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西沟- 银硐子银多金属矿床由同生断裂- 热水流体- 地球化学动力学的多重耦合作用形成。矿床在区域上处于柞山镇Pb、As、Cu 地球化学省,NWW 向富Cu 、Mn、Ba、Pb、Ag 和NW 向低Pb 高Cu、As 及NE向富Pb、Zn 、Cu 的地球化学带3 者交汇部位。矿床原生异常组合由西向东为Fe、Cu、Mn、Ba( 大西沟) →Cu、Ag、Pb、Zn、Ba、Mn( 银铜矿) →Pb 、Zn、Ag、Ba( 银铅矿) 。成矿成晕具有热水同生沉积- 交代→热水混合同生沉积→热水同生沉积演化阶段性。成矿系统的动力学为成矿的主控因素,使地球化学失稳,触发矿质的骤沉。  相似文献   

2.
在广泛地研究了与金矿有关的组份分布的基础上,确定了该矿床赋有高含量的Au、Ag、As、Sb、Hg、Pb、Zn、Co、Ni和低含量的Cu、Mo、Ba、Bi、B、Mn,讨论了这些指示元素在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中的特征,初步建立了该金矿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确认该矿床为断裂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中甲锡多金属矿床包括位于不同部位的W、Sn、Mo矿体以及少量的Bi矿化及黄铜矿化带。它们和外围的Fe、Pb、Zn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Sn、Mo、W、Cu、Pb、Zn矿化带。矿区地质调查表明,本矿床在地质特征、成矿物质组分以及围岩蚀变、矿化分带等方面特征明显。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围岩地层含矿性、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以及矿化时代的厘定,认为中甲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及其后期分异的石英斑岩体,部分来源于奥陶系罗峰溪群变质石英砂岩;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外来水的加入;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为193~195Ma,属燕山早期阶段成矿;锡多金属成矿经历了高温-中高温热液交代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霍各乞大型铜多金属矿田的Cu、Zn、Pb、Fe主要来自海底火山喷溢,部分来自海水对基底岩系的淋滤;S主要来自海水SO2-4的还原,少部分来自地幔;从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方面论证了霍各乞矿田中元古宙为大陆边缘弧后裂谷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常见氧化物在高温下对C11A7·CaF2 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O、K2 O、Na2O 和P2 O5 对C11 A7·CaF2 的稳定性没有影响;CaO 在高温下可与C11 A7·CaF2 发生反应,使其转化为C3A,但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正常煅烧制度下,转化率较低,不是导致水泥熟料中C11 A7·CaF2 转变为C3 A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贵州遵义—息烽铝土矿合矿岩组的岩(矿)石进行了氧化还原参数△Eh的测定。根据△Eh的测定成果及其与A1_2O_3、Fe_2O_3、Ts总含量的关系,把铝土矿分成了红、白、黄、黑4种成因类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铝土矿形成的水-岩作用机理,讨论了含矿岩组和各类铝土矿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及其演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镇江水泥厂典型的六组分配料为例,利用原料、熟料的化学分析结果,建立SiO2、Fe2O3、Al2O3、MgO、CaO的质量守恒线性方程组,确定出各原料的配比,并以此分析配煤量对熟料f—CaO、烧失量、熟料率值和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间歇活性污泥法处理磺胺废水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材料及方法11废水试验所采用的废水由实际的磺胺废液加自来水和NH4Cl、Na2HPO4(以BOD∶N∶P=100∶5∶1添加)配制而成,废液的性质如表1所示。表1磺胺废液的性质成分浓度TOC(g/L)30~34CODMn(g/L)18~26NaC...  相似文献   

9.
广泛分布于云南老王寨超大型金矿区与金矿化时空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可分为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三种煌斑岩的化学成分──尤其是Fe_2O_3、FeO、CaO、Na_2O、CO_2等具有明显差异。新鲜煌斑岩的金含量相对较低(平均3×10 ̄(-9))。CO_2主要为次生产物,在金矿化过程中可能主要起“地球化学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量子化学的SCCDVXα方法对水化物C3AH6和C3(A,F)H6结构中的两个模型Al2Ca9O12和Fe2Ca9O12的化学键强度分别进行了计算.C3AH6结构中Ca—O,Al—O键较强而不易断裂,是它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本质原因.键级大小、HOMO能级、LUMO与HOMO能级差等计算结果证明由Fe置换C3AH6中的Al所形成的C3(A,F)H6固溶体其结构稳定性将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李家沟铅锌矿床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厂坝层中级变质的碎屑岩加碳酸盐岩建造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整合产出。矿石具条带状、块状构造。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和相变带是主要控矿因素。矿石硫化物它集重破,铅同位素基本上属较均匀单阶段演化的正常铅。矿体方解石与围岩方解石的氧、碳同位素值相近。原始成矿溶液为高盐度的氯化物型热卤水。该矿床应属地下热卤水喷益一沉积变质层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国内外绿泥石矿床的成矿作用与资源特征,进行了绿泥石矿床分类,并通过对收集到的我国绿泥石23个矿石样品进行研究,总结了我国绿泥石资源特征,对绿泥石工业利用及其技术指标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二氧化硅、氧化镁与氧化铝合量、氧化铁作为绿泥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喀雅克登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矿种以锌矿为主,同时伴生有钨、铜、铅、铁等矿种。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侵入岩主要为早泥盆世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与早侏罗世的钾长花岗岩,构造以北西西向的压扭性断裂构造为主。