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概述铰接车辆的转向阻力、尤其是原地转向的最大阻力的计算方法,还研究甚少。而最大转向阻力确是转向机构、转向液压系统、乃至整机设计必不可少的原始参数。本文详细论述了B.B.莱德奇兹的原地转向最大阻力矩值的计算理论基础、计算结果和实验研究情况。笔者进行了整理和系统化,并加进了某些自己的观  相似文献   

2.
铰接车辆转向阻力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铰接车辆转向阻力矩的确定是个难点。对TL345J铰接式自卸车进行原地转向阻力矩试验测试后发现,随着转角的增大,转向液压系统压力逐渐升高。文章就当前与转角有关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转向阻力矩计算公式进行了求解计算并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种准确计算铰接车辆阻力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程玉军 《煤矿机械》2013,34(9):25-26
根据地面车辆学理论,对滑移转向式车辆转向阻力矩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计算车轮转向阻力矩的方法,进而对滑移转向顺槽车整机转向形式和转向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推出整机转向能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为井下滑移式防爆车辆转向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厂渣罐车运输的物料是1000℃以上的流体钢渣,因此要求其运行中必须保持平稳,严防钢渣溅出车外。为满足这一要求,转向时应尽量使后困架不动,取到这一效果的关键 在于设计时使前、后车架转向阻力矩的比值很小,本文分析了转向平稳性与转向阻力矩的关系,对转向阻力矩、转向油缸直径及转向器排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铰接式装载机原地转向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铰接式装载机原地转向运动学模型,对单桥驱动和双桥驱动原地转向进行了力学分析,推导了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理论分析与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单桥驱动原地转向过程中,阻力矩由车轮转向阻力矩和滚动阻力矩组成,工程上可视为常数。双桥驱动原地转向过程中,前后桥传动间的干涉改变了后轮所受地面水平力的性质,阻力矩主要取决于后轮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且与转向角α近似呈线性关系。双桥驱动转向阻力矩远大于单桥驱动转向阻力矩。  相似文献   

6.
《煤矿机械》2017,(5):4-6
针对宽体自卸车恶劣的工作环境、巨大的载重和自重、频繁的转向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液压转向系统,计算了转向阻力矩、转向系统的主要参数,确定了转向器、转向泵、蓄能器油罐等主要部件,给出系统的设计结构,同时为同类型的结构提供一种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悬臂式部分断面掘进机履带行走机构功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悬臂式部分断面掘进机履带行走机构驱动功率的计算方法。对履带在普遍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及其转向阻力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上山坡道上的转向阻力矩、牵引力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以水平地面的实测功率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6,(2):270-272
针对铰接式转向车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铰接式转向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考虑转向阻力矩和油缸输出力矩作为性能约束条件,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铰接式转向系统转向阻力矩和油缸输出力矩的遗传算法优化程序,绘制出解的变化和种群均值的变化,在获取可靠的转向系统全局最优解的同时,使求解过程简化、计算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胶轮车满载条件下的原地转向力学模型,分析轮胎与路面及双桥间传动件扭紧产生的转向阻力矩,综合考虑摩擦因数、车轮载荷变化、车轮滚动速度以及车轮转角等因素对转向阻力矩的影响,引入Lu Gre动态摩擦模型,建立胶轮车原地转向阻力矩与车轮转角关系模型。经MATLAB仿真,结果显示铰接式胶轮车原地转向阻力矩随车轮转角的增大整体呈增长趋势,且车轮滚动速度越大最大阻力矩值越大。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为铰接式胶轮车转向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永峰  郭培燕 《金属矿山》2018,47(12):146-149
在介绍铰接式双向驾驶混凝土湿喷车的用途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技术的铰接式双向驾驶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采用转向闭锁阀进而实现双向驾驶转向技术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整车最大转向阻力矩的计算方法。利用虚位移原理理论计算的整车最大转向阻力矩与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小于5%。实践表明,采用该类转向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铰接式双向驾驶混凝土湿喷车对转向系统的要求,同时也可为类似车辆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胶轮车在现场使用中的优缺点,分析了前轮转向和铰接转向胶轮车的设计转弯半径的计算方法,结合井下巷道宽度及抹角条件,对胶轮车最小转弯半径的设计提出要求,对巷道适应性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2.
原机床装夹系统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大,加工时间较长,影响了机车检修进度,并有损坏现象。经过改造后,仍然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进行改进。改造后,自动装夹系统功能优越,工艺先进。随之带来了劳动强度的降低和轮对质量的提高,车削时间减少,提高了机车和车辆的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13.
ADAMS在铰接式车辆转向平稳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卫刚  赵闯 《煤矿机械》2011,32(8):67-68
采用先进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铰接式矿用车辆的转向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转向过程中车体转动的角速度变化,研究影响角速度变化的因素,降低转向过程中角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幅度,减小由于角速度变化引起的车辆振动对车辆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车辆在转向过程中车体稳定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及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曾峰 《煤矿机械》2012,33(11):130-131
讨论了普通机床车削螺纹的方法,在综合比较各种螺纹车削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数控机床,一刀车螺纹的方法。并根据一刀车螺纹的要求,以具体实例对螺纹车刀、切削用量及工艺系统刚性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高效率加工螺纹的要求,有效提高了螺纹零件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5.
孙威威 《中州煤炭》2019,(10):133-135
为了降低胶带机拆除、安装对矿井生产、巷道掘进的影响以及减少岗位工数量及运输设备,研究了煤矿胶带机转弯装置,胶带机转弯装置主要由托辊组、中间架、支腿等部件组成。分析了煤矿胶带机转弯装置主要技术特点与性能,研究了胶带机转弯装置的保障措施。研究得出,该装备的研究减少第2部电滚筒运输、拆除工序,缩短了掘进工期,减少了人员投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研究机床、刀具和工件参数对切削过程的影响以及车削时实际切削厚度与支撑部件变形的关系,建立其数学模型,提出了按轨迹法加工切削厚度的函数。并讨论了机床弹性系统的柔度对切削厚度的影响。在设计机床和确定切削用量时,利用该数学模型确定对支撑部件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量吸收最大化的思想,研究了大型矿用工程车辆倾翻保护结构的设计方法,即在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在立柱上增开塑性铰孔,对局部结构进行弱化处理使其能够在预定的变形范围内达到吸能要求.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性能试验,运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塑性铰孔开孔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最优塑性铰孔开孔方案;通过侧向加载性能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立柱上增开塑性铰孔可以实现对能量吸收的有效控制,避免脆性破坏发生,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丁仁政 《煤矿机械》2012,33(8):161-163
煤矿井下特种车辆横向摆动结构的研究是铰接车辆设计的难点、重点之一,决定了整车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将铰接车辆的摆动结构分为2类,对2类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横向摆动结构,并对各个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特种车辆摆动结构的设计和选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济型数控车床被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生产中,研究了机床、刀具和数控编程等因素对数控车床车削精度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实践,提出了提高数控车床车削精度的一些措施,从而提高经济型数控车床零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20.
海底集矿车对称采集路径覆盖率问题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海底集矿车采集路径规划覆盖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在对称转弯半径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采集宽度增大, 覆盖率、单次覆盖率、有效覆盖率和净覆盖率呈增大趋势, 并且当采集宽度与转弯半径相等时达到最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