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菰黑粉菌孢子萌发过程形态学观察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显微观察法研究菰黑粉菌厚垣孢子在28℃、PDA液体培养基中静止萌发各时期的菌体形态,克隆了菰黑粉菌18S rDNA序列并测序,结合已有ITS-5.8S rDNA序列和18S rDNA序列分析其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从厚垣孢子到形成稳定的担孢子需要62~72 h,经历厚垣孢子萌发、芽管形成、先菌丝形成、担孢子和小孢子等几个阶段,在体外培养时多以棒状担孢子形态存在,培养30 d后,在培养基表面或边缘形成白色丝状菌丝;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菰黑粉菌与Ustilago属和Sporisorium属亲缘关系较近,与黑粉菌属中的Ustilago triodiae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5.8S rDNA和ITS区片段的序列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野生(GL)和栽培(PXV)品系的5.8S rDNA-ITS兀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扩增的GL和PXV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1213 bp和1221bp,包含完整的ITS1-5.8S-ITS2区.然后对紫菜7个种9个品系(其中6种7个品系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的rDNA相应序列进行了排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9个紫菜品系rDNA中5.8S区的长度和序列非常保守,而ITS区的长度和序列则变异较大;根据它们的序列差异,计算出这9个紫菜品系的遗传距离在0.010~0.551之间,遗传相似性在44.9%~99%之间;并且采用邻接法构建了这9个紫菜品系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可以明显分为4个进化枝,由此讨论了分子分类方法同传统分类方法的分歧.实验结果表明,5.8S rDNA.ITS区序列可以成为紫菜种质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分析正常茭白与灰茭两种膨大表型茎部发育期间的CTK和AB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索茭白茎部菰黑粉菌生长分布与CTK和ABA含量变化的调节关系.本实验以灰茭和正常茭不同发育时期茎部为实验材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简称ELISA)测定实验材料内CTK和ABA的含量,结果表明,灰茭茎部CTK含量峰值出现在孢子形成期,可能与灰孢子的增殖有关,而正常茭出现在分蘖期,可能与茭白组织不断分裂有关;ABA激素在灰茭茎部含量一直较高,在孢子形成期后期达到峰值,正常茭在8叶期和膨大期较高,内源激素ABA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由菰黑粉菌侵染茭白以及大量繁殖引起的.总体上CTK和ABA在灰茭和正常茭白内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显微观察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方法,系统观察了茭白灰茭中黑粉菌厚垣孢子不同萌发时期的核相变化.研究表明,厚垣孢子萌发过程中黑粉菌细胞核的数目不断变化,核相在萌发过程中是不规则的.茭白灰茭厚垣孢子中没有观察到细胞核,菌丝体细胞核的数目在1~4个,大多数小孢子仅有一个细胞核或没有细胞核.同时获得了18个可用于茭白黑粉菌遗传变异分析的ISSR分子标记,作为深入探讨茭白黑粉菌的生物学特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内诱导产生了重要的赤潮原因种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藻细胞,建立了低渗(TE缓冲液)溶胀和蛋白酶K处理相结合的细胞裂解方法和单细胞PCR扩增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生活史阶段的亚历山大藻细胞核糖体DNA(rDNA)两个高变区域(5.8S rDNA及其两侧的内转录间隔区和28S rDNA 5'端D1-D2区)的序列信息.结果显示,各生活史阶段的藻细胞rDNA序列在所测的两个高变区域完全相同,依据序列信息可以对处于不同生活史阶段的亚历山大藻进行鉴定.同时发现,在单个藻细胞中,两个所测片段均存有若干个多态位点,表明藻细胞内rDNA序列的多个拷贝之间可能存有差异.实验表明,对处于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赤潮原因种,通过单细胞rDNA序列测定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工业铂热电阻均采用Callendar-Van Dusen (CVD)方程的方法来分度,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是根据国际温标ITS-1990采用不同温区的内插公式来分度.在CVD方程和ITS-90温标的内插公式之间存在系统差异.实验研究及结果表明,将ITS-1990国际温标内差公式的方法用于工业铂电阻温度计是可行的,在...  相似文献   

7.
赤潮生物原甲藻Prorocentrum分子识别和系统发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海洋原甲藻P.micans、微小原甲藻P.minimum、立玛原甲藻P.lima(CCMP1966)四种赤潮生物的18S r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全序列测定及分析,比较了它们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获得其18S rDNA序列中的三处高变异区,为设计快速识别原甲藻种间分子探针提供分子依据.同时结合12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赤潮甲藻的18S rDNA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原甲藻的种间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营底栖生活的P.lima与营浮游生活的P.micans、P.minimum、P.donghaiense为多系起源,浮游型原甲藻与凯伦藻Karenia有更近的起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元旦开始,1990年国际温标(TTS-90)已取代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68、1975年修订版)。本文评述了制订 ITS-90的背景,以及与 IPTS-68相比它在准确性、一致性和光滑性等方面的重大改进。这里还对 ITS-90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它可能达到的准确度作出讨论。文章也指出了为贯彻 ITS-90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的主要内容,及其与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68)的区别。分别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施ITS-90的低温,中温和高温段的概况及现有技术水平。最后本文讨论了ITS-90实施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温标发展的国际动态。  相似文献   

10.