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结构构造以及控矿因素的分析,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在近矿围岩形成夕卡岩型为主的锌、钨多金属矿体,并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状控制,在远端形成热液型锌多金属矿体,受破碎蚀变带控制明显,具有夕卡岩型—热液型系列成矿的特征,提出今后的找矿工作可在接触带远端的破碎蚀变带中寻找热液型矿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独山锑矿床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以及矿物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含矿层(中下泥盆统)中成矿元素含量很高,构成了重要的矿源层;硫来自含矿层;有机炭在成矿中起了重要作用;成矿流体中的水应主要为大气降水;铅主要来自泥盆系围岩。因此认为,成矿物质应主要来源于地层,矿床的形成是地下水环流热液强改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位于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部位的湘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W、Sn、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宝山Cu、Pb、Zn、Ag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代表性的矿床。相比中部矽卡岩型矿体,西部和北部脉状矿体研究程度较低。本文拟通过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比研究矽卡岩型矿体和脉状矿体的微量元素赋存状态、成矿环境及矿床成因。分析结果显示,宝山矿区不同类型矿体中的闪锌矿均富含Fe、Mn和In,亏损Ga、Ge、Te和Tl等元素,Fe、Mn、Cd和In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矽卡岩型矿体形成于中—高温度环境,脉状矿体形成于中温环境。综合分析认为,宝山铜铅锌银矿床为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下的广义矽卡岩型矿床。值得注意的是,Cd含量达到了伴生工业品位的数百倍,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曾祥伟  付伟  滕建青 《矿产勘查》2017,8(5):849-857
广西佛子冲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钦杭成矿带西南段著名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文章采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广西佛子冲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中硫化物矿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黄铁矿中S/Fe和Co/Ni元素比值,闪锌矿中Fe、Mn、In、Ga和Ge等元素含量以及Zn/Fe、Zn/Mn、和Zn/Cd等元素比值,方铅矿中Ag、Ga、Ge、In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Pb/Ag元素比值等具有矿床成因指示意义。矿物化学指标暗示了佛子冲矿床发育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该矿床是一个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张哲  常英力 《矿产勘查》2021,12(9):1916-1922
化皮峪矿床为一小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其地质特征、成因及区域成矿潜力,采用了地质路线调查、采样化验、区域成矿背景研究、物化探分析等方法并得出以下结论:(1)化皮峪矿床共包括2条矿体,矿种为铁、铅、锌,矿体平均厚度1.40 m,TFe平均品位为41.03%,mFe平均品位为38.99%,Zn平均品位2.19%,Pb平均品位为0.42%。(2)从成因类型看,化皮峪矿床成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3)将本溪桥头镇-草河城镇一带划为矽卡岩型多金属找矿潜力区。另外还应多注意石炭系地层与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部位。这将对本溪地区乃至整个太子河坳陷内部的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社全  薛志强  孙保花 《矿产勘查》2020,11(7):1534-1543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是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依据。金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本文通过对大湖矿区矿体原生晕元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总结了大湖矿区金矿体的原生晕理想模型:即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近矿晕元素组合为Bi、Au、Ag、Mo、Pb、Cu,矿尾晕元素组合为Mn、Zn、V、Co、Ni。根据原生晕特征进行成矿预测,经过工程验证,在8线发现4层金矿体,在4线发现1层金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小秦岭金矿田其他矿区的深部找矿勘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集磷矿矿石类型有三种:紫灰色纹层状磷块岩(Ph1),灰色纹层状磷块岩(Fh1),黑色纹层状磷块岩(Ph1)。成矿介质,Ph1的为富磷、钙、碳的矿化热卤水,Ph3的为富磷、钙、碳、硅的矿化热卤水。Ph1的成矿环境为氧化条件下、平静、开放的深水盆地,Ph3的为还原条件下、较动荡、封闭的地表泻湖。成矿物质均源于秦岭海槽。矿床由化学结晶成矿作用和生物化学成矿作用形成。温压变化和生物活动是重要成矿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丁涛  刘建平  何强  邵拥军  郑旭  袁玲玲  谢云 《矿产勘查》2021,12(11):2179-2191
茶山锡铅锌矿床是湘南香花岭矿田重要的矿床,垂向矿化空间分带明显,查明其矿化空间分带规律对深边部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及矿物电子探针等方法,开展了矿床垂向矿化分带与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茶山矿床矿体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走向变化的引张部位,具有主干断裂富锡,次级断裂沉淀铅锌的规律。该矿床垂向分带特征显著,浅部发育铅锌矿石且以富集铅为特点,深部(海拔200 m以深)发育锡矿石。矿物组合上,铅锌矿体以石英-方解石-方铅矿-浅色闪锌矿为特点,颗粒较粗;锡矿体上部发育黑色闪锌矿-黄铁矿-(锡石)组合的含锡的铅锌矿石,下部以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锡石为组合的锡石硫化物矿石,底部局部见矽卡岩型磁铁矿-锡石-(毒砂)矿物组合。锡矿体中发育3个世代毒砂,由深到浅Sb、Zn含量逐渐增高。锡矿体和铅锌矿体中发育4个世代的闪锌矿,锡石硫化物矿石中闪锌矿(SpⅠ)和(SpⅡ)为富Fe、In、Cu的闪锌矿,而闪锌矿(SpⅢ)和(SpⅣ)为贫Fe、富Mn闪锌矿。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相学研究,认为茶山锡铅锌矿床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经历了2期4阶段的成矿过程,为岩浆热液高中温锡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