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镇江内江底泥淤积及污染物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底泥污染物分层释放试验,建立内江不同区域底泥污染释放强度随水体流速关系曲线;建立了考虑内源释放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定量评估了内江拟开展的疏浚工程所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内江底泥淤积及污染物含量分布较不均匀,南部滩地底泥淤积严重且污染物含量较高;底泥污染物含量由表层至底层基本呈现逐步递减趋势;在相同流速条件下,表层底泥污染释放强度大于中间层,中间层底泥TN、TP、COD释放强度平均约比表层底泥分别降低了40.8%、32.1%、28.3%;疏浚措施后,内江底泥污染释放强度显著减弱,洪、枯两季典型全日潮内源污染释放总量较现状条件下平均削减了26.3%、22.3%.  相似文献   

2.
等值线法在某高原湖泊污染底泥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高原湖泊污染底泥特征值的数学模型,利用多边形内插法计算污染物总量及各类污染元素,以等值线法全面表达污染底泥的三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与疏浚实践基本吻合,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保疏浚底泥堆场污染物扩散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相关污染物扩散防治技术实用化,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环保疏浚堆场污染物的扩散方式,从余水处理、堆场防渗、疏浚底泥的无害化处置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底泥堆场污染物扩散的防治技术.在太湖五里湖环保疏浚底泥堆场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堆场的防渗利用太湖周边广泛分布的黏土作为防渗材料,堆场周围 5个监测点的监测水质在疏浚前后基本没有变化,表明堆场黏土做防渗材料是可行的.向输泥管投加絮凝剂,在输泥管中快速混合,在堆场中反应、沉淀;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通过隔板混合池快速混合,折流反应池反应, 在沉淀池中沉淀,2种方式都保证了排放余水ρ(SS)<200 mg/L.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高原湖泊污染底泥特征值的数学模型,利用多边形内插法计算污染物总量及各类污染元素,以等值线法全面表达污染底泥的三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与疏浚实践基本吻合,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航道疏浚产生大量疏浚砂,疏浚砂的资源化利用受到重视。利用疏浚砂部分取代机制砂制备砂浆,研究不同静停时间对疏浚砂砂浆特性的影响,测试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技术,分析不同静停时间、不同疏浚砂取代率砂浆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静停时间的增加,90 d抗压强度逐渐增加,抗渗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掺入疏浚砂使得砂浆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且随疏浚砂取代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疏浚砂砂浆的抗压强度与疏浚砂取代率有较大关系,其影响程度与静停时间有关,疏浚砂对低静停时间有较突出的增强效果;疏浚砂有效改善了由蒸养造成的孔结构粗化和孔隙增大等问题,适宜的疏浚砂取代率对蒸养砂浆性能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国外疏浚企业对我国疏浚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外疏浚市场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和供求关系,比较了中外疏浚企业的竞争优势,指出了国外疏浚公司对我国疏浚市场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湖泊底泥环境疏浚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技术改造,在疏挖湖泊污染底泥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环境监控方法,保护了周边环境,改善了湖泊水质,促进了湖泊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疏浚施工对海洋环境的主要影响为疏浚悬浮物的污染。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软件MIKE21,建立了悬浮物输移扩散模型,对挖泥施工船型和溢流口位置进行方案比选。根据施工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提出了满足环境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溢流口的合理位置,达到有效规避疏浚悬浮物对工程区环境敏感点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航道疏浚土与日俱增,利用疏浚土配制喷播基质用于坡面绿化,可以实现疏浚土的资源化利用。以疏浚土为主要试验材料,采用L25(53)正交试验设计,在疏浚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吸水性树脂(SAP)、稻草秸秆进行改良,并种植高羊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各试验组的物理结构特征、水分特征、化学性质、高羊茅出苗率等指标,分析PAM、SAP、稻草秸秆对疏浚土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到基于疏浚土配制绿化喷播基质的配比。结果表明:在疏浚土中加入SAP能显著改善疏浚土的孔隙特性,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疏浚土的持水能力;适量的PAM可以提高疏浚土中铵态氮的保留量,促进高羊茅种子的发芽,过量的PAM会抑制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秸秆能显著提高疏浚土的养分含量,降低疏浚土的p H值;基质的最佳配比为每kg疏浚土内添加SAP 6 g、PAM 0.5 g、秸秆35 g。  相似文献   

10.
