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功率为 2kW、扫描速度为 10 0mm/min的工艺参数对钻杆接头材料 30CrMnSiA钢进行了表面相变硬化处理 ,研究了相变层的组织和硬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 ,30CrMnSiA钢表面相变硬化层分为完全淬硬层、过渡层和受热影响的基体组织 ,硬化层的显微组织明显细化 ,其表面层的硬度比高频淬火的硬度提高了 30 % ,淬硬层深度达 1 7mm ,比高频淬火深度提高近 1倍。  相似文献   

2.
《煤矿机械》2017,(11):84-87
对典型材料31CrMoV6钢,选取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表面激光淬火,取样后进行金相组织照片采集、淬火层层深及显微硬度检测分析,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淬火层为均匀细小、致密无缺陷的组织,激光淬火处理后材料表面硬度可提高2~2.5倍,淬硬层深度可达0.83mm,且最大硬度不是在工件表面,而是在距表面0.2~0.4mm处。  相似文献   

3.
40Cr钢的磨削淬硬层与磨削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矿山机械常用材料之一40Cr钢应用了磨削淬火技术, 并在试验中改变磨削用量以研究材料的淬硬层情况。试验后对试件进行金相组织观测, 发现可得到一定厚度的马氏体; 进行硬度值测量发现: 在变进给情况下, 强化层厚度为1.2~1.4 mm, 硬度值平均为HV760(HRC62), 淬硬厚度随着进给速度减少而增加; 在变切深情况下, 强化层厚度为0.8~1.6 mm, 硬度值平均为HV700(HRC60), 淬硬厚度随着切深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两种手段得到的淬硬层硬度均远远高于基体硬度值HV255(HRC23), 证明了该种新技术经济实用, 效果良好, 并且宜采用缓进给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对3Cr2W8V模具钢表面进行激光相变淬火硬化.通过对淬火层显微组织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淬火层横截面显微组织为淬火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并且呈极细的针状.对淬火层进行维氏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淬硬层有均匀硬化的特征.通过激光淬火层与普通淬火层磨损失重的对比发现,激光淬火层的耐磨性较普通淬火...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热处理工艺对导向滑靴力学性能的影响可知,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导向滑靴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磨损量增大;利用不同介质淬火及回火处理后,淬硬层深度从15 mm增加到28 mm;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经过200℃回火处理后的试样磨损形貌耐磨性能均比较优异。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高频淬火钻杆的使用寿命普遍较低,且其年消耗量又大,因而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影响目前国内钻杆使用寿命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是高频淬火淬硬层深度的合理选定。对于某一具体用途的零件来说,高频淬火时淬硬层深度的选定,通常是根据该零件的厚度或半径来决定的。本  相似文献   

7.
H13模具钢激光相变强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李立君 《矿冶工程》2008,28(2):100-103
为了优化H13模具钢在激光窄带扫描作用下的工艺参数, 介绍了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光斑直径D各工艺参数对淬火层的影响, 分析了H13模具钢显微硬度测量结果, 对H13模具钢不同搭接量的选择及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显微硬度沿激光作用区横向呈有规律分布, 在未搭接区硬度值最高, 在回火软化区硬度值最低。搭接量的选取范围为18%~20%时较合适, 淬硬层最高硬度可达700 HV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2 0MnK—U形钢试样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顶端淬透性试验及整体淬火后试样截面U形硬度曲线的测定 ,研究了亚温淬火时加热温度对 2 0MnK钢淬透层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非调质钢和调质钢磨削淬硬效果的对比研究,表明磨削淬硬在技术上能代替感应淬火等制造工艺。它可减少生产工序,降低制造成本,揭示非调质钢磨削淬硬的可行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27SiMn钢管是液压支架立柱的常用材质,随着支架工作阻力的增加,对柱管的强度、硬度、支护高度等要求也相应增大,通过试验研究调整优化热处理工艺,增加厚壁钢管的淬硬层深度,从而增加柱管整体的支护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