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明军 《移动信息》2023,45(12):55-57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5G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5G无线网络中的超密集组网的部署会导致干扰问题的出现。文中分析了基于5G无线网络的智能干扰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为5G干扰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第六代无线通信(6G)网络对通信速率与感知精度均提出更高要求,通信感知融合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感知波形的强指向性使得通信感知融合系统的信息传输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另一方面,系统的感知能力也为利用物理层安全技术提升系统安全性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研究面向6G的通感融合网络中的物理层安全问题,首先对通感融合网络中潜在的窃听模型进行总结,随后探索了利用感知能力获取窃听方信道信息的可行性,展示了物理层安全技术在6G通感融合网络中的应用实例,例如感知辅助干扰、协作干扰等,最后讨论了新兴技术在物理层安全辅助的通感融合网络中的潜在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霆仪  姜静  徐政 《电子科技》2015,28(2):26-29
波束赋形是下一代无线蜂窝网中提高频谱效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中在多用户波束赋形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了CoMP中的CB技术。针对LTE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严重,且已有的干扰协调技术无法有效解决边缘用户频谱效率低的问题,LTE-A系统引入了多点协作传输/接收技术。该技术通过相邻小区间的联合处理或协作波束赋形,可抑制小区间干扰,提高用户的接收信号质量,使系统容量和小区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中继卫星系统需要为多个用户航天器提供码分多址通信服务。因此需要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来抑制多个用户航天器信号之间的多址干扰。文中将人工鱼群优化算法引入到中继卫星系统多用户检测中,通过模拟人工鱼群觅食过程中的觅食行为、聚集行为以及尾随行为,利用人工鱼群的迭代优化,实现多址干扰的最小化。为加快人工鱼群算法的收敛速度,文中将解相关多用户检测的结果作为人工鱼群算法的迭代初值。结果表明,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方法误码率在信噪比为10 dB时可以达到10 -6数量级,在误码率、远近效应以及用户容量等方面的性能优于传统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CDMA通信系统是一个自干扰受限系统,如何克服CDMA系统中的多址干扰问题已成为提高CDMA系统容量的关键。多用户检测是克服CDMA多址干扰最有潜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研究了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几种常见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分析了他们的原理,并对各种多用户检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链路资源受限条件下的扩频通信应用中,多址干扰成为限制系统多用户服务能力和通信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针对多址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纠错译码联合迭代的并行多址干扰消除方法,显著改善了在多址干扰恶劣条件下,传统并行干扰消除算法多址干扰抑制性能不佳的情况,解决了传统算法难以应用于异步扩频通信系统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经典的部分并行干扰消除(PPIC)算法可带来7 dB以上的解调性能增益,同等链路资源可以支持更多用户数量进行通信,有效提高了扩频通信系统多用户信息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钧 《信息技术》2012,(6):153-157
随着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码分多址(CDMA)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CDMA系统具有容量大、软容量、抗多径衰落强等优点,但多址干扰(MAI)的存在却严重的影响了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因此如何消除和抑制这种干扰就成了CDMA技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将多用户检测技术(MUD)作为克服多址干扰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主要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系统中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深入的研究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通过在卡尔曼滤波算法上引入子空间提高了原有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多用户检测技术利用各个用户的扩频序列、时延、幅度和相位信息对各用户进行联合检测,能有效抑制多址干扰,充分利用上行链路频谱资源,提高系统性能和容量,是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采用基于卷积编码块的串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方法,利用MATLAB对多用户检测算法进行仿真,通过研究不同数据速率的三种应用场景,验证多用户检测算法对参考用户误码率的性能改善和提高系统用户容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二维W-O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多用户干扰是无线光码分多址(OCDMA)通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分析了多用户干扰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光限幅器技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抑制多用户干扰。分析了采用素数码的无线OCDMA系统中光限幅器技术工作原理及采用二维地址码的无线O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工作原理。分析结果表明:光限幅器技术仅能部分抑制多用户干扰,而多用户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多用户干扰,多用户检测技术是适用于无线OCDMA系统消除多用户干扰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0.
