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图从一个比较宽泛的层面上 ,就现代建筑与媒体的关系、现代建筑的文化形态等问题展开讨论 ,7月 30日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与 far2 0 0 0 .com联合举办了“北京链接 -媒体与建筑”活动。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和教授主持了该活动。与会者认为 ,建筑作为一种相对恒定的文化载体 ,本身就是一种媒体 ,它可以传达各种文化信息 ,反映文化思潮。信息时代 ,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对新建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日本建筑评论家村松伸、旅日艺术家方振宁、旅英建筑师邓才德及艺术家汪建伟、美术批评家陈履生、《建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强度”,“风景”,“园环”,“表情”,“传统”,“飞跃”等角度,将早期以机械风格著称的日本建筑师高松伸20多年来的建筑全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高松氏的建筑思想以及日本建筑界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对九华山风境区进行环境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在不破坏景观生态的前提下,建造“与景观共生的建筑”进行探讨,并结合九华山公安局建筑设计的工程实例,从风景建筑的组群方式,风景建筑的尺度与体量,风景建筑的空间处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设部日前发出通知,将在全国风景名胜区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文明风景名胜区活动。通知强调,对因保护和管理不善、不再符合“文明风景名胜区”标准要求的,或者出现违反规定的违法建筑而未能及时拆除的,建设部将取消其“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  相似文献   

5.
洪惠群  杨安 《华中建筑》1997,15(2):103-106
“日本味”的现代餐馆室内环境设计洪惠群,杨安日本,芦原义信在他的《街道的美学》中归纳道:把以墙为主体的西欧建筑称之为“墙型建筑”,把以地板为主体的日本建筑称之为“地板型建筑”。“日本味”的“地板型建筑”的形成:一是,因日本木材多。有条件建造开敞式木梁...  相似文献   

6.
行业信息     
《中国住宅设施》2012,(8):64-64
7月19日,2012年亚洲建筑艺术论坛于仁恒·观棠在苏州落下帷幕。本次建筑论坛是目前规格最高的地产建筑行业盛会,日本殿堂级建筑大师隈研吾、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章明、上海日清建筑设计首席建筑师宋照青、日本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社长户田芳树、日清建筑董事主任设计岑岭、时代建筑主编支文军等嘉宾就“中国建筑现代性与传统性”等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风景环境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工程建设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又是环境的一部分,它的规划设计受环境制约,同时又影响环境。在风景名胜区中,规划建筑和风景环境的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尤为突出。如果风景名胜区中任何建筑物的功能性质、组织结构、体形体量、比例尺度、材料质地以及风格色彩等均能与风景环境取得和谐配合,建筑能融于风景,这不仅对风景环境,而且也对建筑本身增添光辉。反之,则两败俱伤,既破坏了风景,也使建筑黯然失色,成为“破坏性建设”。因此在风景名胜区中,不能凭个人主观意图随心所欲地选址安排任何建筑物和工程构筑物,而是需要科学合…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文化》2008,(8):28-29
1.在此项目中,您运用怎样的建筑语言诠释“亚洲的生活态度”这一主题? 我们运用了“廊”的形式,“廊”的理念就是“过程中的风景”,在行进的过程中欣赏风景的变化,这也是生活的过程,一种自由、轻松的过程,在行进中把光阴、风景和心情连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本期以“共愉的风景”为题,由“AT建筑”春日台中心品鉴,展开金野千惠和其他7组日本青年建筑师思考与实践的呈现。基于此,本期客座主编郭屹民联合王骏阳教授特别采访了春日台中心的设计者金野千惠,就日本年轻一代建筑师如何思考当下社会情境下的建筑实践方向,如何释放建筑以自由,以及对建筑师身份的反思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既是对本期8组日本青年建筑师的不同创作视角的背景阐释,也是向当下中国青年建筑师及更多实践者展开视野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和”——风景建筑风景城市中国的名山大川历来便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风景中的建筑,“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倍增其壮观、美好的姿态。而自然山水,在建筑的点缀之下,越发增加其诗情画意。“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句中的“仙”和“龙”暗语的是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相互渗透,合二为一,即“风景”和“名胜”成为了同一概念的“风景名胜”,自然之山、水才真正有了灵气而名扬四方。中国的风景建筑正是贯穿着这种艺术哲学,并使建筑之体量、造型与自然山水达到和谐一致,“以天合天”,“以成天趣”(图一)。这种朴素的“和”的观念,也正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础,它不但包含了美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以及二者彼此相统一的朴素观念,而且把这个统一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紧紧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新住宅     
2005年10月和12月,“百年建筑”分别组织了两个考察团(共计50人),赴日本进行为期7天的建筑考察,在考察对象中,有大师级的现代建筑作品——安腾忠雄的“陶壁的庭”,“飞鸟历史博物馆”,也有日本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京都御所”,“二条城”;有著名的公共建筑——“京都车站”,“横滨国际码头”,“国立国际美术馆”,  相似文献   

