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云南化工》2014,(6):55-57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溶液和沸水浴加热条件下,二安替比林对甲氧基苯基甲烷(DAp MM)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Ⅵ)的最佳显色条件。结果表明,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ax=445 nm,摩尔吸光系数ε=1.96×104L/ml·cm;铬(Ⅵ)的质量浓度在01.6μg/m 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该体系选择性好,稳定时间长,应用于样品中微量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的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义  徐敏 《化学与粘合》2003,(2):101-102
基于醋酸介质中,草酸钠作活化剂,铬(Ⅵ)对过碘酸钾氧化茜素红而使其褪色的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的动力学光度法,讨论了其动力学条件.方法简便,灵敏,选择性好.测定铬(Ⅵ)的线形范围为0~40μg/L,检出限为2.0μg/L,用于合成水样和污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实验中用过硫酸铵代替高锰酸钾将Cr(Ⅲ)氧化成Cr(Ⅵ),再与二苯碳酰二肼(DPCI)进行显色反应.利用Cr(Ⅵ)与DPCI的显色反应及可见光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样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方法.用此方法对含有Cr(Ⅲ)和Cr(Ⅵ)的混合水样进行测定,分析效果良好.对影响各反应的条件及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快速、简便、可靠地测定水样中铬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玫瑰桃红R褪色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V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5 mol/L H2SO4介质中,玫瑰桃红R(Bordeaux-R)能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铬(Ⅵ)的光度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褪色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8×104 L/(mol·cm).铬(Ⅵ)质量浓度在0~8.0 mg/L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结果与滴定法相符,6次测定值RSD<3%.  相似文献   

5.
催化退色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痕量铬(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H<3的H2SO4介质中,痕量铬(Ⅵ)对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乙基紫(EV)的退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铬(Ⅵ)的催化光度法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铬(Ⅵ)含量在0.05~0.6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1.01×10-4mg/L.在氟化钠和硫脲存在下,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可直接用于废水中铬(Ⅵ)的测定,结果与滴定法相符,12次测定值RSD<4.5%.  相似文献   

6.
玫瑰桃红R褪色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5mol/LH2SO4介质中,玫瑰桃红R(Bordeaux-R)能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铬(Ⅵ)的光度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褪色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8×104L/(mol.cm)。铬(Ⅵ)质量浓度在0~8.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结果与滴定法相符,6次测定值RSD<3%。  相似文献   

7.
铬(Ⅵ)与DBM-偶氮胂褪色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个测定痕量铬(Ⅵ)的新的光度体系。在0.10~0.50 mol/L硫酸介质中,DBM-偶氮胂(DBM-ASA)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褪色后体系在530 nm处产生最大吸收。反应的摩尔吸光系数ε530 nm=4.71×104L/(mol.cm),铬(Ⅵ)质量浓度在0~1.0×10-3g/L遵守比耳定律。用于硝酸铬及氯化铬中痕量铬(Ⅵ)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催化光度法测定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  张莉 《工业水处理》2011,31(6):78-80
在pH=5.0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铬(Ⅵ)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茜素红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中痕量铬(Ⅵ)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于最大吸收波长422 nm处进行测定,铬(Ⅵ)浓度在3.0×10-7~ 1.0× 10-5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8× 10-7mol/L...  相似文献   

9.
在0.1mol/L的氨水缓冲溶液(pH=10.0)中,铬(VI)离子于-1.45V(vsS.C.E)出现一灵敏的方波伏安峰。峰电流Ip与Cr(Ⅵ)的质量浓度在0.1~2.0×103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886,检出限为0.05mg/LCr(Ⅵ),方法的标准偏差为2.8%。该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电镀铬液及其废液中铬(Ⅵ)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标准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比较,本法不需要加入特定的试剂而直接水样测定,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孔滤膜富集分离铬天青S-铬(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三元配合物,用二甲基亚砜将膜及配合物溶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建立了检测痕量铬(Ⅵ)的新方法。配合物在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6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5×105L/(mol.cm),铬的质量浓度在0~0.600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0.9945。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铬(Ⅵ)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周慧晶  郭振江 《辽宁化工》2008,37(3):206-208
提出了以磷酸三丁酯(TBP)萃淋树脂分离富集铬(Ⅵ)的方法,对TBP萃淋树脂为柱填料分离富集铬(Ⅵ)的介质、酸度、洗脱条件及干扰行为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建立空白实验、准确度质量控制图,以便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提供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结果表明在1%的盐酸介质中,TBP萃淋树脂能定量吸附铬(Ⅵ),配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达到分别测定铬(Ⅵ)和铬(Ⅲ)之目的.方法快速简便,试样无需经过复杂的前处理,方法检出限为2 μg/L,对含铬5 μg/L的试样测得方法的变异系数为5.5%,标准回收率为95%~1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修饰碳糊电极,用该电极对水中痕量铬(Ⅵ)进行伏安法测定.以HCl与NaCl的混合液为底液,-0.4~0.7 V作伏安扫描,在0.42 V(vs.SCE)左右出现一灵敏的还原峰.详细研究了电极修饰机制以及修饰剂的浓度和用量、底液pH、氯化钠的用量和电极反应机理.在pH<1.40的底液中,铬(Ⅵ)还原峰峰电流与铬(Ⅵ)浓度在5.0×10-9~1.6×10-8 mol/L范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6 4;在2.27相似文献   

