好对整个层合板的力学性能贡献越大的理论,用一定厚度的竹帘按照一定的组坯方式,采用正交设计方案对热压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得出:用6层0.8mm厚的竹帘按照上面4层纵向竹帘和下面2层横向竹帘的组坯方式,在压力5MPa、时间8min、温度150℃的热压工艺下可以制成纵、横向弹性模量分别为13558MPa、5430Mpa,纵横向静曲强度分别为180MPa、110MPa的集装箱底板表层材料(竹帘板)。  相似文献   

5.
《上海纺织科技》2021,49(3):27-29
使用KBL 24-2-90型编织机制作了两种编织结构和4种编织角的玄武岩纤维二维编织线性材料。在横纵摩擦方向上进行摩擦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二维编织线性材料的摩擦破坏形式以及编织结构和编织角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线材的摩擦破坏形式分为编织点中心破坏和编织点两端破坏; 2×2编织结构线材的拉伸性能和摩擦性能远优于1×1编织结构线材;玄武岩纤维线材的纵向摩擦性能受编织角变化的影响较大;随编织角增大,试样的断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20°时强度损失率最大,为24.6%;横向摩擦对玄武岩纤维线材磨损破坏比纵向摩擦严重,但受编织角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王杰  周茗玮  汪滨  李秀艳 《纺织学报》2019,40(11):32-37
为获得一种灵敏度高、制备工艺简单、轻薄透气的柔性压力传感器,采用静电纺丝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TPU)纳米纤维膜为基底和介电层,以碳纳米管导电油墨为电极涂料,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制备三明治结构的纳米纤维膜基柔性压力传感器,并研究其压力传感性能与纳米纤维膜厚度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时间增加,TPU纳米纤维膜厚度增加,拉伸应力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在9.8~49 000 Pa压力范围内,TPU纳米纤维膜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灵敏度随纺丝时间增加而减小,当纺丝时间为1 h时,其灵敏度高达4.97 kPa-1,该纳米纤维膜基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究了平均流量孔径接近的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简称滤材)厚度对液体过滤性能的影响。首先对短切玻璃纤维和3种玻璃棉共4种纤维原料进行了形貌分析,通过调节4种纤维原料的配比和滤材定量,制备了平均流量孔径接近而厚度不同的滤材,然后将制备的滤材在多次通过实验台上做航空液压油液体过滤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在平均流量孔径接近的情况下,滤材相同的平均过滤比对应的污染物颗粒粒径尺寸接近。4种厚度的滤材在实验前50 min压差接近,到达终止压差时间随滤材厚度的增大而延长;纳污容量随滤材厚度的增大而提高,厚度为0. 12 mm的滤材纳污容量为38. 7 g/m~2,厚度为0. 84 mm的滤材纳污容量为82. 1 g/m~2。厚度增大到7倍,纳污容量仅为原来的2. 12倍,纳污容量增加倍数和滤材厚度增加倍数不一致,但二者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七种不同组坯形式的刨切(包括锯切)重组竹单板作为加强材料,与定向刨花板基材(OSB)覆贴,研究贴面后竹重组材/OSB复合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组坯形式对复合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贴面材料的厚度或者纵横组坯,可使复合板材整体获得更高的刚度值。组坯时铺层方向的变化(纵横组坯),可以改善复合板材的尺寸稳定性。对于给定厚度的贴面材料,增加层数并不能显著地影响复合板材整体的强度值和刚度值。  相似文献   

9.
杨昆  李美奇  张诚  郭溪 《纺织学报》2019,40(6):27-31
为研究经编光纤传感织物在纵向拉伸状态下织物结构变化对光纤弯曲损耗的影响,编织了一种以经平绒织物为地组织、聚合物光纤为衬纬纱的经编光纤传感织物。将光纤以半径为10 mm的半圆反向相接的形式织入地组织中间位置,形成传感单元。同时,测量了传感织物在拉伸条件下的线圈高度、线圈宽度和织物厚度;并测试了在织物拉伸回复状态下光纤信号的传输性能。结果表明:光纤可通过衬纬的形式与经编织物相结合;在拉伸过程中织物纱段发生转移,织物厚度随拉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纱线对光纤的挤压作用使光纤产生微弯损耗,且在拉伸过程中微弯和宏弯损耗相互复合。  相似文献   

