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五步蛇蛇油为基料油,通过向其添加不同质量比的蜂蜡与单甘酯制备凝胶油。探讨不同蜂蜡与单甘酯的质量比对五步蛇蛇油基凝胶油流变性、持油性以及硬度的影响,并对其结晶型态、结晶形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量单甘酯的存在(蜂蜡与单甘酯质量比8∶2)降低了五步蛇蛇油基凝胶油的黏度恢复值及硬度,促进凝胶油长枝状结晶的生成,增加α、β以及β'型晶体;随着单甘酯比例的进一步增加(蜂蜡与单甘酯质量比8∶2~0∶10),五步蛇蛇油基凝胶油析油率和黏度恢复值增加,长枝状结晶逐渐变短至消失,α型晶体逐渐消失;确定蜂蜡与单甘酯质量比4∶6为最佳比例,此时五步蛇蛇油基凝胶油的析油率为1. 8%,硬度为242 g,黏度恢复值为37%。  相似文献   

2.
以棕榈硬脂和棕榈液油为原料,开发适用于速冻食品的专用油脂生产技术及配方。将棕榈硬脂与棕榈液油按质量比1∶1复配,用于制备速冻食品专用油脂。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专用油脂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复合乳化剂(丙二醇酯与单甘酯质量比为1∶1)添加量为油质量的1%,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0 min,油水质量比5∶1。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专用油脂的乳化稳定性为92.2%。  相似文献   

3.
巴沙鲶鱼油由于其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是制备人乳替代脂的良好原料。根据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首先选择芝麻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以LipozymeRM IM为催化剂,通过在填充床反应器中酸解巴沙鲶鱼油,初步调节巴沙鲶鱼油中的棕榈酸、亚油酸含量及sn-2位棕榈酸相对含量,提高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酶法酸解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底物摩尔比1∶3(巴沙鲶鱼油与脂肪酸比),停留时间1 h,反应温度50℃。其次,通过模型指导下的油脂混合,调节酶法酸解产物的中碳链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油脂混合的条件为:酶法酸解产物与棕榈仁油、亚麻籽油、微生物油脂、藻油摩尔比为1∶0.1∶0.07∶0.007∶0.006。  相似文献   

4.
"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粉末油脂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的乳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喷雾干燥得到的粉末油脂进行了理化特性及贮藏稳定性评价.大麻籽仁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配比为蔗糖酯:单甘酯=9:1,乳化剂的HLB值为13.48,壁材用量为6.7%,明胶/麦芽糊精比为4:6,乳化剂用量为0.9%、大麻籽仁油与壁材比为3:4,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达到91.24%,粉末油脂产品含油率35.97%,表面含油3.15%,产品呈现乳白色表面光滑的球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调温和油脂组成对巧克力油脂(可可脂与全氢化棕榈仁油硬脂混合物)的相容性、巧克力的质构以及在20 ℃贮藏3 个月过程中起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可脂与全氢化棕榈仁油硬脂混合物未调温时随可可脂含量增加有明显的稀释作用,经调温后可可脂含量在30%~50%之间出现明显共晶;巧克力硬度受调温和巧克力油脂相容性影响显著。当巧克力油基中可可脂含量<50%,巧克力硬度随可可脂增加而降低;当可可脂含量>50%,经调温巧克力硬度显著增加而未经调温巧克力硬度较为恒定。20 ℃贮藏实验发现:未调温,巧克力可可脂含量越高,起霜越显著;调温后,样品可可脂含量在10%~50%范围内起霜程度降低,当可可脂含量>50%及纯全氢化棕榈仁油硬脂时,产品得到明显改善而无起霜现象。从巧克力的熔化特性和巧克力表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当可可脂含量>50%时,未调温巧克力引起起霜的机制是不稳定晶体向稳定晶体转化;当可可脂含量≤50%时,引起起霜的机制是可可脂与全氢化棕榈仁油硬脂较差的相容性,导致部分油脂迁移至表面重结晶。  相似文献   

