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电子烟雾化剂丙三醇的吸入毒性。  方法  选择120只Wistar大鼠进行90天吸入毒性试验(恢复期28天)。按照大鼠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高剂量组(750 mg/kg),每组动物30只,雌雄各半。试验期间检测大鼠体重和耗食量变化;在染毒期和恢复期结束后,解剖大鼠进行血液学、血生化、尿液等指标检测和肺部支气管灌洗液分析,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①体重与耗食量: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第3周耗食量降低(P < 0.05),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第6和11周耗食量降低(P < 0.05);②血液学:恢复期中剂量组雄性大鼠,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上升(P < 0.05);PLT(血小板数)水平下降(P < 0.05);③血生化:处理组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④尿液:恢复期低剂量组雄性大鼠的尿比重升高(P < 0.05),⑤脏器重量及系数:染毒期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肝脏重量、肾脏重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恢复期中剂量组雄性大鼠肺重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1),⑥肺部支气管灌洗液分析:处理组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⑦组织病理学检查:阴性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中大鼠的脏器组织未见明显病变。经分析以上的指标变化未呈现量效关系。  结论  大鼠鼻吸入丙三醇90天,暴露剂量750 mg/kg情况下未对大鼠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电子烟雾化剂1, 2-丙二醇(PG)的大鼠90天吸入毒性,为长期吸食电子烟的安全性评价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按其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PG暴露的低、中、高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0 mg/kg、500 mg/kg和1500 mg/kg),每组16只大鼠,雌雄各半。试验分为90天暴露期和停止暴露后1个月恢复期。试验期间观察动物体重和耗食量变化;分别在暴露期和恢复期结束后,每组各取一半动物进行血生化、血液学和尿液等指标检测,并对动物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①雌性大鼠体重仅低剂量组第8周有显著降低(P < 0.05),其它组别试验期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雄性大鼠低、中剂量组的体重试验期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在暴露后4周后的体重显著降低(P < 0.05或P < 0.01),直至恢复期结束;②低、高剂量组动物在4周的恢复期内耗食量下降幅度显著,雌性和雄性动物降幅范围分别达到12.7%~40.8%和13.9%~35.9%,其它组别和试验期间摄食量波动较小;③低、中、高剂量组的部分生化指标钠离子、氯离子和钾离子等水平发生变化,恢复期结束后恢复正常水平;④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红细胞数显著降低(P < 0.05或P < 0.01),且低、中、高剂量组有量效关系,恢复期后该指标恢复正常,其它血液学指标未见显著异常;⑤暴露期和恢复期各剂量组尿液指标均未见显著异常(P> 0.05);⑥各剂量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仅恢复期结束后中剂量组雌性大鼠胸腺重量增大,胸腺的脏脑比系数显著升高(P < 0.05)。  结论  大鼠90天吸入PG的NOEL值为100 mg/kg,长期吸入较低剂量PG无显著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发酵法L-丙氨酸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试验,采用4周龄清洁级健康离乳SD大鼠9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发酵法L-丙氨酸0.00、1.25、2.50、5.00 g/kg BW掺入基础饲料连续喂饲90 d。第45天眼内眦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第90天采血测定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取肝、脾、肾、睾丸、卵巢称重并计算其脏体比,并对大脑、小脑、心、胸腺、肺、肝、肾、肾上腺、脾、胃、十二指肠、睾丸、卵巢、子宫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动物活动、生长正常,末期体重、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脏器绝对重量、脏体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末期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均未发现有意义的异常改变;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发酵法L-丙氨酸对雌、雄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分别为5.56、4.58 g/kg BW。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Cry1Ab-ma基因玉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方法:初断乳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转基因玉米高中低3个剂量组(60%、30%、15%)、亲本玉米高中低3个剂量组(60%、30%、15%)以及1个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动物2只1笼喂养,自由进食饮水,连续观察90 d。每周称量饲料量及大鼠体重,在试验中、末期采集大鼠尿液和血液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和血生化分析。实验末期称重脏器并计算脏器体重比,最后对大鼠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末期称重脏器并计算脏器体重比,最后对大鼠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90 d的实验期内,各组大鼠均未发现中毒死亡情况。转基因玉米组个别评价指标虽与亲本玉米对照组或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指标水平在文献报道正常范围和历史对照范围内,且均未发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各受检脏器未见与受试物相关的病理改变。结论: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转Cry1Ab-ma基因玉米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研究了食用香露兜粉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毒理学安全性依据。研究依照GB15193.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香露兜粉样品低剂量组(2.00 g/kg BW)、中剂量组(4.00 g/kg BW)、高剂量组(8.00 g/kg BW),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通过一般临床观察、体重和摄食、眼部检查、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查、尿液检查、大体解剖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评估香露兜粉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生长发育良好,雄鼠与雌鼠分别增重438 g和274 g,食物利用率分别为17.4%和13.2%,并且香露兜粉各剂量组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与处理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不同香露兜粉剂量组雄鼠与雌鼠的各项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常规指标、检眼镜检查及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本次香露兜粉90 d经口毒性试验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雄鼠8.89 g/kg BW,雌鼠9.76 g/kg BW。