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提取金花葵籽油,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金花葵籽油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金花葵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对金花葵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金花茶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20 min,金花葵籽油得率为(22.9±0.2)%;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6.12%,其中棕榈油酸0.58%、亚油酸35.65%和油酸39.89%。超临界CO_2萃取可作为萃取金花葵籽油的有效方法,金花葵籽油可作为食用保健油开发。  相似文献   

2.
以怀远石榴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得石榴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粉碎度为自变量,石榴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萃取工艺,并对石榴籽油的理化指标与体外抗氧化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0 MPa、萃取温度50.0℃、萃取时间103.0 min、粉碎度60.0目,在此条件下怀远石榴籽油得率为19.4%;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的石榴籽油酸值低,过氧化值与皂化值小,对DPPH·、ABTS~+·以及O_2~-·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以西兰花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西兰花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萃取时间和粉碎粒度对西兰花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并确定了超临界CO_2萃取西兰花籽油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西兰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西兰花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4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 h、CO_2流量7 BV/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西兰花籽出油率为24.03%。西兰花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芥酸(58.26%)、油酸(23.76%)、亚油酸(8.99%)、棕榈酸(3.5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36%。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超临界CO_2萃取三叶木通籽油的品质,运用微波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微波预处理工艺条件及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时间90 s、原料粉碎粒度80目、原料水分含量7. 0%,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 5 h,在此条件下三叶木通籽油提取率高达95. 3%。该工艺条件下所得三叶木通籽油品质较高,总黄酮含量高达137. 3 mg/kg。  相似文献   

5.
以莴苣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一次性投料量、粉碎粒度对莴苣籽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莴苣籽油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莴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次性投料量50 g,粉碎粒度24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6 L/min和萃取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莴苣籽油得率为17.92%。莴苣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56.420%)、油酸(22.562%)、棕榈酸(7.79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682%。  相似文献   

6.
以石榴籽为原料,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石榴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石榴籽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石榴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80 min,分离釜Ⅰ温度60℃,压力10 MPa,分离釜Ⅱ温度35℃,压力6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为18.6%。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6,(7):50-54
进行超临界CO_2法提取山茱萸籽油的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法提取山茱萸籽油的工艺条件。经优化后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1.5 MPa、萃取温度37℃、萃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山茱萸籽油得率为39.85%。为山茱萸籽油的提取方法及山茱萸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高效地提取奇亚籽油,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奇亚籽油最佳工艺条件,考察物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奇亚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奇亚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60目、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 h,奇亚籽油萃取率为85.50%。奇亚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8.22%,其中亚麻酸高达69.86%。抗氧化实验表明,奇亚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也显示出一定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甜瓜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 h,CO2流量8 L/min,甜瓜籽粉碎粒度24目。在最佳条件下,甜瓜籽油得率为29.34%。利用GC-MS对甜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甜瓜籽油共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87%)、硬脂酸(5.57%)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64.29%)、油酸(16.64%)为主。  相似文献   

10.
芜菁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芜菁籽油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芜菁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1.65 MPa,萃取温度46.10℃,萃取时间80.40 min,在此条件下芜菁籽油得率为32.55%.芜菁籽油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0%,以棕榈酸(2.63%)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35%,主要以芥酸(47.18%)、油酸(17.53%)和亚油酸(8.43%)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对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三相分配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籽油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所得籽油乳化严重,得率最低仅为11.00%;三相分配法和超声辅助法所提籽油有异味,品质不佳,得率较水酶法高,分别为17.42%、29.40%;索氏提取法得率可达32.32%,但用时长;相比之下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引入等优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超临界CO2萃取三叶木通籽油最佳工艺:提取时间100 min,萃取釜压力28 MPa,萃取釜温度34 ℃,籽油得率37.01%。以最佳条件重复实验三次,三叶木通籽油最终得率为36.87%±0.08%。  相似文献   

12.
以百香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百香果籽油的工艺,并对百香果籽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百香果籽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53.1℃,萃取压力33.9 MPa,萃取时间3.6h,百香果籽出油率值为26.95%,所得百香果籽油具有较好的还原力,且呈量效关系,对DPPH·的清除能力达80%。超临界CO_2萃取百香果籽油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的百香果籽油具有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潜在可用的天然抗氧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苹果籽油,最佳萃取条件为超临界压力30 MPa,温度35℃,CO_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90 min,得率为21.73%;进行了苹果籽油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苹果籽油能够降低血清、肝脏组织中脂肪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具有抗氧化作用;进行苹果籽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证明无毒。  相似文献   

14.
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神香草精油的工艺,探讨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对神香草精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各因素对神香草精油得率影响程度是:萃取压力CO_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 MPa、温度40℃、CO_2流量20 L/h、萃取时间90 min,神香草精油得率为2.558%。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分别探讨压力、温度对苏籽油溶解度及得率的影响,利用Chrastil方程对不同萃取条件下苏籽油溶解度进行模型拟合,并利用GC-MS技术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和索氏提取得到的苏籽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并利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测定苏籽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苏籽油溶解度与得率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相同压力下,苏籽油溶解度与得率随温度增大而减小;在313 K,35 MPa条件下,溶解度S最大为16.68 g/L,并得到以温度(T)和CO_2密度(ρ)为相关因素的苏籽油溶解度模型方程;苏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且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苏籽油组分差异不大,超临界萃取与索氏提取得到的苏籽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22.66、27.76 mg/m L。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黄刺玫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黄刺玫籽粉碎粒度、水分含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_2流量、分离压力及分离温度对黄刺玫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得到超临界CO_2萃取黄刺玫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40目,水分含量5.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CO_2流量15 L/h,萃取时间2 h,分离压力8.5 MPa,分离温度4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刺玫籽油萃取率可达94.38%。对黄刺玫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VE、VA及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黄刺玫籽油酸值(KOH)为0.73 mg/g、过氧化值为0.026 g/100 g;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棕榈酸(3.57%)、硬脂酸(1.45%)、油酸(16.95%)、亚油酸(53.88%)及亚麻酸(24.0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4.89%;黄刺玫籽油中含有VE193.5μg/g、VA36.8μg/g及多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7.
以野生刺玫果的种子为原料,通过对现有超临界CO_2萃取设备进行改进,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野生刺玫果籽油得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Design Expert 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从而得到萃取过程最佳工艺:物料粉碎50目,萃取压力28.99 MPa,萃取温度55℃,解析压力8 MPa,CO_2流量34 L/h,萃取2 h,萃取率97.84%。针对在刺玫果籽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萃取后处理方法,并进行了中试放大试验,对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为后期工业化生产野生刺玫果籽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黑莓籽为原料,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黑莓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过程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分离压力12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达16.10%,其脂肪酸组成为软脂酸5.38%、硬脂酸3.53%、油酸13.70%、亚油酸60.48%、亚麻酸11.16%,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3 4%。  相似文献   

19.
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_2萃取罗勒子油得率的影响,进行了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罗勒子油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A(压力)C(时间)B(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0 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为3 h。在此工艺条件下,罗勒子油得率为17.05%。罗勒子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麻酸(85.76%)、棕榈酸(8.54%)和硬脂酸(5.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35%。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高效萃取牡丹籽油,先利用微波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牡丹籽油。固定微波功率800 W,采用正交实验得到微波预处理最佳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40 s,原料粉碎粒度100目,原料水分含量6.2%。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5 kg/h,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00 min。在最佳条件下,牡丹籽油萃取率高达98.55%。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直接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牡丹籽油相比,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