赵宗晓 《移动信息》2023,45(10):42-43,61
5G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低延迟、大带宽等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实时通信效率和协同协作能力,从而促进了智能协同的发展。同时,5G通信技术也能提高通信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智能处理能力,适用于各个领域的智能协同。文中从5G通信技术与智能协同概念入手,探讨了5G通信技术在智能协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5G通信技术在智能协同中的关键技术,并具体阐述了5G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和智慧医疗系统等方面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严杰  宋荣方 《电信科学》2019,35(11):1-8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作为5G的候选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了以系统吞吐量优化为目标的多载波多用户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问题。在该问题的求解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子载波间采用线性注水算法,叠加用户间采用分数阶功率分配算法。同时,考虑了远近用户数目不等场景下能够调度更多的用户,在NOMA传输方案设计中引入时分的概念,将整个时间段t分为两个时隙,在不同时隙内实现不同远近用户分组的动态配对方案,从而在保证用户公平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子信道资源,实现系统吞吐量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于传统NOMA和OFDMA,提出的方法可以在相同的发射功率情况下传输更多的比特数。  相似文献   

12.
卫星通信作为当前地面通信网络的补充通信,可以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便携通信服务,针对卫星日趋严重的通信网络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干扰感知相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卫星通信干扰的自主感知。通过对干扰信号的自主感知和分析,提升通信网络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峰  梁渊博  赵黎  梁源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11):20210101-1-20210101-7
室内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系统常用的非对称限幅光OFDM(Asymmetrically Clipped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O-OFDM)与直流偏置光OFDM(DC-biased Optical OFDM, DCO-OFDM)采用加循环前缀、信道均衡和载波复用等方法解决信道干扰及多用户复用问题,但均以牺牲有效性为代价。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通过功率域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利用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ing, SIC)进行多用户信号处理,有效兼顾可靠性与有效性。将NOMA应用于室内可见光系统,建立基于NOMA-DCO-OFDM的可见光信号传输及信道增益模型。通过功率域多用户信道差异计算信道增益,进行功率分配实现功率域复用,提高系统容量和通信速率;利用SIC按功率分配算法对用户逐一解调,减弱信道干扰,提高可靠性。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的通信速率达到6.8×107 bit·s?1,且合速率受用户数量的影响不显著。2用户下,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ER)为10?4时用户1有5.2 dB左右的性能提升,用户2有2.3 dB左右的性能提升,通信可靠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MU-MIMO系统中,基站在相同的时间与频率资源上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导致不同用户之间存在同信道干扰。SLNR预编码方法将联合优化的问题转化成若干个独立优化问题,在系统性能与复杂度之间取到很好的折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LNR预编码方法,该方法在泄漏信号的基础上,考虑干扰信号的影响,对预编码向量进行迭代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SLNR方法相比,该方法在理想CSI和非理想CSI情况下都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多用户之间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混沌多址通信系统(多比特MA-DCSK),并设计了该系统的多用户检测算法。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该多比特MA-DCSK系统与可变延时MA-DCSK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证明了该系统具有更低的误码率。利用量子并行运算的特性,采用Grover量子算法解决多用户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这种算法可以将复杂度从 降低到 。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同时,量子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the emerging Ultra-Wideband (UWB) impulse technology has found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the civil as well as the military sectors. In this paper, an UWB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studied. In a previous work, two systems (DS–CDMA–UWB and Gegenbauer–UWB) were compared in a rather simple case: only two users were considered, and a perfect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each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for the two users was assumed. In the present paper, a more general case is studied. Different synchronous (different users detected at the same time or with constant delays) and asynchronous (each user transmitting independantly of other) scenarios are introduced. The interferences between users a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wo users and more). Two system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and thei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Bit Error Rate (BER), synchronization errors and users interference is studied by simulation. The first system, which is only based on orthogonal UWB waveforms called Modified Gegenbauer functions (MGF), gives a satisfactory multi-user detection in the synchronous case only. The second one uses an hybrid coding technique: an UWB orthogonal coding is associated to a spread spectrum DS–CDMA (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 (in fact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ystems sudied in the previous work). This allows an efficient multi-user detection in the asynchronous case.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MIMO系统采用空分多址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同时利用多用户下行信号的相互协作可以对窃听者造成叠加干扰,带来了天然的安全增益。但目前该系统的物理层安全研究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噪声方案,忽略了多用户信号干扰带来的安全增益,造成严重的功率浪费。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分析了多用户信号干扰对系统可达平均安全速率和平均安全能效的影响,给出了系统的最佳接入用户区间。研究发现,在系统接入用户数较少和用户数较多时,系统安全能力较弱,针对此分别提出了N波束加扰和基于用户位置的用户调度的自适应安全传输策略。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和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利用该文所提策略,能够保证系统天然安全能力不足时的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18.
5G网络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了差异多样的各类业务服务,而通过网络切片可以将5G网络的资源虚拟化并更为有效地分配给各类服务.然而,当用户的服务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地进行切片资源的重新分配和管理.为了准确适配业务需求的时空变化,提升切片性能,考虑采用深度强化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对切片资源进行实时管理,提出了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