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济南市玉符河回灌补源保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南市泉群断流 ,泉水持续停喷 .为保持泉群喷涌 ,在回灌补源保泉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卧虎山水库放水 ,相机利用田山引黄供水 ,以玉符河为补源区 ,在河道内兴建拦河坝 ,滞蓄水流 ,将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 ,补充泉域地下水 ,从而提高市区地下水位的补源保泉方案 ,可保证泉群常年自然喷涌 .  相似文献   

2.
济南是闻名于世的"泉城",但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等原因,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群停涌,水生态环境恶化.济南的保泉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采外补内保泉、节水保泉、引黄保泉、回灌保泉等阶段.为尽快恢复和保持泉城特色,济南市实施了两次回灌补源试验和济西抽水试验,确定了回灌补源与抽水试验影响效果,提出了市区泉水来源、市区与西郊同属济南泉域、减少西郊开采量及实施玉符河回灌补源工程等观点.并指出济南当地水资源匮乏,单纯依靠当地水回灌,不能解决常年保泉问题,建议调引南水北调长江水作为回灌补源水源.根据回灌试验确定的玉符河渗水能力,年调引长江水量5 000~6 000万m3.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济南四大泉群地下水水位持续走低,采用有效合理的外部回灌补源是实现泉水持续喷涌的重要技术手段,玉符河流域是泉域西部地下水主要汇集和补给区,也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渗漏带,通过分析卧虎山水库放水量与相应监测断面的过水量数据,分析率定玉符河主要过水区间的渗透率,为泉域渗漏带实现回灌补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的保泉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宋玉琴 《水资源保护》2004,20(1):49-49,5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济南市用水量剧增,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泉群断流,泉水停喷,生态失衡。为恢复泉群喷涌,济南市大力实施保泉工程,采取绿化南部山区、关井限采、引黄供水、回灌补源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人工回灌对济南泉水系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符河人工回灌试验确定了河道渗漏水能力、渗漏水区域、地下水影响程度与范围,验证了济南泉域水文地质模型。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近期回灌方案为利用卧虎山水库进行放水补源,年补水量为4000万m^3;远期方案结合引黄、南水北调客水补源,补水量可达7000万m^3。同时,试验也证明了玉符河人工回灌对济南泉水系统修复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的水资源紧缺,主要地下水资源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增大,同时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及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济南泉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断流的现象频发,产生了一系列的水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济南泉域地下水的现有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发现现状条件下仅靠每年的降水量优化计算后的开采方案达不到保泉供水的目标,因此结合目前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优化补源开采方案。结果显示:相较于仅靠大气降水补给的现状方案,通过回灌补源,在满足红色预警水位的条件下,泉域地下水在丰、平、枯、特枯四个典型水文年中均具有了一定的开采潜力。这表明人工调蓄补源是维持泉水常年喷涌的有利手段,为济南泉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卧虎山水库对济南泉水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计算了卧虎山水库建成运行后对其下游济南泉域岩溶水补给量的影响,包括河道水文特征变化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水库灌区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利用水库放水进行人工回灌对地下水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计算了卧虎山水库对济南泉水流量的影响程度: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卧虎山水库的拦蓄运行使四大泉群的泉流量削减了11.8%。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许昌市引汝补源工程补源水量的计算,预测了补源水量对许昌东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趋势,与工程运行后实测地下水水位变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补源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地下水水位得到了逐步恢复,改善了城区水环境,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城市气候。并提出切实保护引汝补源工程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南水北调济南市区配套工程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改造工程概况,针对济南市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特点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并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相衔接,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量,改善市区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从济西抽水试验探济南泉域西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6月进行的济南西部抽水实验资料,分析趵突泉与宋庄两观测井试验期与2002年同期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济南市市区地下水与济南西部地下水之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济南泉域的西边界是马山断裂,大规模开采济南西部的地下水会严重影响市区泉水的喷涌。为实现济南市泉水长年喷涌的目标,应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减少济西地下水的开采量。  相似文献   

