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浓香型油脂的生产中油料烘烤温度是影响产品风味的重要因素,为了对浓香油莎豆油的产品开发和工艺条件优化提供支持,采用不同温度对油莎豆进行烘烤并压榨制取浓香油莎豆油,对油莎豆油的多个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明确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风味及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莎豆经140、150、160、170、180℃烘烤25 min后榨取的5个油样的酸值(KOH)为1.36~2.31 mg/g,过氧化值为1.60~2.24 mmol/kg,维生素E含量为177.82~207.14 mg/kg,甾醇含量为208.73~230.01 mg/100 g;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但随温度升高反式脂肪酸含量从未检出升高至0.029%,3,4-苯并\[a\]芘(BaP)含量从1.06 μg/kg升高至1.66 μg/kg,多环芳烃(PAH16)含量从63.67 μg/kg升高至72.50 μg/kg,3-氯丙醇酯均未检出;随烘烤温度升高,5个油样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分别为60种16.46 mg/kg、87种33.07 mg/kg、81种22.36 mg/kg、78种17.71 mg/kg、57种21.78 mg/kg;150℃烘烤时油莎豆油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最为丰富;赋予浓香油莎豆油烘焙坚果味等正面风味属性的主要为杂环类物质,包括2,5-二甲基吡嗪和2-正戊基呋喃,其中2,5-二甲基吡嗪在140℃时的油莎豆油中未检出,之后随烘烤温度升高,在杂环类物质中的占比从烘烤温度150℃时的24.16%升高至烘烤温度为180℃的34.06%。综合油莎豆油风味、安全品质、营养品质和质量指标,浓香油莎豆油生产中以烘烤温度不超过 160℃、烘烤时间不超过 25 min 为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剂法从烘干的澳洲坚果仁中提取仁油,先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再通过红外、气相和液相色谱法对坚果油的红外特性、脂肪酸组成、生育酚、磷脂、甾醇进行分析,并通过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综合评价澳洲坚果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水剂法提取的澳洲坚果油的过氧化值、酸价、碘值、皂化值、折光率、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分别为0.59 mmoL/kg、0.28 mg KOH/g、74.21g/100g、198.78mg KOH/g、1.466 8、0.36%;红外谱图显示澳洲坚果油具有坚果油的特征吸收;脂肪酸分析发现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45%,其中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17.25%和61.44%;甾醇含量为55.51 mg/100g;总酚酸含量为31.87 mg/100g;磷脂和生育酚均未检出;澳洲坚果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11.44h,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达89.84%,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澳洲坚果叶片为原料,以总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利用传统溶剂浸提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澳洲坚果叶片酚类物质提取工艺条件;以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为阳性对照,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叶片酚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提取温度60℃,料液比1∶60(g/mL),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总酚提取量为1 176 mg/100 g。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叶片总酚与Trolox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7.23、10.15 mg/L;当澳洲坚果叶片总酚浓度和Trolox浓度均为200 mg/L时,FeSO4当量浓度分别为2.40、1.72 mmol/L。由此可知,澳洲坚果叶片酚类物质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澳洲坚果果仁为原料,制备真空油炸产品。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进行真空油炸工艺优化;以原料果仁为对照,测定真空油炸果仁含油率、酸价、过氧化值、色差与感官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冷冻温度、真空油炸温度、真空油炸时间和真空度对澳洲坚果果仁的口感和风味品质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澳洲坚果果仁真空油炸最佳工艺条件:冷冻温度-24℃、真空油炸温度113℃、真空油炸时间58 min、真空度-0.095 MPa,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澳洲坚果果仁香味浓郁、口感酥松,感官评分为95.90分,酸价、过氧化值分别为0.23 mg/g、0.14 g/100 g,在低水平范围内,符合LY/T 1963-2018的标准要求。因此,真空油炸工艺极显著提高了澳洲坚果果仁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澳洲坚果青皮为原料,研究了澳洲坚果青皮多酚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澳洲坚果青皮多酚提取工艺,并以Trolox为对照,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90 min、料液比为1∶50(g/m L)、提取温度为50℃、乙醇体积分数为40%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澳洲坚果青皮多酚提取量达到(1027.47±10.76)mg/100 g。