10.
皮革的薄型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薄型化皮革的伸长率与抗张强度是服饰用皮革的重要性能。本文主要研究WPU涂层改性对不同厚度牛革的伸长率和抗张强度的影响。选取同一张牛革,分别从横纵向上切割成不同厚度,并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SiO2对WPU进行改性,进一步对WPU涂层改性后的不同厚度牛革进行拉伸对比。结果发现:随着SiO2质量分数增加,牛革伸长率增加,纵向伸长率始终大于横向伸长率;横纵向之间抗张强度差异较大,随着SiO2质量分数增加,牛革抗张强度先增大后减小;SiO2改性的WPU涂层牛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牛革的抗张强度,牛革的伸长率与抗张强度之间呈负相关,无明显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文侠  李江  张刚  张玉亮 《食品科技》2007,32(11):107-109
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性能,实验证实葡萄籽提取物对油脂氧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油脂中葡萄籽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强于Vc、VE,预示其在粮油食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茶叶籽仁水浆静置发酵分层生产茶叶籽油及淀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籽油贮藏在茶叶籽油脂体内,茶叶籽油脂体具有明显的边界膜,因此将茶叶籽油脂体从茶叶籽仁水浆中分离出来是完全可能的,利用茶叶籽仁水浆静置发酵分层现象可以实现茶叶籽油脂体的有效分离。茶叶籽仁水浆静置发酵分层现象表现为:茶叶籽仁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充分自然发酵后,发酵液自然分离为3层;上层为茶叶籽油脂体、中层为茶皂甙溶液、底层为茶叶籽淀粉;经过两次发酵,上层茶叶籽油脂体的纯度可达到95%。将纯化的茶叶籽油脂体进行加热处理,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茶叶籽毛油。利用茶叶籽仁水浆静置发酵分层现象可使茶叶籽毛油产率达16%、淀粉产率达8%;并且有效避免了茶叶籽中其他成分对茶叶籽油的污染与吸附作用,大幅度简化了茶叶籽毛油的后续精炼工作。  相似文献   

13.
茶叶籽制油及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曾益坤 《中国油脂》2006,31(1):69-71
介绍了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品质特点,阐明了茶叶籽制油的方法和技术关键,探讨了茶叶籽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为茶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湘西猕猴桃籽的主要成分,同时采用水酶法提取猕猴桃籽油,并对猕猴桃籽油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西猕猴桃籽粗脂肪含量32.19%,粗蛋白质含量16.06%;猕猴桃籽中氨基酸种类不全,缺少2种氨基酸,属于不完全蛋白质;鲜味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很高,分别为6.1 mg/g和3.5 mg/g,占氨基酸总量的25.98%,为猕猴桃籽增添了良好的风味;水酶法提取猕猴桃籽油总出油率为25.89%,萃取率达80.45%;猕猴桃籽油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0.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92%,生育酚含量为812.41 mg/kg。  相似文献   

15.
苏子油抗氧化性试验和苏子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了鄂皖大别山区野生紫苏子和种植白苏子的成份,及以此为原料制得精炼苏子油的各项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苏子油进行了抗氧化试验。另外还对苏子浓缩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蛋白提取率与pH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卫红花籽和卫红花籽饼的粗灰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以及卫红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卫红花籽和卫红花籽饼的粗灰分含量分别为4. 28%和3. 53%,水分含量分别为6. 50%和6. 68%,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 82%和20. 2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 84%和4. 32%。卫红花籽饼的氨基酸组成中脯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其次为天冬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赖氨酸及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卫红花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高达77. 60%。卫红花籽油中既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饼中又含有优质蛋白质,是较理想的能量和蛋白质饲料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饲喂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紫苏籽油与红花籽油等质量混合后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与市售紫苏油软胶囊作比较。结果表明,紫苏籽油和红花籽油等质量混合后可以极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p0.01)以及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能极显著升高总胆固醇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HDL-C/TC)(p0.01),极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指数(AI)(p0.01);其与紫苏油软胶囊组比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以枸杞籽为原料,经过炒制、振荡分油,离心等工艺制得了枸杞籽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水代法提取枸杞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炒籽的温度130℃、料水比1:1.5、振荡分油的时间6h、温度80℃;出油率可达17.01%。其中料水比是影响出油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红花籽油和紫苏籽油不同配比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红花籽油和紫苏籽油不同配比的降血脂作用。将正常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红花籽油、紫苏籽油、红花籽油与紫苏籽油配比1. 18∶1、2. 59∶1、5. 42∶1组;将正常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红花籽油与紫苏籽油配比0. 47∶1、2. 59∶1、4. 01∶1、5. 42∶1、8. 25∶1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对应配比的油,灌胃量10 mL/kg。灌胃30 d后,小鼠取血,大鼠取血及肝脏,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小鼠TG、TC含量红花籽油与紫苏籽油配比2. 59∶1组、5. 42∶1组均显著降低,2. 59∶1组LDL-C含量显著降低,2. 59∶1组、5. 42∶1组HDL-C含量显著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大鼠血清TG、TC含量红花籽油与紫苏籽油配比0. 47∶1组、2. 59∶1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0. 47∶1组、2. 59∶1组LDL-C含量显著降低,2. 59∶1组HDL-C含量显著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大鼠肝脏TC含量红花籽油与紫苏籽油配比0. 4...  相似文献   

20.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的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油均检测出21种成分,主要成分相同;茶叶籽油中含9-羰基壬酸,油茶籽油含芥酸,可用以鉴别;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分别为78.377%.73.201%,亚油酸含量分别为3.287%,4.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