6.
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冰  李次力  李宏涛 《食品科学》2004,25(4):102-106
本文研究了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以CMC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5%、壁材比(CMC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3、乳化剂含量为0.3%、红松仁油与壁材的质量比0.25~0.5时,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量(60%)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获得的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SA)变性淀粉与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黄原胶添加量为0.15%;乳化剪切速率为9 500 r/min,乳化时间为3 min,均质压力为40 MPa,均质次数为2次;进风温度为190℃,出风温度为85~95℃。用该法制备获得的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为白色均匀粉末,理化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将猪油与菜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以单甘酯为凝胶剂形成的混合凝胶油的性质,探讨猪油和菜籽油质量比及单甘酯含量对混合凝胶油性质的影响,以制备出低饱和脂肪酸、能够更好地部分替代猪油的菜籽油混合凝胶油。测定了混合凝胶油的流变性质、质构性质、固体脂肪含量以及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当猪油和菜籽油质量比为5∶5,加入8%的单甘酯时,混合凝胶油与菜籽油凝胶油相比凝胶性质更好,在常温下固体脂肪含量更接近猪油。  相似文献   

9.
选用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和氢化棕榈油(HPO)作为巧克力涂层的基料油,对两种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等温曲线和实测固体脂肪含量与理论固体脂肪含量的偏差曲线分析PMF和HPO的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PMF和HPO在脂肪酸和甘三酯的组成上相似,PMF和HPO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MF和HPO按照比例3∶7(质量比)混合可以作为巧克力涂层基料油配方。  相似文献   

10.
选用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和氢化棕榈油(HPO)作为巧克力涂层的基料油,对两种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等温曲线和实测固体脂肪含量与理论固体脂肪含量的偏差曲线分析PMF和HPO的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PMF和HPO在脂肪酸和甘三酯的组成上相似,PMF和HPO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MF和HPO按照比例3∶7(质量比)混合可以作为巧克力涂层基料油配方。  相似文献   

11.
旨在为全氢化硬脂在塑性脂肪、油凝胶等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开发依据和理论基础,全面分析硬脂组成对其晶体性质的影响。测定了全氢化棕榈仁油(HPKO)、全氢化棕榈油(HPO)、全氢化棉籽油(HCSO)、全氢化大豆油(HSO)、全氢化低芥酸菜籽油(HCO)、全氢化高芥酸菜籽油(HRO)、精炼漆蜡(LW)、可可脂(CCB)的脂肪酸与甘三酯组成、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研究硬脂的组成对其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HPO、HCSO、HSO、HCO均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HPKO以月桂酸和豆蔻酸为主,HRO以硬脂酸和山嵛酸为主,LW以棕榈酸和油酸为主,CCB以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为主;硬脂的甘三酯组成对其熔点有很大影响,CCB、HPKO的熔化温度较低,HSO、HCO、HRO的熔化温度较高;HRO虽然含有大量的山嵛酸,但其熔化温度低于HSO和HCO,这可能与甘三酯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油脂中高熔点甘三酯含量影响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相同温度下高熔点甘三酯含量高的油脂具有更高的固体脂肪含量,甘三酯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CCB晶型为β型,HPKO、HPO、HCSO为β′型,HC...  相似文献   

12.
巴旦木仁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巴旦木仁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的巴旦木仁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4.01%)、硬脂酸(2.72%)、油酸(23.95%)、亚油酸(34.76%)和亚麻酸(28.55%).巴旦木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7%,适合制备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13.
方怡婷 《中国油脂》2020,45(10):68-72
以油茶籽油为基料油,通过添加单甘酯与蜂蜡制备复合油凝胶,探讨复合凝胶剂添加量、单甘酯与蜂蜡质量比、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对油茶籽油基复合油凝胶持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试验条件,并对复合油凝胶体系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基复合油凝胶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凝胶剂添加量9.9%,单甘酯与蜂蜡质量比4∶6,加热温度71℃,加热时间47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复合油凝胶持油性为98.70%,体系中存在α、β、β'3种晶型,并且与单一凝胶剂油凝胶相比,油茶籽油基复合油凝胶具有较好的持油性和适中的硬度。  相似文献   