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澳洲坚果青皮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4.13、112.94 mg/L,且其总抗氧化能力约为Trolox的1.7倍。由此可知,澳洲坚果青皮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用于制备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澳洲坚果的出油率,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提取其油脂,优化温度、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等工艺参数,并分析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 min、料液比1∶5 g/m L、萃取4次,该条件下澳洲坚果油得率可达80.7%。所制备的油脂品质好,可省去大部分精炼工序;脂肪酸组成以油酸(58.99%)和棕榈油酸(17.59%)为主,并含少量的棕榈酸(9.29%)和硬脂酸(4.15%)。上述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提取澳洲坚果油脂具有操作温度低、产品质量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热榨澳洲坚果油为原料,以酸价、过氧化值、K232值、K268值和氧化诱导时间为氧化稳定性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研究60℃下不同储藏阶段澳洲坚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研究储藏期间脂肪酸组成和总酚、总甾醇等脂质伴随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酸价从0.36 ± 0.05 mg KOH/g升高至1.78 ± 0.09 mg KOH/g,升高4.94倍;过氧化值从0.0047 ± 5.72 × 10-5 g/100 g升高至0.0196 ± 2.52 × 10-4 g/100 g,升高4.17倍;K232值从0.41 ± 0.01升高至0.47 ± 0.01,K268值变化不明显;氧化诱导时间从4.37 h下降至2.59 h,缩短1.68倍。储藏过程中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未发生变化;总酚含量从33.45 μg GAE/g减少至20.94 μg GAE/g,减少1.59倍;总甾醇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因此,澳洲坚果油储藏过程中,品质和稳定性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多酚在澳洲坚果油中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虽然澳洲坚果油的氧化稳定性逐渐降低,但较大豆油、菜籽油等其他植物油相比,其仍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这些结果有助于澳洲坚果油的开发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盐焗鸡卤汁分离鸡油为原料,研究了卤汁分离鸡油的碱炼脱酸工艺过程,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超量碱0.13%,碱液浓度16.18%,碱炼温度49.26℃,碱炼时间20 min,搅拌速率90 r/min.采用上述脱色条件,所得盐焗鸡卤汁分离鸡油的酸价(AV)从3.68 mg KOH/g降至0.042 mg KOH/g.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木瓜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木瓜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木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野木瓜籽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野木瓜籽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提取剂、料液比1∶5、超声温度3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210 W,在该条件下野木瓜籽油产率为28.27%;所得野木瓜籽油色泽呈金黄色、澄清、透明度高、有野木瓜的芳香味,产品品质较好,相对密度(d~(20)_4)0.896 9±0.01,折光指数(20℃)1.466 5±0.01,皂化值(KOH)(182.0±1.87)mg/g,碘值(I)(90.0±0.55)g/100 g,酸值(KOH)(2.7±0.02)mg/g,过氧化值(0.018±0.03)g/100 g,其酸值和过氧化值指标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精炼光皮树色拉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皮树色拉油的精炼工艺.通过磷酸-乙醇工艺,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得到:在加磷酸量1.0%,温度为85℃,加热30min,乙醇:毛油=0.8:1(mL/g),萃取2次的情况下,对毛油起到了很好的脱色、脱酸、脱胶的效果,经过进一步精炼,光皮树油的色泽由Y30 R8.5降到Y30 R2.8,酸值由13.21(KOH)/(mg/g)降到0.15(KOH)/(mg/g),产品质量完全达到色拉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无患子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运用气相色谱分析无患子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 h、提取时间8 h、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无患子种仁油平均提取率为43.31%;无患子种仁油的酸值(KOH)为4.132 mg/g,皂化值(KOH)为190.26 mg/g,碘值(I)为102.36 g/100 g;无患子种仁油主要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63%。  相似文献   

12.
