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庄矿水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孔庄煤矿发生的三次冲击地压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孔庄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及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大屯矿区孔庄煤矿743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参数进行优化,主要包括开切眼位置和区段煤柱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工作面回风巷侧垂直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工作面参数优化后在回采初期可以很好地降低工作面的应力集中程度,可以很好地起到冲击地压区域防范效果。研究结论对其他矿井防治冲击地压工作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孔庄煤矿综采轻型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技术和ZF-2800-16/26轻型放顶煤支架、溜子防滑技术,以及防治冲击地压和瓦斯的综合技术.简述了工作面防火、防尘等技术措施,为矿区深水平轻型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减轻煤矿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介绍了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类型,分析了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一些技术措施,以期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有助于人们早发现早防治煤矿冲击地压,最大限度地减轻煤矿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刊首语     
正近来年我国冲击地压灾害日益严重,冲击发生强度和频度显著增加,严重制约煤炭安全开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7年对全国冲击地压矿井进行调研排查,己经定性的冲击地压矿井达到177座,产能约4亿吨/年,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已成为保障能源和原料供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发改委2019年发布《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治理的通知》,提出了要高度重视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准确把握冲击地压源头治理的总体要求。为推动我国煤矿在冲击地压源头治理工作方面的发展,本期刊登煤矿冲击地压动力灾害理论机理研究和冲击地压矿井煤柱留设方面的创新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吴永纯 《煤炭科技》2012,(3):109-112
煤矿冲击地压(岩爆)是一个世界性的灾害现象。冲击地压对地下工程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矿产资源开发向深部转移,冲击地压的危害将愈加严重,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以南山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南山煤矿煤层冲击地压发生的特征。为南山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安全防治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评价煤矿冲击地压的危险性,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技术弊端,本文研究了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和现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分级评估准则。以MATLAB软件为编程语言,利用图形用户界面(GUI),通过编制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多因素耦合评价软件,以开采深度、煤岩结构、地质构造、覆岩空间结构、煤柱诱发五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实现了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和分级。以山东某矿为例,利用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多因素耦合评价软件对该矿某工作面进行了冲击地压危险性多因素耦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为中等冲击危险性,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包括6个一般危险区域、3个中度危险区域和1个高度危险区域。本软件能较准确地反映煤矿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改善现有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预防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近些年来随着煤矿开采逐渐由浅层转向深层,我国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次数随之增加。冲击地压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冲击地压预测研究尤为重要。传统预测方法只能分析冲击地压发生前少量前兆信息,无法做到根据历史信息预测未来冲击地压相关信号变化趋势。为了探究冲击地压预测方法,选用来自发生过冲击地压煤矿的岩石,利用TYJ-5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岩石剪切流变试验系统与SH-II声发射系统进行冲击地压相似模拟实验。将实验采集的抗压强度信号和声发射信号进行信息融合,利用具有记忆属性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预测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预测数据与实际分析数据曲线拟合度高,数据中均方根误差最大值小于0.6,LSTM模型用于冲击地压预测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特点,分别从冲击地压的机理、监测预警技术、基于应力控制的冲击地压解危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阐述近年来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研究的科学问题,指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山东煤矿受冲击地压威胁现状和对防治冲击地压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实施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安全监察。研究认为,在防治冲击地压法规、规定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采用准确界定冲击地压矿井、规范防治冲击地压监察方式、督促采用防治冲击地压标准配备、明确监察重点等途径,可以满足现阶段防治冲击地压安全监察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冲击地压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煤矿冲击地压等级,基于煤矿冲击地压现状,构建了以地质因素、安全管理因素、开采技术因素、其他因素为准则层,以开采深度、煤岩力学性质等24项指标为指标层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引入可拓理论中,提出了一种冲击地压评价新方法——熵权物元可拓模型,运用新方法对某煤矿冲击地压等级进行评价,待测煤矿冲击地压等级为"安全"等级,评价结果符合工程实际,结果表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冲击地压进行评价,该模型评价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开采条件的日益复杂,近年来东滩煤矿发生了多次冲击地压;东滩煤矿已被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确定为冲击地压矿井。文章主要针对东滩煤矿生产中冲击地压的危害与现状,研究143上14工作面冲击危险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冲击地压、岩爆和矿震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了煤矿冲击地压的3种力学模型:材料失稳型冲击地压、滑移错动型冲击地压和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提炼出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研究需要解决的4个方面的科学问题:地质赋存环境对冲击地压的作用机制及量化分析方法、深部断续煤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工程动力响应特征、采动应力分布和能量场的时空演化规律与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煤矿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方法,总结归纳了近年来我国在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问题,指出了今后我国煤矿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的典型动力灾害之一,经过70余年的研究与攻关,我国从初期认识冲击地压阶段开始,经过冲击地压研究探索、冲击地压研究快速发展和冲击地压灾害新挑战等几个阶段,在冲击地压发生理论与防治技术上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初步建成了适合我国煤矿特色的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体系。但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灾害危害程度显著增加。2018-2020年,我国发生4起重大、较大冲击地压事故,暴露出冲击地压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也必然促进冲击地压研究向更高的科学化研究阶段发展。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冲击地压巷道支护技术等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阐述了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鹤岗某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广平 《陕西煤炭》2010,29(3):86-87
通过对下石节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现象的统计,说明下石节煤矿破坏性冲击地压,存在向冲击地压事故发展的趋势,并在理论上分析了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利用矿井现有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提出冲击地压防治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煤矿井下冲击地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分析了冲击地压显现特征,探讨了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以及冲击地压发生的判别标准,提出了预防冲击地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文简要介绍了根据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多因素耦合评价,划定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用卸压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为类似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提供经验与依据,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冲击地压防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井下冲击地压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本文分析了冲击地压显现特征,探讨了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以及冲击地压发生的判别标准,提出了预防冲击地压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可能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集中程度,有效遏制我国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在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应力对诱发煤矿冲击地压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区域应力控制技术,介绍了这项技术中地应力测量、三维地质力学建模、三维地应力场反演和冲击地压区域防范四大步骤的实施方法,并在双鸭山矿区某冲击地压矿井开展了基于区域应力控制的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在应用矿井实施区域应力控制的冲击地压防治,通过优化采区布置使应力降低了25.8%,通过模拟分析煤矿井下动态采掘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状态,圈定了冲击危险区域,为后期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