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香露兜粉样品对大鼠不具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添加维生素E的雨生红球藻(HPE)对大鼠亚急性毒性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作用。以1670、835、418mg/kg bw (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用量100、50、25倍)三个剂量的HPE连续给大鼠灌胃30 d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以334、167、84 mg/kg bw三个剂量连续给小鼠灌胃30 d进行免疫功能试验,结果显示,亚急性毒性试验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各剂量组的动物体重、增重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解剖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添加维生素E的雨生红球藻有关的异常改变。在受试剂量范围内未见添加维生素E的雨生红球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产生毒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显著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高剂量组显著提升了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和小鼠碳廓清吞噬指数,明显增强抗体生成细胞能力。表明添加维生素E的雨生红球藻安全性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甜叶菊苷M是在甜叶菊中发现的糖苷类物质,已被确定为一种潜在的甜味剂。本研究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对甜叶菊苷M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甜叶菊苷M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MTD值均大于10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将样品以2000、1000和500 mg/kg的设计剂量掺入基础饲料中喂养大鼠28 d后,各剂量组雌雄动物的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样品对雌、雄大鼠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分别为2650和2421 mg/kg·bw t。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苷M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短期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短期经口摄入纳米氧化锌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及其对肠道免疫的影响。方法将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雌、雄各10只,连续28 d灌胃给予纳米氧化锌,剂量分别为87.5、175、350 mg/kg BW,观察体质量及摄食量变化;试验结束后禁食取血,检测各项血液学、血生化指标,并剖检进行脏器称重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取肠道派氏结进行淋巴细胞分型检测以及开展肠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检测。结果大鼠一般状况正常,体质量、进食量、脏器重量、脏体比以及血常规、凝血、血生化等指标均未发现有意义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部分动物出现胃黏膜局灶性上皮细胞脱落,黏膜下层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及水肿,小肠绒毛上皮脱落,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病变发生例数增加;肠道派氏结淋巴细胞分型检测显示,雄性大鼠中、高剂量组T细胞比例增高,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降低,各剂量组SIg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经口摄入纳米氧化锌,在350 mg/kg BW剂量条件下,可导致大鼠胃肠黏膜损伤,并对肠道免疫指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DL-丙氨酸的急性经口毒性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研究,初步判断DL-丙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方法分别按照国标的GB 15193.3-2014和GB 15193.22-2014方法来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然后将大鼠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无毒作用表现,雌雄大鼠的经口LD5010000 mg/(kg BW)。28 d经口试验中大鼠一般状况正常,期末体重增长、进食量、食物利用率等指标未发现明显的改变;血常规、凝血、血生化及尿常规等指标均未发现有意义的异常改变;雄性高剂量组肾脏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其他未见异常情况;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性改变。结论 DL-丙氨酸在本研究中未见毒性作用,但长期食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滨  陈一资 《食品科学》2011,32(15):234-238
目的:对常见的硒强化剂亚硒酸钠的亚慢性毒性进行研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固定剂量染毒法以0.470、0.235、0.118mg/kg(1/25~1/100 LD50)剂量连续灌胃12周,停药后恢复观察2周,分别在实验的12、14周末取血及主要脏器,系统研究硒对大鼠生长性能、组织病理变化、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0.235mg/kg剂量对大鼠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主要器官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剖检及组织学变化以心、肝、脾、肺、肾、肠道等器官损伤为主。结论:亚硒酸钠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经口灌胃的最低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LOAEL)为0.235mg/kg,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为0.118mg/kg,对大鼠造成的损伤在短期内部分可逆,无迟发性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矿区羊粪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高抗、高吸附重金属铅特性的戊糖片球菌10-a-1的安全性。选取清洁级昆明小鼠进行了高、中、低剂量戊糖片球菌10-a-1菌液经口灌胃,阴性对照组灌胃等量的0.85 g/d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采用40 mg/kg(以体质量计)环磷酰胺溶液经口灌胃。试验期间观察小鼠的体征、体质量增加量以及摄食量变化,并比较各组间血清生化指标、精子畸形率、骨髓细胞畸形率、脏器指标及肠黏膜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体征正常且无细菌向内脏转移情况发生。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与红细胞微核试验中阳性对照组突变效果显著,戊糖片球菌10-a-1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8 d毒性试验中戊糖片球菌10-a-1剂量组小鼠生产性能、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肠黏膜厚度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戊糖片球菌10-a-1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滨  陈一资 《食品科学》2011,32(5):258-262