研究牡丹籽毛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牡丹籽毛油的最佳萃取脱酸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溶液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3 次、料液比1∶2.5(g/m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脱除率为93.12%,脱酸得油率为83.23%;牡丹籽油的酸值由10.18 mg KOH/g降到0.70 mg KOH/g,仍然保持牡丹籽油特有的清香味,达到后续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茶叶籽油的分子蒸馏脱酸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刮膜转速、预热温度为因素,以酸值和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对茶叶籽油分子蒸馏脱酸工艺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在真空度0.5~2.5 Pa、冷凝温度20℃条件下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130℃,进料速率1.7 mL/min,刮膜转速110 r/min,预热温度6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叶籽油酸值(KOH)为0.38 mg/g,氧化诱导时间为1.73 h,脱酸率达92.49%。与传统碱炼脱酸工艺相比,分子蒸馏脱酸工艺在脱酸的同时,还能提高茶叶籽油中生育酚与植物甾醇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水剂法提取澳洲坚果油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料水比、浆液pH值、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和离心转速对提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3g/mL、自然pH 6.4、提取时间1 h,离心转速4 800 r/min,在此条件下提油率可达67.50%。采用水剂法得到的澳洲坚果油色泽浅黄透明,具有澳洲坚果香味。澳洲坚果油理化特性结果表明,pH条件对水剂法提取油品质有一定影响,水剂法提取油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皂化酸解工艺,对斑点叉尾鮰鱼内脏油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并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以K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作为影响因素,脂肪酸酸值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模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KOH浓度0.22mol/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40min,预测脂肪酸酸值KOH为196.78mg/g,实际脂肪酸值KOH为195.92mg/g,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南瓜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南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5、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南瓜籽提油率为89.12%;所得南瓜籽油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18.84%)、亚油酸(40.17%)、油酸(29.38%)、硬脂酸(10.67%)和花生酸(0.93%);其理化指标为碘值(I)124.5 g/100 g、酸值(KOH)1.6 mg/g、皂化值(KOH)188.5 mg/g、相对密度0.915。  相似文献   

17.
高酸值米糠油萃取脱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晔 《粮油加工》2005,(12):48-49
对高酸值米糠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以95%乙醇为溶剂、萃取温度30℃、油和溶剂比为1∶1.8(w/w)的条件下萃取3次,可将米糠油酸值从31.02(KOH)/(mg/g)降至4.52(KOH)/(mg/g),通过碱炼可进一步降低酸值至0.23(KOH)/(mg/g)。该工艺可大幅降低脱酸过程中的炼耗,经蒸发脱溶后可直接获得副产品脂肪酸。  相似文献   

18.
探讨油茶籽油用于注射用油的精炼加工方法。精炼工艺参数设定为:碱液质量分数3.65%~8.07%,超碱量0.2%,常温碱炼,碱炼时间20 min;2.3%~2.8%活性白土与0.59%活性炭混合脱色,脱色时间20 min,脱色温度90℃;脱脂温度1~2℃,脱脂时间24~40 h;脱臭温度200~230℃,脱臭时间20~40 min;过滤机孔径0.5~1.0μm。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毛油酸值(KOH)为7 mg/g时,精炼率达到88%~89%。实践结果表明:生产的注射用油茶籽油符合国家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面粉与澳洲坚果粕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奶粉、白砂糖、坚果油等辅料,通过面团揉制、擀压、模具成型、烘烤等工艺,加工出了营养丰富、色泽淡黄、香味浓郁、口感酥脆的澳洲坚果饼干。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澳洲坚果粉50%、油脂8%、白砂糖45%、奶粉10%、小苏打0.4%、食盐0.4%、碳酸氢铵1%、鸡蛋10%、水适量,最佳焙烤温度为上火180℃、下火为150℃。  相似文献   

20.
以白果粉为原料、丁烷为亚临界萃取溶剂、白果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萃取白果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白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度40℃、每次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次数3次、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白果出油率为96.16%。亚临界萃取的白果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其相对密度为0.922 5,折光指数为(20℃)1.473 7,酸值(KOH)为1.95 mg/g,碘值(I)为156.62 g/100 g,过氧化值为1.46 mmol/kg,皂化值(KOH)为181.19 mg/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白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是油酸(30.25%)、亚油酸(50.04%)、棕榈酸(8.28%)、5,12-十八碳二烯酸(2.34%)、9-十六碳烯酸(4.41%)和5,11,14-二十碳三烯酸(4.6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9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