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基体的合成机理,增强颗粒与基体的强化原理,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选择等。结果表明,当采用原位反应Al2O3颗粒增强Al-Cu基复合材料时,复合材料的晶粒可被细化。同时,采用固溶、时效处理可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原位反应制备的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中增强颗粒与基体的相容性好,复合材料高温性能稳定,成为制备高性能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首选途径.目前,粉末冶金法、熔铸法、放热弥散法、燃烧合成法和机械合金化法都已用于原位反应制备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综述了这些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指出了原位反应制备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原位反应法制备钛基复合材料的特点;介绍了5种制备碳化钛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工艺;综述了原位制备碳化钛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原位合成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用SEM、XRD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了分析.应用热力学原理对原位合成VC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VC在1373K烧结温度下能够原位合成,复合材料实现了烧结致密化.复合材料主要由α-Fe和VC颗粒组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法制备Al2O3(p)/Al-Cu复合材料,并对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熔体温度升高时,反应的诱导时间缩短;适量的引发剂能使反应诱导时间缩短;加大稀释剂量,反应诱导时间延长;原位Al2O3颗粒对该复合材料组织有细化和均匀化作用,当原位Al2O3颗粒含量达到5.3%时可得到细小均匀的蔷薇状组织;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Al2O3(p)/Al-Cu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是纯铝的近2倍,但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综述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制备工艺按颗粒的加入方式分为强制加入法和原位反应法.强制加人法包括粉未冶金法、铸造法、喷射沉积法、熔渗法;原位生成法包括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原位热压放热反应合成法、放热弥散技术、反应自发浸渗技术等工艺.对各工艺做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铸造复合-热处理技术原位合成了Nb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在分析DSC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实验所采取的热处理温度,探讨了其反应过程。采用XRD、SEM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最后应用热力学理论对在该工艺条件下原位合成NbC增强颗粒的可行性进行了计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Fe-Nb-C三元体系中,其原位反应动力学过程为:738℃时铁素体晶界开始熔化消失;814℃时为α-Fe转变为γ-Fe的转变温度;1172℃为体系发生共晶反应的温度:L→NbC+γ+G;在1280℃时析出了一次碳化物NbC;在1172℃时,NbC优于其他相生成且属于热力学稳定相。  相似文献   

8.
镁基复合材料以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陶瓷颗粒或硬质相为增强相,从而具有好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原位合成法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具有热稳定性好、组织细小、与镁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等优点,因而原位合成法成为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优缺点,并分析了原位制备镁基复合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原住反应法制备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分析了其组织和性能;同时还简述了传统铸造法制备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最后,对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热、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铸渗复合原位反应技术制备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用SEM、XRD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应用热、动力学原理对原位合成TiC的热、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1138℃热处理能够原位合成TiC,体系中TiC优先于Fe3C和Fe2Ti形成,且在热力学上比Fe3C和Fe2Ti稳定.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Ti-C反应受动力学过程控制,C的扩散是反应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从增强体的选择、基体的选择和构型设计等方面综述了原位合成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概述了熔铸法、机械合金化法、自蔓延高温合金合成法、放热弥散法、反应热压法以及接触反应法等原位合成方法的工艺特点、反应原理;介绍了各原位合成方法在制备钛基复合材料中的最新应用;并对原位合成技术在钛基复合材料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铸造技术》2017,(5):990-995
介绍了原位反应铸造法的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不同工况条件下铁基体的选择,并对原位反应铸造法制备不同颗粒增强的铁基复合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简述了基体和颗粒增强相的界面反应以及原位反应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专利介绍     
《中国有色金属》2006,(11):77-77
单面及多面自润滑减磨板,镀铜石墨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反应热压原位自生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反应热压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磁化学反应原位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铸渗和热处理原位反应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将准1 mm的钒丝与灰铸铁进行复合,制成钒丝-灰铸铁复合预制体,并对其进行热处理,使钒丝中的钒原子与铸铁中的碳原子原位反应生成V8C7颗粒,制备出V8C7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用SEM、XRD对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V8C7颗粒均匀分布于铁基体中,且生成物与基体有很好的冶金结合,反应区主要由α-Fe和V8C7颗粒组成;应用热力学原理对原位合成V8C7颗粒的反应机理进行分析,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V8C7增强相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粉末冶金法、铸造法和原位合成法三种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Ti-C-Al-Ni体系热爆反应的热力学理论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热力学理论,对Ti-C-Al-Ni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反应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结合差示扫描热(DSC)、X射线衍射(XRD)探讨了颗粒形成过程和反应机理.通过Ti-C-Al-Ni增强体SHS热爆反应(Ar气保护)制备TiC颗粒增强相,研究了制备反应的影响因素、反应产物相组成,为SHS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王武孝  袁森 《铸造技术》2001,1(2):42-45
对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工艺,指出原位合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原位合成WC颗粒与钨丝混杂增强铁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钨丝和灰口铸铁熔体组成的体系施加一定的电磁场,促使钨丝与熔体中的碳原子进行反应, 原位生成WC颗粒.利用SEM、EDS和XRD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电磁场频率为4 kHz,电流为15 A时, 原位合成的WC颗粒均匀地分散在钨丝周围,WC颗粒与未反应的钨丝共同组成混杂增强铁基复合材料.两体磨损试验结果表明:与对比试样相比,混杂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提高约2.5倍,这可归因于原位合成的WC颗粒硬度较高且弥散分布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出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利用MMW-1型摩擦实验机,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测试不同成分原位生成的TiB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变化情况;并用扫描电镜分析技术进行辅助研究.结果表明,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实验过程在摩擦磨损表面出现大规模的“犁沟”,属于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20.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模量高、低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和导热性能良好,以及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优良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了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反应体系、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强化机制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原位合成TiC/Al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和开发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