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门窗》2019,(14)
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地域性、文化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城市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下文针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元素的设计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使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地铁空间设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致力于打造具有功能性以及观赏性的装饰设计。我国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许多城市的地铁设施不断完善,满足了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地铁空间装饰设计对于地铁建设有重要的影响,能够优化乘客的乘坐体验,提升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地铁空间装饰设计可以从材质、色彩、灯光、界面、导视系统以及分区入手,打造高质量的地铁环境。本文主要是基于城市地铁空间装饰设计研究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地铁这一交通工具在居民日常出行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地铁站点成为了各大城市空间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作为城市建筑中彰显城市地域特性的重要媒介.然而,众多城市中的地铁站点却面临千篇一律的尴尬境地,并没有结合城市和文化特色.文章从符号学理论出发,结合苏州姑苏区6号线地铁站点的6个设计方案,分析其设计中对符号学的运用及表达,从而探讨地铁站点的设计中对符号学理论的运用和表达方式,为地铁站点的设计创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往往为满足建设工期,使得建筑师在满足地铁车站基本的交通功能时,忽略了地铁空间作为交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应体现为人服务的人性化设计,造成车站空间呆板,千篇一律,设计细节处理不够、地面建筑缺乏特色等问题。因此,本论文将人性化设计作为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的切入点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筑科学》2021,37(1)
公共艺术具有人文内涵效应与地域文化标识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地铁空间内,有利于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让乘客看到更多现代创意表达.因此,应当重视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运用. 地铁空间的文化墙设计.文化墙是地铁空间重要的公共艺术,堪称“公共文化阵地”,其往往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承担着传达文化与打造城市形象的重任,能够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地铁站点的信息,满足城市文化输出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地铁是社会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国家城市物质文明繁荣的一个标志。纵观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地铁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1969年,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在北京建成,拉开了中国交通发展的新篇章。当今时代,我国地铁蓬勃发展,在多座城市开通运行,地铁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几乎与国际水准接轨。随之而来,地铁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地铁线网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在地铁中设置公共艺术品,将地铁作为展示城市文化与艺术的新平台,使地铁中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厚。  相似文献   

7.
地铁交通是大中型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其站点往往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之地,形成城市中具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关键场所。同时,地铁站点的规划营建又与地铁线路的走向、周边业态的布局及地面覆盖区域的城市功能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提高站点与配套空间的一体化程度,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地铁站点的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以武汉地铁洪山广场站为例,分析其在换乘、商业及公共文化等方面所进行的一体化设计尝试,为其他地区地铁站点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铁文化建设对提升城市魅力、优化城市布局与格局,丰富文化多样性,传承城市文明,推进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福州地铁一号线站内空间及列车文化的现状调查,指出了其在空间文化渗透、文化表述内容、公众参与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地铁文化与地面信息的垂直维度关联性,同时活化地铁文化、注重地铁文化的细节表达,期望对福州的地铁文化建设起到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地 《四川建材》2013,39(1):90-91
针对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地下地铁车站空间形式雷同、缺乏个性的现状,提出地铁车站的空间设计,应该充分利用不同地铁车站的个性资源,打造多样化的地铁车站公共空间,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手法,可供地铁车站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凌 《山西建筑》2010,36(19):56-58
对地铁车站空间环境特点和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基础,研究了从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审美需求层次出发的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地铁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受到城市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地铁候车空间富有地域特色。长春位于中国东北属于寒地城市,同时又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本文以长春地铁1号线候车空间为例,试析长春地铁候车空间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交通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于城市地铁建筑的认识也不再仅停留在方便、快捷的功能性上,而是会关注地铁建筑设计的表达以及与地域文化的交融.本文本着地铁车站的空间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结合以往的实际案例,对我国地铁车站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将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合在城市地铁交通的建设设...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7,(12)
随着地铁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地铁已不再是单纯的城市交通工具,更逐渐成为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地铁设计者在未来的地铁设计过程中,应不仅仅满足于充分发挥地铁的交通运输功能,还应充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这样才能通过地铁更好地展现本地区的城市魅力。因此本文主要对基于地域特色的地铁建筑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市文化的缩影,地铁车站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注重其基础功能设计,更需要赋予其独特的艺术美感。从中国传统纹样融入到现代设计中的方式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中国传统纹样在地铁标志设计、地铁出入口、站厅层、站台层中的设计应用情况,提出各种类型的地铁纹样设计方法,解决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交通站点在艺术结合上的合理性,在情感认同上的亲密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地铁壁画艺术是城市与人们交流的窗口,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形象.地域文化与站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特殊非物质文化,也是地铁壁画艺术创作的特殊资源,将地铁与壁画艺术相融合,有助于唤起对城市的入文回忆和文化认同度,在新时代彰显历史文化新风采.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7,(12)
独立式地铁出入口建筑是地铁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外在体现,彰显着城市的地域风貌。本文归纳了独立式地铁出入口建筑的地域性风貌设计途径,提出了地域性风貌设计的三种表达手法的内涵和外延,对地域性风貌设计展开了详细论述,以期对今后的独立式地铁出入口建筑地域性风貌设计起到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之一,1条地铁线路一般设1个停车场,停车场的占地面积较大。与城市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方针原则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轨道交通的发展。为了缓解或化解上述矛盾,将地铁停车场设置于地下,并综合开发地下商业、地下社会汽车库等功能,设置含地下地铁停车场的综合体,以达到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但因其功能复杂,地铁相对独立系统等原因,存在空间连接、疏散设计等问题。论文结合某地铁地下停车场的地下综合体项目,对含地下地铁停车场综合体的几种设计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地下空间的设计处理方法、疏散设计处理方法以及总结项目经验,为后续含地铁地下停车场的综合体同类型空间设计、防火疏散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超  杨豪中 《山西建筑》2010,36(32):13-15
简要介绍了公共艺术的概念,从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与空间自然环境协调、人性化的体现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公共艺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要以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与站点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分别阐述了地铁车站风亭的作用及地铁车站风亭美学设计的重要性,并以设计较为成功的中国台湾地区为例进行研究,探讨了如何在满足通风功能的前提下使风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且与周边环境相融,为协调与车站外部空间及城市关系以提升景观美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地铁集锦     
据统计,世界上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0个城市已建造或正在建造200余条地铁,总长度已经突破5000千米,每天有4万多列客车穿行往返于3000多个地铁车站之间,运送的旅客达到5000余万人次。有的还在地下建起了商业网点和娱乐场所等,与地铁一起构成了地下“城市”,为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开辟了一个新的地下空间。在不少城市里,地铁是最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