克隆了菲律宾蛤仔的28S rRNA基因(rDNA)及组蛋白H3基因,并应用FISH技术研究了它们在菲律宾蛤仔染色体上的定位情况.28S rDNA定位于一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有一个位点;组蛋白基因定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长臂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也有一个位点.28S rDNA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定位准确地区分了菲律宾蛤仔的两对染色体,这两对染色体可以作为菲律宾蛤仔的染色体标记,为蛤仔统一核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有利于对贝类细胞遗传学进行研究,同时还可辅助育苗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植物纤维因其纤长且坚韧在造纸和防治工业中应用受限的问题,从腐烂菜堆中筛选到分离得到纤维脱胶菌株RJ6,将该菌接种到以苎麻汁为唯一有机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对苎麻进行脱胶实验,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的比对,并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测得接种RJ6菌株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脱胶率达到91%,说明RJ6对植物纤维原料有高效的脱胶作用.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显示RJ6菌株在转速160 r/min、接种量5%、温度37℃和起始pH 7.0条件下保持一个高水平的发酵.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RJ6为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约为(0.4~0.5)μm×(1.1~1.8)μm,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阴性,存在端生鞭毛.其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sp)同源性大于99%,RJ6属于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sp).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主栽茭白品种浙茭911为对照,比较它与新品种龙茭2号在低温下叶片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的变化以及冷胁迫指数和耐寒性.结果表明,龙茭2号在低温,尤其是持续低温下,电导率变化小,丙二醛含量少,对寒冷适应较快,恢复能力较强.两个茭白品种的冷胁迫指数只有在5℃的恢复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且龙茭2号的茎和叶冷胁迫指数都较低,干物质积累受寒冷胁迫影响小,具有较强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菰黑粉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其酵母型和菌丝型转录组差异化表达数据库,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一个长度为7 625 bp的基因,其中编码序列为5 874 bp,无内含子.结构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MAPKKK蛋白激酶,属于Hog1信号途径,与大麦坚黑粉菌中的Ssk2亲缘关系最近.表达分析结果显示:Ue Ssk2在菌丝诱导形成过程中持续上调表达,而在生长受到抑制的菌丝细胞中其表达无显著变化或受到抑制,表明Ue Ssk2与菌丝形成具有相关性.同时,经生物传感器进行的蛋白互作检测结果表明,Ue Ssk2与前期发现的Ue Mkk1不存在蛋白互作关系,表明该蛋白参与其他MAPK途径来影响菌丝形成及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从四川、陕西、浙江等地食用菌栽培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性能优良、产几丁质酶活力较强的菌株BLC08609,并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BLC08609能以食用菌细胞壁(以几丁质为主)为唯一碳源生长,在菌株BLC08609个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基础上,通过16S rDNA测序鉴定,确定BLC08609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15.
海带栽培品系和长海带ITS区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遗传背景清晰且具有显著表型差异的海带6个栽培品系(CUL002,CUL860,CUL1170,CUE017,CUE018,CUL901)和长海带(L.longissia)的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分析了8个种17个品系(其中7种共10株从GenBank中获得)海带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表型各异的6个海带栽培品系ITS区差别很小,其中ITS1 5.8S rDNA序列完全相同,部分品系间ITS2序列有个别碱基差异;进化树显示与日本海带(L.japonica,AF319018)聚在一起,相似性大于98%,其中CUL901、CUL860和CULll70的ITS序列完全相同。长海带(L.longissia)的ITS 5.8S rDNA和日本海带(L.japonica,AF319018)的完全相同。以Undaria peterseniana为外类群,根据ITS 5.8S rDNA序列构建进化树,6栽培品系及长海带与日本海带聚在一起;17株海带基本构成两个大的进化枝。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海域栽培的长海带可能与日本海带(L.iaponica,AF319018)为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水三相点在开尔文热力学温度和ITS-90国际温标中的重要地位。重点介绍了麦克劳式水三相点容器内冰套的冻制方法及水三相点的复现。同时,NIM与ISOTECH同种结构的水三相点容器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水三相点容器复现的水三相点值在±0.04mK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7.
铝凝固点是ITS-90国际温标新增的一个定义固定点.本文对铝凝固定点进行了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8.
铟凝固点是90国际温标(ITS-90)重要的定义固定点之一,为验证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建立保存的国家温度副基准装置复现铟凝固点热力学温度的技术水平,于2018年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国家温度基准装置开展铟凝固点的比对。此次比对采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作为传递标准。传递标准分别在副基准装置和基准装置的铟凝固点中至少3个不同温坪上进行测量,并根据ITS-90规定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计算电阻比W,将多次测量的平均值W作为实验结果。通过归一化偏差En值对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判,比对结果表明铟凝固点副基准与基准在0.1 mK内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两种快速细菌菌种鉴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iboprinter全自动核糖体RNA指纹分析系统,进行了两株送测细菌的鉴定,同时与16S rDNA序列测定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成功、快速地完成了送测菌株的鉴定,其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相比而言,Riboprinter系统更为简洁,可以在8h内完成未知菌株的鉴定,最大化避免了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且在鉴定到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类,进行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水三相点是准确复现ITS-90国际温标、准确分度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关键,在采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水三相点时,需要正确地判断温度计与三相点瓶间是否达到热平衡。我国的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检定规程参照ITS-90国际温标补充文件的建议,规定了一个比较笼统的达到热平衡时间的范围。鉴于水三相点是标准铂电阻分度,检定时最基本也是最频繁使用的固定点,本文作者采用高精密的电桥和水三相点容器,实际测量了常用的三种不同结构的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预冷和不预冷两种情况下,与水三相点达到热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预冷和不预冷两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结构的温度计达到稳定的时间均不超过五分钟,预冷能有效缩短温计度达到热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