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传统村落代表的是《德里宣言(2017)》中提及的"小型的、日常和实用的遗产",它所肩负的使命不同于历史文化名村这类"不朽和杰出的遗产"。然而,囿于现实工作条件,对村落中物质性遗产的过度关注以及解构化工作思维,导致保护成效与保护初衷渐行渐远。该文以党家村现象为例,重新审视了传统村落中四项遗产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后,强调:以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保育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工作重心不应放在作为文化解译与表征的物质空间和仅为文化片断的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上。传统村落作为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组成要素之间互动共生。传统村落的保护应以这个有机整体的健康延续,即活态传承为根本目标。最后,以日本合掌村为例,提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育,人与空间、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等应为下一阶段传统村落保护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差别,指出遗产村落是动态变化的活态遗产;基于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日本街区保护型社区营造案例的实际考察,提出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笔者认为过于泛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在长效上有损于遗产村落的真实性与人地关系,指出:(1)遗产村落的保护目标应转变为维护人地关系;(2)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主体应转变为本土社区;(3)遗产村落的形态意象应转变为演化的乡土风格;(4)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手段应转变为动态反馈的多次局部设计优化。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活态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夏青  罗彦  张兵 《规划师》2021,37(10):26-33
目前,无论是在乡村社会治理还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领域,将遗产保护方法与社会治理机制相结合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文章旨在就当代传统村落保护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认识路径,即聚焦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整体风貌格局、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研究保护措施的同时,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会治理内在系统的关联,通过构建村民主体、企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高路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运用保护—发展—保护的技术思路,注重文化遗产特征识别,梳理资源保护对象,从历史悠久性、保护完整性、建筑乡土性、环境协调性和文化传承性五个方面对村落价值从进行全面评价。结合遗产价值保护和村民生活生产及发展的诉求,以有效的规划行动为宗旨,采用"一图一表"有效、简洁、直接、可操作的保护、控制和引导方法,来实现高路亭的保护发展。同时通过图表有效保控的方法,为其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徽州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保护重点缺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村民访谈的方法,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产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四个环境层面对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此优化村落保护机制,丰富产业发展模式,创新遗产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农耕文明留下的伟大遗产,也是历史记忆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承载着广大乡村村民的情思乡愁。文章以滁州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法,对滁州市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滁州市传统村落活力不足,空心化严重;古建易损,保护意识不强;财政紧张,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根据滁州市实际情况和条件,从完善相关责任机制、确保资金支持到位、发掘村落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文化旅游、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积极培养相关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对策,为滁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文化遗产不同的产生和延续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作为东方文化体系的重要代表,中国村落遗产的评价与保护却缺乏从自身特点出发的考量,更多地遵从西方主流价值观影响下的遗产保护理念。从历史文化名村到最新的"传统村落"等各类村落遗产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西方"物质真实"理念下的产物,而对居民社会组织、传统工艺技术、组织施工方式、日常生活需求等活态文化的重视不够。对比亚洲"文化真实"语境下的遗产保护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村落遗产的评价标准有必要在非物质文化、文化活态性、技术标准的传统性及面向未来的过程性4个方面进行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反思我国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引入自组织保护的理念,对比传统村落保护的"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种途径,提出传统村落保护的动力应来源于村民的自身需求和主动参与,要实现传统村落的合理保护必须坚持村民的行为主体地位。并通过对浙江兰溪传统村落村民意愿的调查分析,找出村民意愿中影响自组织保护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论证传统村落自组织保护的实施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有乡村文化"活化石"之称。面对传统村落的逐渐衰落乃至消失,近年来,传统村落遗产数字化保护受到政府、学界和业界的重视。但目前数字化保护手段多以博物馆、网站等陈列、展示为主,难以满足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需要。本文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从功能分布、数据结构、模块构建、技术支持及实施主体等方面,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和路径,同时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平台构建与功能拓展提供新的视角,为传统村落遗产管理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传统村落活化并且展示新作为,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趋势。本文以五台山佛光寺和闫家寨村为例,从村落风貌与历史建筑的协调、适应,传统村落发展对旅游体验的提升,基于古建筑旅游的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整体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明了古民居村落韩城党家村的建筑及村落布局特点,分析党家村存在的火灾隐患,提出对古民居村落的防火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地方省市政府的支持,也更需要村镇和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如何用有限的村镇与村民的经济和技术能力参与现阶段的传统村落保护,是当前保护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以皖南地区为例,提出构建保护协会机构、诠释村落文化特色、建设村落文化交流中心、组织村落环境整治和区域联动5个方面,引导村镇和村民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古民居村落韩城党家村的建筑及村落布局特点,分析了党家村存在的火灾隐患,提出了针对于古民居村落的防火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方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完善。本研究承接了学界前沿对于村民主体性的呼吁,利用基于村民视角的认知地图,对村落整体空间进行了生活性空间赋值评价。并进一步对生活性空间进行分类,为依据村民集体记忆开展本土化、特色化的乡村保护规划提供思路。同时,研究组通过更多的保护实践对研究过程及方法进行了反思和优化,完善和推广了以村民认知地图为研究方法的村落空间保护价值评估模式,协助丰富村落保护导向、深化村民共同缔造,为走向新时代的乡村保护及复兴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5.
许枫  童宇辉 《浙江建筑》2024,(1):96-100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对于展现当地建筑艺术和村镇格局,反映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具有极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伴随着城镇化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日渐式微的困境。在此,通过对嘉兴传统村落的建筑实体、生态系统、文化遗产等整体价值评价和核心价值提取,为各类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赣东东乡县段溪艾家古村建筑风貌完好,文化历史悠久,是明代文学家艾南英的故乡。该文以段溪艾家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格局、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角度出发,通过查阅艾氏族谱及历史文献资料、走访当地村民以及进行古建筑调研的方式,阐述了赣东地区的传统村落建筑及历史文化价值。为今后赣东地区名人故居古村落研究及进一步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专家观点     
正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复兴之履"日前,在浙江松阳县传统村落北乌井村和酉田村召开了一场"复兴之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各界的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认识、问题与对策""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作为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基所在。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中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建设方式愈加普遍,传统村落的乡土风貌受到严重破坏,村落数量也急剧减少,历史文脉被切断。此外,落后的生活条件难以满足村民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大量的人口外迁使传统村落失去了活力。文章针对当前保护困境,立足于在地文化经济、空间、情感及社会四种属性的现状解读,从文旅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文化认知提升及传承主体培育四方面入手,提出基于在地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方法,以此实现经济振兴、人居环境改善与乡土文化复兴,从而助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再结合鄣吴村规划实践探析保护方法的实施路径与效应,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思路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与人居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作为关中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格局完整、布局紧凑、规模适中、文化氛围浓郁、民俗活动丰富等特点。本文首先以文脉传承为视角,对传统建筑文脉的内涵及概念进行溯源研究,提出建筑文脉的构成要素。其次以保存完好的党家村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群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和装饰细部三个方面对建筑文脉要素进行分析与提取。再其次从党家村的保护与发展和关中地区村落规划建设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关中传统民居建筑文脉要素的现代化应用策略。希望避免文脉传承过程中因简单模仿而导致的"失真"与"失意",起到保护与活化民居建筑,发展和弘扬地域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作为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综合体,目前对其保护和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本文以西藏林芝地区错高村的保护与发展为例,在对我国传统村落现状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存在的自我意识和开放意识,并将两种意识所包含的内容做深入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在两种意识的作用下,传统村落需要严格保护及控制、传承及发展的内容,以期突破目前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提供一种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