14.
植物油在凝胶剂的作用下固化形成的油凝胶能够减少食品中反式和饱和脂肪酸的应用,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还可用作脂溶性功能成分的载体,在食品工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食源性凝胶剂的开发是目前食品油凝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考察单甘酯(monoglyceride,MG)和豆甾醇(stigmasterol,ST)混合物对葵花籽油的固化效果,系统研究MG/ST配比、质量分数及贮藏温度对油凝胶的质构、流变、热力学性质及叶黄素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MG/ST配比对其凝胶剂最低成胶质量分数有明显影响,当凝胶剂质量分数大于4%时所有配比均形成凝胶。在5℃贮藏温度下,MG或ST型油凝胶的硬度、黏度和咀嚼性等质构性质高于MG-ST型油凝胶。而在20℃的贮藏温度下,MG-ST型油凝胶具有更高的质构指标水平。流变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油凝胶均为假塑性流体,具有相似的流变学特性。油凝胶的凝胶温度由凝胶剂质量分数和配比决定,与贮藏温度无关。MG/ST配比为2∶8时具有最高的凝胶温度(80℃),凝胶温度随ST比例减小而下降。所得油凝胶均能明显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且MG/ST配比为8∶2时油凝胶呈现出最好的叶黄素保护效果。本研究对于开发新型食用油凝胶产品,推动叶黄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菜籽油为基料油,添加米糠蜡与单甘酯制备凝胶油。考察不同米糠蜡与单甘酯配比、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静置时间对凝胶油硬度及漏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米糠蜡与单甘酯配比1∶4、加热时间30~60 min时,凝胶油性质基本稳定,硬度较大,漏油率较低;凝胶油硬度总体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加热温度80~90℃时,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凝胶油硬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速冻食品专用油脂制备及其在汤圆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冻专用油脂一般要求具备良好的保型抗融和乳化性能。熔点、乳化性能以及固体脂肪含量是影响速冻专用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以酯交换后的棕榈硬脂与棕榈油(质量比50∶50)混合做为基料油脂制备速冻食品专用油脂,含水率16.6%,复合乳化剂(单甘酯∶丙二醇酯=1∶1)为油质量的1%。专用油脂的乳化稳定性93.0%,熔点45℃,塑性范围在25~40℃时为8.4~28.2,具有较宽的可塑性范围。应用于速冻汤圆中,能有效降低汤圆的开裂率,使产品表面更光滑,降低产品煮后浑汤现象的发生,口感更佳,制作的速冻汤圆感官评价得分为87。  相似文献   

17.
李胜  马传国  刘君  司天雷 《食品科学》2018,39(16):126-132
以精炼葵花籽油为基料油,添加分子蒸馏单甘酯与谷维素-谷甾醇制备复合凝胶油,探讨凝胶剂分子间比例对凝胶油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以分析单甘酯在复合凝胶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复合凝胶油中单甘酯会与谷甾醇存在着范德华力等弱的非氢键作用力,使得单甘酯和谷甾醇在临界凝胶浓度下,协同形成复合凝胶油。单甘酯的添加对复合凝胶油热力学性质和流变学性质等宏观特性均产生较大影响,添加单甘酯后复合凝胶油微观结构和红外光谱产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单甘酯含量的增加,氢键作用逐渐减小直至消失,而微观结构由纤维网状到球状结晶最后为针状结晶;结果还表明添加单甘酯后凝胶油氧化更慢,利于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8.
对棕榈液油菜籽油复合油脂(5度棕榈液油、8度棕榈液油、菜籽油体积比3∶2∶3)、棕榈硬脂牛油复合油脂(棕榈硬脂与牛油体积比1∶2)、菜籽油以及牛油熬制的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的油脂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油脂过氧化值、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均出现增长的趋势,火锅底料基础油脂质量直接影响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的油脂质量;随着熬煮时间的延长,4种火锅底料中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降低,棕榈液油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菜籽油火锅底料经熬煮16 h后,其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低脂冰淇淋走入市场,但减少脂肪会使冰淇淋的融化速度加快。目前关于提高乳清低脂冰淇淋抗融性的添加剂研究的报道不多。本文首先分析不饱和单甘酯的组成,包括其中所含的单棕榈酸甘油酯与单硬酯酸甘油酯质量百分含量之比、碘值的大小,然后研究上述组成对低脂冰淇淋各项指标,特别是抗融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甘酯中碘值、单棕榈酸甘油酯与单硬酯酸甘油酯质量百分含量之比的范围是影响乳清低脂冰淇淋抗融性指标的关键因素。其中用单棕榈酸甘油酯与单硬酯酸甘油酯质量百分含量之比在2∶1到1∶2之间,单甘酯碘值大于20g/I100g,单酯含量大于90%的单甘酯制备的乳清低脂冰淇淋其抗融性优于用其他单甘酯制备的乳清低脂冰淇淋,同时冰淇淋的口感、膨胀率、黏度等其他指标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用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全氢化棕榈仁液油(HPKOL)、可可脂(CB)作为巧克力涂层的基料油,对其理化性质及其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两相体系PMF-HPKOL中PMF含量在30%以下时,共晶现象较弱。PMF和HPKOL混合可以作为涂层油脂配方,用于开发无反式脂肪酸巧克力涂层。添加可可脂会导致三相体系(PMF-HPKOL-CB)严重的共晶现象,因此在代可可脂涂层配方中不宜再添加可可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