13.
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并得到了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最佳显色条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80 nm.Cr(Ⅵ)在0.10~10 μg·25 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583C+0.047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1,摩尔吸光系数ε=1.37×105(L·moL-1·cm-1).灵敏度比文献报道有较大提高.方法应用于水样中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顾玲  王欢 《应用化工》2007,36(6):609-611,621
研究了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在硫酸溶液中,研究了痕量铬(Ⅵ)对溴酸钾氧化橙黄Ⅳ退色反应的催化效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50 mmol/L硫酸溶液用量为3.0 mL,0.01%橙黄Ⅳ溶液用量为3.0 mL,5 mmol/L溴酸钾溶液用量为1.5 mL,在50℃水浴下反应6 m in,加入抗坏血酸溶液终止反应,并进行了干扰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1.0μg/L,检出限为1.09×10-6μg/L。该法用于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水中铬(Ⅵ)离子测定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对最大吸收波长,混合显色剂比例及用量,显色时间,酸度条件一一进行优化,选出最佳测定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绘制铬离子标准曲线,得到水样的铬离子含量。测试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检测铬(Ⅵ)的最佳实验条件:最大吸收波长是540nm、二苯碳酰二肼(DPCI)与氯化钠的比例以及用量是1:20,0.100g、最佳反应时间是10min、最佳酸用量0.75m L;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铬离子含量为0.05-1.0mg/L,范围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契合郎伯-比尔定律,具有良好线性关联。  相似文献   

16.
测定解毒铬渣中残余Cr(Ⅵ)的含量有助于判断微波方法处理铬渣的有效性。研究在微波辐照下,以煤为还原剂得到的解毒铬渣中残余Cr(Ⅵ)的溶取方法,并分别讨论了溶取剂、煤量、固液比等影响因素对溶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解毒铬渣中的Cr(Ⅵ)可用质量分数为1%的NaOH为溶取剂,固液比(g∶mL)为1∶1 000,在高温高压、密闭环境下溶取,经冷却、过滤后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残余Cr(Ⅵ)含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源突发性铬(Ⅵ)污染风险,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对铬(Ⅵ)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是可行的突发性铬(Ⅵ)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反应在较短的时间(10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在不改变原水pH(7~8)条件下,当硫酸亚铁投加量为16 mg/L,铬(Ⅵ)污染强度为2.00 mg/L时,铬(Ⅵ)去除率达99.1%,出水铬(Ⅵ)与铁质量浓度分别为0.019、0.021 mg/L,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铬(Ⅵ)时,存在显色剂不稳定、保存时间短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向显色剂中分别加入磷酸,乙酸乙酯,甘油,抗坏血酸溶液等4种抗氧化剂,探讨其对显色剂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向显色剂中加入0.25 m L磷酸、2.0 m L乙酸乙酯或甘油,均能增强显色剂在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而加入抗坏血酸反而破坏了显色剂的稳定性,对铬(Ⅵ)的测定结果误差超过10%,不能用作显色剂的稳定试剂。  相似文献   

19.
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铬(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采用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技术去除电镀废水中铬(Ⅵ)进行了研究.以铬(Ⅵ)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详细研究了不同阳极材料及组合方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废水pH、电导率、静置时间等因素对其去除废水中铬(Ⅵ)效果的影响,经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对质量浓度为0.2 g/L的含铬(Ⅵ)模拟废水,当电流密度控制在1.5 A/dm2,电解时间为1.5 h,电解质NaCl质量浓度为1.0 g/L及废水pH=9时,铬(Ⅵ)的去除率最高,达96.57%.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处理实际镀铬废水,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初步探讨了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法除铬(Ⅵ)机理,得出氧化和絮凝作用,是废水中铬(Ⅵ)被有效去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以APDC-MIBK萃取体系分离铬(Ⅲ)与铬(Ⅳ),在pH=2.0的条件下铬(Ⅲ)与APDC反应,再被萃取入MIBK中.而铬(Ⅵ)在氢离子浓度为2 mol/L的条件下直接萃取进入MIBK中,再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48 ng/m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分别为铬(Ⅲ)=0.8 ng/ml,铬(Ⅵ)=0.7 ng/ml.批间及批内精密度均小于5%.钠、铅、锌、钙等离子在4.0 mg/100 ml时均不引起干扰.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特异性好、精密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