目的:对常见的硒强化剂亚硒酸钠的毒性进行研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分别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剂量递增法进行蓄积毒性实验,以1/20 LD50、1/10 LD50、1/5 LD50剂量连续灌胃30d进行亚急性毒性实验。系统研究亚硒酸钠对大鼠生长状况、组织病理变化、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大鼠经口灌胃亚硒酸钠的LD50为11.75mg/kg,蓄积系数为3.3,有中等蓄积毒性作用。0.588mg/kg剂量亚硒酸钠对大鼠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剖检及组织学变化以心、肝、脾、肺、肾等实质器官损伤为主,对主要器官脏器指数、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亚硒酸钠属于高毒性物质,可以对大鼠造成急性、蓄积性、亚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芹菜素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芹菜素的安全性,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芹菜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大鼠90天喂养试验.结果 芹菜素大鼠急性毒性的MTD大于8 g/kg 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未见芹菜素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有生物学意义的影响.芹菜素对大鼠脏器无明显影响.结论 芹菜素属实际无毒物,无遗传毒性,芹菜素的大鼠90天喂养实验的NOAEL为8 g/kg BW.  相似文献   

14.
15.
李金玲  张辉  陈刚  王琴  徐晓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355-357,361
目的:对灰毡毛忍冬芽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分别对KM小鼠和SD大鼠进行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来对其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无法计算出LD50小鼠最大给药量为15g·kg^-1·BW;亚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组大鼠的体重、血常规、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灰毡毛忍冬芽无明显毒性,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唐慧 《中国油脂》2022,47(4):92-97
旨在对复方翅果油(翅果油+葡萄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法观察复方翅果油的急性毒性,选择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遗传毒性,通过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复方翅果油对雄、雌小鼠的MTD均大于20.0 g/kg;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各剂量组未观察到有明显的亚急性毒性。上述结果说明复方翅果油属无毒级,无明显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  相似文献   

17.
曲酸对动物的毒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曲酸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急性毒性实验、105d喂养实验。结果:曲酸对小鼠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LD50为2571mg/kgbw,在105d大鼠喂养实验中,曲酸对大鼠生长发育、总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多个脏器的脏器系数,以及部分血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但曲酸使雌、雄鼠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各剂量组之间有剂量-效应关系,T3、T4有下降趋势,500mg/kgbw组少数动物出现了睪丸发育不良、甲状腺间质增生、肾脏和肝脏部分病理改变。结论:曲酸属低毒物质,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影响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及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8.
镰刀菌毒素是指镰刀菌属的毒性代谢产物,其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粮食中最常见的一类污染性镰刀菌毒素,可以引起人或动物急性、慢性毒性作用,部分霉菌毒素已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及致癌性。流行病学及体内、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镰刀菌毒素对人或动物生殖细胞、受孕、妊娠、分娩、哺乳等亲代生殖机能以及对其子代胚胎-胎儿发育、出生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镰刀菌毒素生殖、发育毒性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小麦胚芽油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胚芽油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为保证小麦胚芽油安全使用,该研究利用小鼠和大鼠作为实验用动物,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实验,检测小麦胚芽油对实验动物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对实验动物外周血象、主要脏器病变等指标影响上均无显著差异,小麦胚芽油可在食品工业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木薯蚕蛹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进行研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其中遗传毒性试验包括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木薯蚕蛹的最大耐受剂量16g/kg獉bw,属无毒物质;遗传试验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浓度在250mg/mL以上的木薯蚕蛹溶液可以极显著增加蚕豆根尖微核率(P0.01);木薯蚕蛹溶液的剂量为5g/kg獉bw和2.5g/kg獉bw时,可以分别显著性增加雄性和雌性小鼠的骨髓微核率(P0.05);剂量为5g/kg獉bw时,可以极显著增加雄性小鼠的精子畸变率(P0.01)。木薯蚕蛹在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急性毒性,在高剂量时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