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侧重从电源侧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种发电形成互补运行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限电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实现电力稳定送出,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总结了多能互补的内涵及构建原则,梳理了首批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多能互补项目不同模式的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从风光资源的评估、新能源场址规划、总装机容量及最优电源配比、储能的优化配置、保障安全稳定的协调控制技术及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指标等方面提炼出适合多能互补项目建设推广的一般流程及开发模式,最后从顶层设计、市场机制、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总结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能互补技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国内主要沿海港口为对象,聚焦港区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开展多能互补技术标准研究,基于系统工程学方法构建港区多能互补标准体系,利用港区承载的可再生能源自然禀赋与清洁能源应用,通过多能互补技术的能源结构优化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确定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共安排23个项目,其中,终端一体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6个。业内专家表示,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弃光弃风弃水等问题,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合理发展,但受制于多种因素制约,其成效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由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组成的能源"金三角"和新疆等西北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典型富集区,承担了我国能源供应的重任,同时也因其生态环境的脆弱而面临着"大开发"与"大保护"统筹发展的难题。新时代下西北地区如何通过能源革命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级和水平,是西北地区能源发展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西北地区资源、产业和区域优势与挑战的基础上,结合能源革命要求,提出西北地区实施能源革命应战略定位于国家多能融合技术示范基地、国家煤制燃料战略储备基地和国家综合能源供应基地,多能融合是实现西北地区战略定位的有效路径。建议围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及耦合替代,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和低碳化、智能化多能融合三条主线,推进六项融合示范举措,共同实现以多能融合为特征,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的能源革命"西北方案"。  相似文献   

5.
2035年前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应立足基本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本文从能源总量、能源结构、综合能效、能源科技、体制机制、能源安全六方面阐述了我国能源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内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涵盖煤炭兜底保障作用、能源消费增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油气供给安全、核电发展立足自主、氢能和储能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等。着眼2035年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4个阶段的战略目标。研究建议,各环节全面落实节能优先方针,继续实施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站位全局谋划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加快低碳转型并统筹构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  相似文献   

6.
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区域能源规划是当前实现城市低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以重庆某新区为例,分析规划区能源需求,根据可再生能源分散性,域性特点,对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分析其节能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工业的转型发展,发展能源领域新兴产业是立足我国国情现实,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技术创新驱动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界定的"能源新技术"不仅涉及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领域,而且涵盖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能源传输以及终端用能等领域,是具有突破性或颠覆性的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的范畴与定位,分析了当前国内外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判了面向2035年的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与技术方向,详细论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提出:我国应着重发展先进燃煤发电、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核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等10个领域41项能源新技术;建议设立9项工程科技攻关项目、1项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重大工程以及河北雄安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两个能源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完善能源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入节能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调整为"能源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的能源技术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其特征表现为利用主体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利用方式从热力循环为主向光伏、燃料电池等非循环技术转变,利用目标从以效率为主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多目标并举转变。在这场能源变革中,任何单一的能源形式与能源技术都难以独自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多种能源的互补与多种技术的协同,而传统能源需要审时度势,重新找到自己在未来新型能源系统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雷超  李韬 《发电技术》2021,42(2):207-217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因其绿色、灵活、来源广泛等特点,将在可再生能源占主导的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决定氢能产业大规模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低廉、高效的原料来源和储运。为此,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储氢运输2个方面,对实现氢能清洁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欧洲和日本作为氢能利用的领先国家在氢能发展方面的一些思路与进展,也对氢能的成本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我国氢能发展的趋势,对于未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健全法规与政策体系;重视氢源供应及储运的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各类氢能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硅谷》2014,(4):I0005-I0005
正据上海证券报,国家能源局2月13日印发《国家能源局2014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再次提及今年要加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监管。随着国家加大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迎来快速发展的第二季,相关公司的业绩也出现明显改善。业内人士认为,在内外环境共同向好的情况下,风电行业景气拐点已现,且复苏态势正在逐步增强。国家能源局发布2014年能源电力市场监管工作通知,要求今年要进一步深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监管。关注发电利用小时数及重点地区弃风、弃水、弃光情况,加强风电  相似文献   

