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做植物规划时也可根据气候带不同,结合应用及四季景色来考虑,如以江苏,浙江等北,中亚热带城镇考虑下面的专类园,春景中可规划木兰,山茶园;杜鹃园,碧桃,海棠园,牡丹,芍药园等,夏景可设计鸢尾园,水景园,紫薇,木槿完等,秋景可建桂花,菊花园,秋色园等。冬季则松竹梅园。此外芳香园,药园,缀花草地等专类园及景观都可予以考虑,使植物规划更全面,更有重点,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  相似文献   

2.
一文 《园林》2006,(11)
问:为什么要选配置秋色园植物? 答: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不要将眼光放在寻常的秋花植物如菊花上,而有许多粗放、耐寒的多年生和木本植物能演绎秋季的荣耀. 问:秋色园的主要植物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田旗  杨文悦  陈必胜 《园林》2005,(3):46-47
“春景秋色”是上海营建地带性特征的季相植物景观的示范建设.在科技发展推动下.秋色叶植物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作为优良的秋色叶乡土树种,银杏在上海绿地中的应用更是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移植、养护管理等原因.大量种植的银杏因为秋叶枯黄并未带来规模化秋色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上海崇明岛秋色叶植物应用现状,提出崇明岛绿化建设应合理协调增绿与添彩的关系,大力营造色彩斑斓的秋色叶植物景观。根据崇明的生境特征和秋色叶植物的习性,推荐适宜的地带性秋色叶树种、国外引进树种及品种以及秋色效果明显的观花植物,为提升崇明岛秋色叶景观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总体布局 精品园以春夏季景观为主,兼顾四季景观。该区为植物园中地势最为平坦的地块,也是主要的游人集散地。与园中其他专类园所展现的自然植物景观不同,该区以独特的设计手法强调了人为因素在大地景观中的作用,无不体现出园林之精品。  相似文献   

6.
《辽园》叠石水系与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辽园》自然、粗旷、活泼而有韵律的叠石水系及富有北方特色的四季植物景观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园林》2017,(12)
<正>秋色景观是大自然最美的景致之一,也是季相变化的生动画面,更是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植物景观。作为都市人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通过优良秋色植物推广应用与植物造景,营造色彩斑斓的高品质秋色植物景观,已经成为提升绿地质量和品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春景秋色"植物景观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秋色叶树种引进城市绿地,尤其是国外的一些优良品种,如红花槭、银槭、复叶槭、挪威槭、北美枫香、纳塔栎、红栎、沼生栎、金叶皂荚、密实卫  相似文献   

8.
胡海鹰 《中国园林》1991,7(4):24-26
春好轩是清·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的园中之园,在恢复园景,进行植物配置时,力求遵循该园的历史功能和特点,以“恒春”为立意,突出秋色.并充分考虑园内外各景区间的关系,建设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上海16个区68条道路的植物种类,分析植物应用现状、不同季节和月份道路景观特征等,为上海道路树种发展方向及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8条道路共调查到107种植物,道路景观季相分明,“春景秋色”特点突出,但冬季植物景观观赏效果欠佳;观花植物以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色叶植物以乔木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分类园现状分析,总结分类园规划常用分类系统自身特点及局限性。以晋中市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分类园为例,进行分类园景观营造分析。从分类系统选择、植物收集、展示面积计算、景观空间营造和植物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对分类园规划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规划科普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分类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定瑞 《园林》2006,(11):41-41
居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的空间,其中园林绿地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重要场所。进入秋季后,随着温度和湿度降低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居住区绿地的园林植物呈现了迷人的秋色。植物的季相变化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感官需求,同时也营造了温馨的生活环境,使闹市的居民重返自然而得到身心享受。居住区内园林植物的种植应选择适当的种植地点、种植方式和树种之间的搭配,充分考虑到所选树种的四季景观效果,增强季相变化,以达到植物的个性美和群体美,从而形成园林景观。而从9月到11月观花的木本植物相对较少,因此,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结合秋季色叶树种和观果植物的应用,和花卉一起形成秋色。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5、6标段植物景观设计在充分分析总体规划方案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植物的栽植类型、空间分布,空间的尺度、形态,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植物景观空间与地形、水体、建筑及园路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与比较,形成了植物景观的整体结构,并逐步完成植物景观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植物景观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该景观的形成凝聚了设计团队的智慧,业主方精心的养护等工作也对景观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了如今植物景观四季斑斓、空气清新健康的森林公园,使其获得了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园林》2012,(10):11-11
当你走出家门,时刻都能享受到今天园林绿化的成就.街区内植物的定期养护管理、公共绿地中四季不同的景色、公园中参天的古树、一些特色景观的兴建等,这些都蕴含了最新的科研信息技术:利用绿化信息资源化管理,为养护管理提供依据;新优树种的培育与推广有助于营造变化的春景秋色;对古树的保护复壮,承接了城市绿化的脉搏;针对专类植物的系统研究,为市民呈现了别样植物园.正是科研人员的开拓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带给我们丰富多样、协调统一、四时有景的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14.
胡永红  黄卫昌  胡真  王大文 《园林》2002,(10):18-20
秋色意境 在植物的季相景观中,秋天是富于色泽、成熟和伤感的季节.有花、叶和果实.如"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有在诗人脑海中泛起的无限的忧思,"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相似文献   

