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植物油料油脂加工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脂及蛋白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及品质控制技术等,概述了我国植物油料油脂加工技术新进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基于营养和安全为评价标准的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体系;突破了零反式脂肪酸专用油脂生产技术,能满足各种食品加工场景需求;功能油脂制备技术成果渐次落地,推动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多款结构脂产品进入量产,跨国公司垄断局面得以改变;新油源开发方兴未艾;植物蛋白结构功效关系基础研究促进了植物基产品开发;油料油脂综合利用规模扩大;食用油安全防控技术、绿色储油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大型浸出器和浓缩蛋白制取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化工厂建设支撑我国油料油脂加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因此满足人民生活对植物油消费需求,确保稳定供需平衡至关重要。对近5年(2015—2019年)我国主要植物油料生产(产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植物油料及油脂进口与消费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贸易争端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我国植物油料发展对策进行阐述,旨在为国内植物油料油脂持续开发利用,更好地满足当前人民生活消费需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说,植物油可以所有含油分的植物为原料。但是,实际上并非所有含油分的原料都有实用经济价值。所以尽管含油植物种类繁多,但在植物油工业中,只有含油分较多的植物才有可能作为原料。 相似文献
5.
1 世界植物油的来源 -植物油原料 理论上说 ,植物油可以所有含油分的植物为原料。但是 ,实际上并非所有含油分的原料都有实用经济价值。所以尽管含油植物种类繁多 ,但在植物油工业中 ,只有含油分较多的植物才有可能作为原料。在植物体中 ,作为油分可利用的部分主要是种子和果肉。严格说来 ,其中以植物种子为植物油原料的应定义为油籽原料 ,以果肉为植物油原料的应称为果肉原料。国内已约定俗成的“油料”一词实际多指的是油籽原料 ,但二者间并末做严格区分。油籽原料的特征是 ,在通常的状态下可长期保管而很少变质 ,能够在国际间广泛流通…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我国主要食物生产持续保持增长,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放慢,部分产品出现相对过剩现象。总体上,我国食物有效需求相对不足,食物发展开始呈现出以消费需求增长带动生产增长的新格局。食物消费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失衡,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购买力相对不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下降过快,阻碍了有效需求的释放。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改革时期各种保障体系不健全,其他消费支出快速增长;预期收入不稳定,居民储蓄倾向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比例较大,食物需求难以保障;信用体系缺失,影响居民消费信心。为此,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思路,适当降低投资率水平,增加居民收入,提高食物消费能力,是促进我国食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台湾省的食用油生产以大豆油为主。目前大豆制油能力每年为200万吨,每年进口大豆180~200万吨,其中160~170万吨用于制油。大豆粕需用量增加较快,我国台湾省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为13.5千克/年,已近于饱和,大豆油的生产有过剩趋势。 现今我国台湾省的制油厂家已在考虑进一步增强油脂精炼设备,提高精炼油的品质,并计划向香港等地出口食用油和起酥油等。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一九八三年底,全国国营油厂计1559个,设备年总能力1584万吨,其中粮食部门油厂有1363个,设备年总能力是1497万吨.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为177万吨,占11%;县城的为804万吨,占51%;县城以下的为603万吨,占38%.符合农产品产地加工的方针.在设备年总能力中,一次浸出的设备年能力为107万吨,占6.8%,预榨浸出的设备年能力为291万吨,占18.4%.一次浸出设备和预榨浸出设备合计年能力占25.2%.浸出油厂或车间共343个.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B/T 