11.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全球地缘政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综合高效利用国内能源资源、控制和减少油气进口规模、保障能源安全,仍是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梳理了能源安全概念的演变历程、国外代表性的能源安全战略,从"发展可持续、供应有保障、科技有支撑、经济可承受、体制有保障"5个维度研究界定了能源革命条件下我国能源安全的新内涵;在此基础上研判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并提出相应战略构想。研究表明,稳定传统能源生产,保障进口油气供给安全,实施多能互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科技水平、加快能源科技创新合作,完善能源发展体制机制,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要举措。最后从顶层设计与规划、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新能源科技创新研发、能源对外合作深化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能源革命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实施需要与地区发展战略相结合,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本文运用Kaya恒等式,将中部地区崛起的能源消费需求分解为生产性、生活性两部分,考虑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能源效率、人均收入、生活能源等驱动因素,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能源需求情景,据此分析能源革命背景下的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路径的延续,中部地区5个省份的能源需求量将持续上升,2035年能源需求总量约为8.4×10~8~1.01×10~9 tce;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将助力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支持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拐点等目标。针对性提出发展建议: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多能互补体系;加大能源体制改革,实现区域能源共济。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各个城市加速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的多能互补和梯级利用项目建设,以响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号召,探索建立区域综合能源服务机制。但当前能源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和智慧能源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能源运行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和数字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文件中提出:应“加强测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推进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近39%。规划还提出,破解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弃水弃风弃光等难题。2020年发电装机6.8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规划提出,到  相似文献   

15.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发电方式,兼具效率高、排放低、安全无噪音等优点,是分布式供能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燃料电池既可以利用传统煤炭、天然气,也可以融合可再生能源实现削峰填谷。在传统煤电领域,散煤的利用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直接碳燃料电池技术,有望解决散煤利用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的问题。联合天然气管网,基于燃料电池的微型热电联供系统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相比传统的热电分供模式可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电解池作为燃料电池的逆过程,可将可再生能源富余电力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实现"三弃"电力的有效转化,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应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多种风电利用技术也伴随而生。从我国风电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综述并对比了我国集群风电并网运行、风电与其他能源互补、风电的大规模直接利用及分布式风电接入与控制等技术现状,指出我国风电向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促进多能互补利用技术推广、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风电利用技术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后从加强新能源激励政策、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风电并网与技术标准建设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具有绿色、低碳和高效等典型特征,已经成为国内外能源领域研究与发展的重点。论述了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特征、系统主要构成与关键技术等,并以国内某典型科技创新园为例,分析其负荷需求和资源禀赋,开发了"五化一体"综合供能实施方案。该方案以燃气分布式、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污水源热泵和储能为供能主体,构建了电力、热力、冷煤水、燃气和中水等能源网络,并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供能系统的优化运行,满足不同用能主体用能需求。最后,针对我国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新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促进能源转型,泛在电力物联网与综合能源系统概念应运而生。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广泛互联能源设备、可控负荷、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等,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传感器网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维度态势感知、全时段优化控制、多主体友好互动。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对多能流进行多级利用和整体调度,能有效改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难”的问题,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泛在电力物联网和综合能源系统,二者相辅相成,可形成包含多能流、大数据的能源互联网体系。泛在电力物联网与综合能源系统将成为能源及电力工业发展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风电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仅次于煤电和水电,正在实现从补充电源向替代电源的转变,未来有望在能源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为实现未来我国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目标,促进风电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实现我国风电高效利用,阐述了我国目前风电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大规模风电集群控制与优化调度、风电综合利用、多能互补利用、分布式接入与控制等几个技术方向,提出了未来我国风电高效利用的技术趋势,从风电与大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市场机制建立、行业管理和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促进风电高效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光伏+热源模式"对于清洁能源的利用及优化取暖方式,通过多样化能源互补,满足热源需求。采取空气源热泵、锅炉、地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等辅助设备,形成太阳能与空气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电能、燃气等多能互补的取暖模式。结果表明采用蓄热、蓄电等蓄能方式,夜间利用谷电取暖和蓄能,白天使用所蓄能量取暖,可以降低取暖运行费用,确保满足农村地区取暖需求。可以得出"光伏+热源"的模式推广能够有效利用清洁能源实现取暖及节能减排降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