15.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畅春园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既因地制宜地使用北京乡土植物,也引种了南北方的观赏植物,同时注重生产性植物的运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畅春园四季之景各异,植物与建筑和山水结合凸显文化性,强调空间感;在植物文化意境方面,楹联匾额中的植物文化反映出士大夫文人品格,整体则体现出江山永固、君怀天下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王华胜 《中国园林》2012,28(2):71-75
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形成、景观价值为依据,围绕西湖申遗的原则和理念,阐述对西湖三潭印月的保护整治.以尊重历史原貌、最小干扰为原则,通过梳理岛内建筑、恢复传统的空间关系与建筑格局,整合管理用房、减少游船码头,保护历史文物、建立动态监测平台,修缮建筑,还原九曲桥与园路的村质和形式,保护古树、恢复特色植物等方法,对岛内建筑、曲桥与园路、植物景观,文物等进行保护与修缮.  相似文献   

17.
定位以风景旅游为主要功能之一的深圳市仙湖植物 园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风景林,其质量高低对深圳市和仙湖植物 园的景观风貌优劣产生重要影响。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相关调查 方法分析和评估风景林的群落演替趋势、结构稳定性、景观动 态变化等。研究结果显示,仙湖植物园风景林呈现退化趋势、 群落结构简单、乔灌木断层现象严重、植物多样性低、植物群 落中缺乏潜在优质的演替建群树种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仙湖植 物园风景林的景观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仙湖植物园风景 林景观质量更新的原则和策略、目标与措施、建群树种选择及 群落的构建模式,以期为仙湖植物园及其他风景林提质更新提 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花卉主题园是现代园林中非常流行且能够突出特定花卉主题的观赏性游园,旨在以植物景观本身突出花卉的主题。八仙花花朵硕大繁密、花色丰富多变、花期长、株型优美,是著名的园林景观植物,但目前国内外将八仙花单独作为一种主题花卉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与原则,重点阐述了品种选择、微地形塑造、旱溪生境营建、植物配置等景观营造关键技术,以期为花卉主题园的建设及八仙花的景观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彦平 《山西建筑》2012,(23):227-228
针对平遥环古城墙景观现状的改善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古城人文自然景观现状入手,以保护古城,改善环古城墙周边景观生态效益为重点,从地形处理、园路建设、配套管网和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对植物造景及乔、灌、花、草等植物季相的搭配、苗木的栽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使古城景观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展园是每届园林博览会园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展园的景观控制是困难和容易被忽略的.为了达到精品目标和更好的景观效果,增加重庆园博园展园控制性规划环节,总结往届园博园展园建设经验,顺应园博园基地的地形条件,形成展区、展园的空间格局,建立展园控制体系.通过展园控制性规划与实施情况的对比,发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出展园景观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