富营养化湖泊滇池疏浚底泥气化利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富营养化湖泊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是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富营养化湖泊滇池疏浚底泥为例,对比分析了目前河湖底泥处置的各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滇池疏浚底泥进行采样及元素分析.元素分析表明,滇池(特别是草海区)底泥中C、H含量较高,最高分别可达22.24%与2.98%.采用技术成熟的污泥气化装置,利用富营养化湖泊疏浚底泥可制取高热值和高含氢气量的底泥气化气.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富营养化湖泊滇池疏浚底泥气化在技术及经济上均可行,是较合理的湖泊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作为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其水质受到流域内废弃煤矿的污染.废弃煤矿污水,煤矸石的无序堆放对生态和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分析了贵阳水源地废弃煤矿的污染状况,为废弃煤矿的治理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并讨论了废弃煤矿治理与效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湖泊以其独特的生态及景观功能,成为新型社区与公共绿地设计的首选.针对城市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质脆弱容易污染的缺点,提出建立"封闭区"、选择合理水源、创建水质净化系统等方式,保障人工湖泊的水质,有利于改善当地居住环境、丰富市民的精神家园,进而构建和谐的人水关系.并以浙江省上虞市虞滨海新城规划人工湖为例,提出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河湖近岸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致使水环境保护未能形成一种社会氛围.拟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水环境保护的文化意义,发挥文化的引导、约束、规范、凝聚和激励功能,将水环境保护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提高人们爱水、护水的自觉性,形成保护水环境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西湖水质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富营养化问题。针对以湖体为研究对象的湖泊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定量的分析方法。为湖水污染防治和湖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湖泊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支持,达到可持续保护水环境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后,最能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是内源性营养盐。研究不同富营养化湖泊中内源性营养盐的不同比例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能为解决湖泊内源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根据藻类的经验分子式,确定以磷为限制因子时的N∶P=7.2∶0.4和以氮为限制因子时的N∶P=4.6∶1来调控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比例,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生长影响程度很大;内源性营养盐对富营养化湖泊的影响程度依次是:重度富营养化湖泊〉中度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化湖泊,磷作为限制因子比氮更能有效抑制湖泊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16.
巢湖生态环境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目前正面临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泥沙淤积和水旱灾害四大危机。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探讨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巢湖水环境生态效应的因素 ,利用统计模型 ,对巢湖 COD和磷浓度的削减量进行预测 ;利用水沙模型 ,对巢湖的泥沙淤积量进行淤测。实际应用证明 ,这两个模型用于预测 COD、磷浓度的削减量和泥沙淤积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垃圾焚烧炉渣活性激发及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掺法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用作水泥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炉渣活性激发和炉渣水泥的环境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炉渣具有较弱的火山灰活性,随着其掺入量的增加,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凝结时间延长,水泥强度下降,当PO 42.5水泥中炉渣掺量达到25%时仍能达到PO 32.5水泥生产要求。在炉渣活性激发方面,钙系列激发剂能够提高炉渣水泥的早期和后期强度(CaCl2会使后期强度倒缩),钠系列激发剂均会降低其强度。炉渣的掺入能够降低水泥净浆化学收缩率。在炉渣掺量35%时,砂浆试块的重金属极限溶出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最高允许浓度,不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2004~201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泊水质达标率均低于50%;整体水质以中、重度污染为主;富营养化程度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湖泊高锰酸盐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后官湖和北太子湖水质呈现好转趋势,官莲湖和硃山湖水质呈现下降趋势,其余7个重点湖泊水质维持平稳趋势.由于城市生活污水、湖泊水容量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虽然经过一系列湖泊治理工程的实施,湖泊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开发区湖泊在武汉市仍处于污染较重的水平,需要从完善法规条例、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建立湖泊监测预警机制着手推进湖泊保护和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湖水质改善与保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及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水环境治理的难题.本研究结合陕西省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治理工程,分析了生态治理工程对宝鸡市区河湖水质的影响,并在市区人工湖浅水区进行了芦苇带对湖水和渭河公园中湿地对河水水质改善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芦苇带和湿地对城市河流水质改善效果良好.根据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提出宝鸡市在治理工程后的进一步改进措施,分析了在市区河湖进行生态修复的可行性.为城市河湖的水环境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基于污染治理目标的城市河流水质模拟平台设计思路:构建平面二维河流水动力学水质模型,模型可动态分析点源、面源、內源中底泥等污染源改变对河道水环境的综合影响。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应涵盖底泥对水质的影响模块,并可与面源商业软件无缝链接,将面源模型和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统一起来。基于Java基础类别(JFC)框架,可在界面上完成地形、水文、水质数据准备和输入,对生成的地形插值和输入数据需实现可视化的校核,以降低模型应用出现的常见错误,对计算结果直观三维显示和统计,降低模型对用户的使用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以实现高质高效地完成多环境变量影响的工程方案设计比选的水环境综合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