22110-2008为检测方法,对我国市场上销售的主要食用植物油(调和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十八碳类反式脂肪酸有6种检出,同一油种具有相同种类的反式脂肪酸,各种类反式脂肪酸含量变化具有同步性,并呈显著性相关,各类反式脂肪酸在产生时具有相同的异构几率;当一种食用植物油的某类反式脂肪酸总含量接近或超过相应脂肪酸组成含量时,这份油样肯定不是单一品种的油样;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食用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尤其是脱臭过程;我国存在因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过高而影响健康的情况,消费者、企业及政府部门应对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总结分析了世界油料及植物油生产和贸易发展概况以及大豆、油菜籽、棉籽、花生和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的生产和贸易格局变动,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大豆主导着世界油料的生产和贸易,国际市场上没有强有力的替代大豆的油料品种;棕榈油、大豆油主导着世界植物油的生产和贸易,棕榈油为大豆油的主要竞争品种;世界油料及植物油的生产和出口较为集中,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油料及植物油进口相对分散,但中国在世界进口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植物油配额发放对油脂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已久的植物油配额已经正式发放。现就食用油配额对我国油脂市场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1.1999年食用油配额发放数量相对较少,大豆油、菜籽油除去用于补库的30多万t以外,只有很少一部分(10万t左右)可以投放市场,对市场冲击不会太大。2.1999年的棕榈油配额70万t~80万t,其中一般贸易50万t,不过我国棕榈油本是供不应求,缺口也较大。另一方面,棕榈油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除煎炸行业直接消耗外,它对于其他油脂的影响一般是通过掺入来实现的,这种掺入就有一个主与辅的问题。3…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粮油学报》2017,(11)
食用油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多环芳烃(PAHs)、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AFB1)、塑化剂(PAEs)、反式脂肪酸(TFA)和3-氯丙醇酯(3-MCPDE)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主要质量安全风险成分。课题深入系统研究了食用植物油中主要风险成分的成因、控制及脱除技术。毛油中PAHs成因是油料带入和油籽不当的高温焙炒,控制原料质量和适度炒籽是减少油脂中PAHs的关键,采用适度炒籽技术可使PAHs风险降低80%以上,优化的吸附技术能高效脱除油脂中的PAHs并减少油脂香味和营养成分损失(吸附剂用量为油重0.2%~0.5%,Ba P脱除率达到99%,油脂损耗降低90%);毛油中PAEs的成因主要是油料带入和加工助剂带入,采用优化的高温蒸馏脱除技术PAEs脱除率可达90%~95%,同时反式酸形成和维生素E损失降低50%以上;毛油中真菌毒素的成因主要是油料带入,不同真菌毒素向油脂中的迁移率不同,ZEN显著高于AFB1,根据毛油中真菌毒素含量不同,分别采用优化的碱炼脱除技术或碱炼-吸附-蒸馏三级深度脱除技术,可实现油脂中95%~99%真菌毒素的实质性脱除,同时明显减少油脂损耗和营养成分损失;毛油品质、毛油和加工助剂中的氯离子及长时间高温脱臭是3-MCPDE和GE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脂化工、精细化工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通过直接反应或调配、水解等可生产出品种繁多的化工、精细化工产品,这类产品由于对环境友好及具有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而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肥皂、甘油、天然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胺和脂肪酰胺、油脂基表面活性剂及其他油脂化工产品等大宗油脂化工产品与国外相比相差不大,但在油脂精细化工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相对落后、自主开发创新能力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且未形成系列等。我国油脂化工、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是巩固和深化现有的油脂化工产品、以特种技术为基础发展油脂精细化工产品,利用资源优势开发特种油脂精细化学品、研发与市场对路的专用油脂化学品。 相似文献
17.
《粮油加工》2003,(11)
来自于“2 0 0 3年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系列报道二1 目前油料与油脂加工生产状况 2 0 0 2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为1 75 0万hm2 ,比上年增加 1 4% ,全年油料产量在 3 0 0 0万t。然而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任务。随着西部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 ,势必将影响油料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目前 ,我国制油用油料总量 5 0 0 0万t,大豆产量 1 60 0万t,进口大豆 1 5 0 0万t,花生产量 1 5 0 0万t,油菜籽产量达到 1 2 70万t,棉籽产量 85 0万t。油脂社会总消费量 1 3 0 0万t,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 一、目前情况世界天然油脂的年产量,1983—1984年度约6400万吨,80%左右供食用,6%左右供动物饲料用,只有14%左右,主要是非食用油,约800万吨用于油脂化学工业。世界石油年产量,目前约28亿吨。95%左右供燃料有,4%即11200万吨左右供化工原料中,1%供润滑油用。油脂之供食用,主要为人体活动提供能源,可称为体内能源;石油之作为燃料,主要为人体之外的机械运动提供能源,可称为体外能源。按照上列数字,化学工业所用的油脂仅为石油化工所用石油量的7%左右;而天然油脂的年产量更只是石油年产量的2.25%。仅从数量上比较,天然油脂无法在能源的意义上或在化工生产的意义上似都是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