12.
于戈  邹广天 《新建筑》2009,(1):112-114
试图从建筑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近几年来在亚洲爆发的以“新日本主义”为主导的“新异术”影响下的日本现代建筑创新活动。通过对“新异术”及其影响下日本现代建筑创新的艺术特征的审视和剖析,力图廓清这些创新活动所显现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邀友游园时的感发。诗人面前的风景是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此亭面水而建,凭栏可观湖光山色,因有此景,激发了诗人与知音对饮的情怀。 这里园林本身是“景”,而诗人的感发是情。“景”已不再指风景之景,它是诱发游人联想,从而生情的载体;成为感染观者,引人入化的境,是如境之景。好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也可诱发观者的联想,成为如境之景。情由景发,景亦溶情,赋景于意,感染他人。日本禅宗的“造境启悟” 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著名枯山水就是禅宗精神下的园林作…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12)
<正>1913年,李大钊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组织的爱国斗争,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多震,建筑的抗震性能普遍较高。但如同人摆脱不了衰老一样,随着时间推移,建筑的抗震性能会有所下降,所以日本十分注意定期给建筑做“体检”。  相似文献   

16.
日本1980年代初“健康建筑”的争论是日本建筑师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建筑弊端的萌芽并自发反叛的典型案例。其过程十分尖锐,成果亦显著,清晰地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新兴事物在斗争中发展的一段曲折历程。此外,建筑的“健康性”对于眼下我国高速发展的新奇特建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说“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潮 《华中建筑》1997,15(3):29-31
文章以大量考据材料对多年相沿的中国“建筑”一词源于日本之说作辨正,提出中国“建筑”一词原原本本出自中国,并进而对中国“建筑”一词之本义作了阐释,非“Architecture”可等同也。追究“建筑”一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首先,谈一下园林与风景建筑的关系。 “风景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语,近来在外国越来越普及。 十八世纪时,英国称花匠为Gardener,称营造和养护花园为Gardening,偏重在花卉园艺方面;后因有设计内容,又称为“花园设计”(Garden design)。浪漫运动以后,遂有“风景花园”(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设计”(Landscape design)等词出现。上述种种名称,往往随各人所好随意采用,长时间不得  相似文献   

19.
日本建筑界监理业务的发展林雨生(华侨大学土木系)近些年来,日本建筑业界对监理业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涉及监理业务讨论的主要团体有日本建筑士会联合会、营缮协会、日本建筑家协会、日本设计监理协会联合会(简称“设监联”),以及由日本建筑家协会和设建联为...  相似文献   

20.
早些年,很多城市的居民住宅楼顶层空间,大都被形状各异的热水器占据着,形成了一道百味杂陈的风景。让人既为市民节能意识的觉醒欢欣,又为城市轮廓线的杂乱遗憾。但近年来,太阳能与建筑的“联姻”成效日渐显现、有目共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不仅被完美而巧妙地嵌入建筑.有些还在建筑中担当起构件的角色,渐渐地融入了建筑的“肌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