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荷兰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ele.  J 马积新 《地下空间》2000,20(2):150-155
荷兰为考查地下空间使用潜力,进行了“全国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研究”。本文叙述该研究的目的、荷兰地下空间利用特征、对未来使用这一空间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包括有着将来地下空间可能应用等战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朱星平 《地下空间》2004,24(4):530-535
设计“健康”的地下空间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趋势。能够获得充足、新鲜、温湿度适宜的自然通风和充足日照,提高其空间环境质量,对于“非典”乃至“禽流感”等公共空间卫生危机后的地下空间发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采用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和自然采光设计的“健康的”同时也是“绿色的”地下空间必然是未来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地下空间开发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明 《地下空间》1996,16(3):139-142,148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综合征”及目前“城市园林化”和“山水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便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特色的思想;并略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芬兰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下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芬兰国家环境部完成了“地下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研究课题。在研究报告中回顾了芬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现状。调查了地下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影响评估”(EIA)法规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应用的评估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各种方法:提出了如何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地下空间建设成本.特别是与地面建筑的建设成本相比较的问题:探讨了不同层次的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下空间建设的许可程序、本文介绍了该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供国内的同行在研究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尽管逐年提升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量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 题,但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目前城市地下空 间之间孤立、无次序、衔接和连通不足成为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矛盾之一。为进 一步明晰城市地下连通空间产生机制、发展 机理、促进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城市地下 空间连通的基础理论,通过辨析与“连通空 间”的概念明晰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内涵;基 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空间特征演变和限制因 素剖析地下空间连通空间演变机制及其对城 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发现“地 铁+”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重要途径; 提出“地铁+商业”和“地铁+公服”两类城市 地下空间连通模式及其架构,并展望未来城 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结果为 探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方式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提升、指导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6.
荷兰为考查地下空间使用潜力 ,进行了“全国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研究”。本文叙述该研究的目的、荷兰地下空间利用特征、对未来使用这一空间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包括有关将来地下空间可能应用等战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冯亮  冯仲文 《地下空间》1995,15(4):277-284
我国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防地下工程贯彻“相结合”方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市地下隧道、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等在“相结合”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新措施也取得新的成果。本文从国内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必须坚持平战结合方针,阐明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对策和需要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大明 《地下空间》2003,23(3):242-245
地下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益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地下建筑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经过可行性研究确立的地下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建筑策划,从而为设计任务书的拟定和具体的建筑设计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以确保项目开发建设的综合效益。本文针对目前地下建筑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对“建筑策划”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地下建筑策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人防科研》2004,(4):51-54
国外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评价很高。不少学者认为“城市发展的成功,取决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是国土资源利用从量的发展到质的发展过程”,“只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的用地、居住、交通、能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下空间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地下空间1.0演绎到地下空间5.0的新思维,剖析了地下空间1.0至地下空间5.0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地下空间1.0至地下空间5.0的关键技术与典型案例,揭示了地下空间时空变化特征与演绎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地下空间总体形态从“地下一个点”发展到“地下一条线”,再上升至“地下一张网”,规模愈发大型化,通过地上地下三维立体规划和区域整体开发先进理念可打造成“地下一座城”,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绿色低碳直至碳中和等前沿技术逐步得以广泛应用,在可预见的未来终将蜕变升级为“智慧立体城市”和“绿色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下空间的特点分析,列举了适宜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并推荐了规划内容。结合实际论述了地下空间规划原则,提出了“着眼当前,考虑长远”;“地上地下,统一规划”等具体规划的见解。同时,针对地下空间实施中长期困扰人们的某些问题,从理论上、技术上提出了解决办法,为地下空间规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马积新 Mon.  RAH 《地下空间》2000,20(3):225-231
1998年在荷兰进行一项所谓“Randstad”研究,即在其西部更大规模和系统地利用地下空间的前任的研究,打算继续对手 下空间对整个荷兰可能起到的作用从事研究,即“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战略研究”。研究以更广泛利用地下空间来考查,改进Randstad未来空间发展理想模式的可能性。这一模式是参加Randstad研究各省优先考虑的,改进扩大空间使用和维护的功效,或者提高地区空间的品位,调查研究了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防地下工程贯彻“相结合”方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市地下隧道、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等在“相结合”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新措施也取得新的成果。本文从国内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必须坚持平战结合方针,阐明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对策和需要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旭军 《地下空间》1998,18(2):84-88
本文从地下空间的特点分析,列举了适宜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并推荐了规划内容。结合实际论述了地下空间规划原则,提出了“着眼当前,考虑长远”;“地上地上,统一统划”等具体规划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浙江省玉环县围绕“全岛城市化、城市全岛化”的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建设节约型城市,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空间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的路子,从而实现由平面建设向立体建设过渡,以达到城市建设的协调持续发展,为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城市住宅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提出采用“下沉式庭院”增强住宅地下层的可居住性、改善地下居住环境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地下空间学”学科体系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实践和学术理论研究的现实背景,论述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学科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地下空间学”的概念;简要论述地下空间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研究任务和学科体系,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地下空间学是将“地下空间”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律、方法以及工程技术和环境艺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理论基础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地下空间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由地下空间资源学、地下空间规划学、地下空间建筑学、地下空间工程学、地下空间管理学、地下空间经济学、地下空间历史学等构成。加强地下空间学的研究,构建系统的地下空间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不仅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丰富和完善广义建筑科学理论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存在的无序性、分散性和盲目性等问题,指出尽快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总体规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基于构建循环经济的重要资源链,是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城市战略重要的资源支撑,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推进上海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81年,联合国将地下空间确定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不仅欧、美、日、俄等发达国家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朱渊 《建筑师》2022,(1):36-42
对于地下空间的回溯性思考,通过聚焦历史中持久的批判性,激发知识的重构力量,将有助于基于过去面向未来找寻迭代提升的机会。本文试图通过聚焦20世纪60—70年代的城市建筑理念,连接对地下空间发展的思考,以一种映射参与性、空间结构化、同质异质性的切入尝试思考地下空间,试图进一步看待地下空间可以被“一体化”“异质化”以及被进一步发掘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