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虹  万卫  张华 《江西电力》2007,31(5):18-19,50
为了准确预测电网电量水平,需要采用电力弹性系数等多种预测方法。电力弹性系数是反映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一种指标,在对江西电网历史弹性系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法,预测江西电网"十一五"弹性系数平均值为0.74,采用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2010年江西电网需电量为613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2.
傅业盛 《华东电力》2011,(4):591-593
指出浙北电网近期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浙北电网近期规划的目标网架,并指明与目前网架的调整之处.阐述了浙北电网的建设方案,详述浙北电网"十二五"初期的建设发展,对浙北电网近期建设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此文反映了化州市电网的现实状况,指出了化州电网运行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不仅对化州电网安全运行起到积极作用,且对搞好县级电网管理、进一步完善县调管理体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智能电网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可对智能电网的整体特性进行全面评估,其评估结果可反映当前的发展水平,发现电网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找出与目标的差距。文中详细分析了国际上已经提出的IBM智能电网成熟度模型、美国能源部(DOE)智能电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美国电力科学院(EPRI)智能电网建设评估指标、欧盟智能电网收益评估体系等,从发展水平、评价对像、指标范围、应用情况等方面与国内的"两型"电网指标体系、电网发展指标体系、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路、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为加快我国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未来电网的基本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建东先生"下一代全球电网的基本模式"一文,在电网基本模式,互动电网,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径,人类基本生产方式,中国电网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对武建东先生一文中"电网架构原则"进行了评述,并简要介绍了美国Grid2030研究计划要点。  相似文献   

6.
云南“十二五”500kV规划电网结构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电网"十二五"规划,其500kV电网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形成"两纵两横一中心"和4个片区电网格局。文章对该格局的成因、各片区电网的特点、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应引起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确保云南电网"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杜新伟 《华中电力》2010,23(1):28-31
新一代电力网络"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而四川电网在全国联网系统中的战略地位及其送端电网、能源丰富、小水电成熟、自然灾害对电网影响大等特点都决定了在四川发展智能电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现实意义。阐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主要特点,并简要介绍了四川电网的现状和规划,着重对在四川发展智能电网的优势、基础、现实意义及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智勇  徐剑青 《电网技术》1995,19(11):57-60
本对1994年全国电网生产、运行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也反映了电网运行中暴露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宏  韩学军 《华东电力》2007,35(11):19-22
描述了欧洲"11.4"大停电的过程,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华东电网的大受端电网特征,对华东电网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地区配电网建设规模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地区配电网建设规模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和数学规划方法分别建立规模指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模型并计算规模指标适应度系数,分别计算其在所定义的模糊隶属度函数下的隶属度值,通过模糊运算得到反映规模指标大小的综合隶属度;应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各规模指标对综合规模的贡献权重系数,运用加权综合评判原理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得到综合规模的评判等级及其"等级适配度".以某地区电网"九五"建设规划为例进行了实例检验.评价结论与电网实际规模水平相符,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适应性强,能够实现对地区电网建设规模的综合定量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中电网企业需求指标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陈睿  何光宇 《华东电力》2012,(7):1125-1129
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智能电网生态圈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其中,电网企业的需求指标集是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电网企业各层次的需求,得到电网企业的多层需求体系结构,并选取合理指标,最终构建电网企业的需求指标集。所构建的电网企业需求指标集可以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指标集一起,组成智能电网的战略指标集,评估智能电网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电网商业投资在电力市场中将受到电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而将电网产权和电网调度分离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以最简单的商业性电网投资模式为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三种情况下电网公司和电网调度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并研究了不同输电权机制下的电网检修问题,基于上述分析,认为:电网及电网调度机构仍然具有垄断属性,有必要对它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激励性管制机制并实施监管.  相似文献   

13.
李丰  吉小恒 《湖北电力》2005,29(Z1):114-116
分析了电网行业信息化现状、问题、需求,比较了标准EAM与电网行业生产管理的一致及差异,探讨了构建以"数字化电网模型"为基础、以EAM为核心的"电网大生产管理平台"的目标、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国内外较为典型的大型受端电网构网理念,提出省内"大滇中电网"受端电网的构网模式,从而为其成为省内资源优化配置中心、云南目标电网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在村里正在进行农网改造,电网改造一结束,家里就可以用上电冰箱了"。正在隆林县城家电下乡网点选购电冰箱的平班镇平寨村村民黄仁亮高兴地说,要不是农网改造,有钱也用不上这样的家用电器。近日,由广西电网公司投资9450万元的隆林2009年10千伏及以下428个项目的施工已全部竣工。该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507.7公里、新增和更换变压器424台、  相似文献   

16.
电网操作票专家系统的通用信知模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传统的电力系统操作票专家在通用性和智能性上存在着不足,其根本原因是专家系统的结构没有反映出对电网的认知过程。文中在认知科学中的概念认知理论指导下,深入研究了电网的认知过程,提出专家系统必须反映人类认知过程的基本因素——概念,同时还要反映出概念的创造和扩充。在此思想指导下,建立了通用的电网操作认知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操作对象原子,它反映了人类专家在认知电网过程中创造的概念。操作对象原子之间具有继承性和层次性。操作对象原子可以动态地定制,这种可护充性反映了认知过程中新概念的建立。电网操作认知模型的建立过程反映了对电网设备操作的认知过程,因此建立在该模型基础上的操作票专家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智能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华东电网30年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指出电网规划必须满足于电网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电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全面启动以"四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创新规划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开展多适应性电网规划优化体系研究势在必行.在分阶段制定规划方式转变路线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自愈、安全、经济、清洁和优质五个重要方面,提升电网规划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梅 《云南电业》2011,(7):47-48
在国家拉动内需和大规模电网建设的形势下,电网建设项目"快"与"好"的矛盾更加突出,优化项目建设流程与加强内部控制的问题更加重要。分析影响电网建设项目进度的主要问题,深层次思考大规模电网建设时期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华东电网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区域电网,也是世界上单一国家内的第二大区域电网,在全面分析了华东电网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华东电网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目标,并提出了"加强规划研究,完善网架结构,建设坚强和谐电网";"加强二次系统研究建设,树立'大二次'观念,加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加强大电网安全稳定性研究和受端电网适用性研究";"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和"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和防灾减灾措施研究"5方面的具体措施,以确保华东电网走上"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之路,为华东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逼近理想点法电网运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分析,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电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从结构安全、运行安全、可靠性、充裕性四个方面进行构建,该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电网的安全水平,为电网安全应急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量化依据.利用逼近理想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电网运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5个地区电网为例,说明了所提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