11.
井灌区水量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工农业用水提水成本大幅攀升,并形成降深漏斗区,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引黄河水进行回灌补源,效果虽明显,但易受农时、黄河水情影响,且费用较高。利用雨季雨洪资源,适时进行回灌补源,可遏制地下水下降势头,改善井灌区用水条件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安阳市市区、滑县及内黄县城区,规划采取加强泉域保护、安阳市区蓄水回灌及替代水源建设、引黄河水补源及利用雨洪资源3种方案,并提出了开展水资源评价及监测、地下水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及非工程工程措施等3种技术措施保护地下水。  相似文献   

13.
莱西市大沽河沿岸地下水回灌补源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莱西市大沽河沿岸地下水量不足的问题,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回灌补源。其中回灌补源工程的水源:一是利用汛期径流进行补源;二是利用水库拦蓄水进行补源。采取的工程措施是:外引、内拦相结合实行面补。利用拦水闸拦蓄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待各沟、渠水下渗后,再利用大沽河汛期水或产芝水库、高格庄水库拦蓄水,通过渠道向沟、渠引水,浇灌粮田和补充地下水;拦蓄、渗井、渗沟相结合实行点补。利用所建闸将区内地表径流、外引水拦蓄回灌。通过回灌补源地下水位回升,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位于莱西市西南的青岛供水区地下水资源原来较为丰富,但随着大量取用,已日趋匮乏,出现了采补失衡的不良局面,严重地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用水。因此,经有关专家论证,莱西市实施了地下水回灌补源工程,工程投资220万元,通过来取一系列补源工程措施,以期实现水资源采补平衡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位于莱西市西南的青岛供水工地下水资源原来较为丰富,但随着大量取用,已日趋匮乏,出现了采补失衡的不良局面,严重地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用水。因此,经有关专家论证莱西市实施了地下水回灌补源工程,工程投资220万元,通过采取一系列补源工程措施,以期实现水资源采补平衡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回灌补源模式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基于GIS的山东省地下水回灌补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地下水库运行管理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地下水银行为目标的山东省不同水源、不同类型区和不同工程形式的地下水回灌补源模式,取得了回灌补源关键技术系列成果,设置了位于胶东滨海区、鲁西北平原区和鲁中南山丘区的莱州、龙口、邹平、广饶、淄博及济南6个示范区.在青岛大沽河、烟台夹河地下水库等回灌补源工程中进行了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济南泉域地下水保护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济南泉域是典型的单斜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泉水众多。为保护好济南泉域地下水,保持"泉城"特色,从分析泉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回灌补源、分质供水、开源节流、禁采限采、经济调节、管理与监测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黄泛平原井灌地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大面积地下水漏斗问题,选择山东省临清市项目区,利用土壤水动力学、水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实施了地下水回灌工程对技术方案和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其回灌效果。通过计算结果可知,该回灌工程在7 d的引水过程中,增加了52 310.82 m~3的地下水补给量,占地下水补给总量的60.7%。野外回灌系统流速监测和示踪试验表明,该工程设计方案可行。在原沟渠渗入补给的基础上,该种明沟—暗管—竖井回灌补源工程增加了地下水补给量,对地下水漏斗恢复和旱涝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东营市广饶县境内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由于不合理开采利用,甚至超采地下水资源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从而制约工农业发展,造成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介绍了实施补源工程使地下水位明显回升的工程实例,说明了引水补源工程是解决地下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昌平区地下水位动态研究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和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地下水位动态常有季节性和多年的周期性变化.地下水位受自然因素(气候、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和人为因素(开采地下水、回灌等)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由于影响因素的差异,其水位动态类型也不尽相同.笔者在负责昌平区地下水水位长期监测工作中,应用文字说明法、统计表法、水位动态变化历时曲线法、地下水储存量变化柱状图法、地下水位等值线法和剖面图法进行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的分析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