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在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将调查区具体点、线、区要素通过二次文件转换生成KML或KMZ格式文件的方法,将其导入Google Earth客户端中显示。以西藏打加错东地区1∶5万区调项目为例,探讨了利用实时浏览Google Earth三维遥感影像数据,结合调查区地形、地层产状和地质区文件来直观地辅助地质工作前期布设和后期检查;结合"V"字型法则,对青藏高原雪被区、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等人力无法到达地域地质界线的圈连,对部分地层产状的获取和后期地质界线的圈连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都日铅银矿床位于三江弧盆系的昌都-兰坪双向弧后前陆盆地内的昌都凹陷带内,区域上构造运动强烈,褶皱构造发育,断裂走向与褶皱轴面走向一致,均为NWW向,岩浆活动较弱。与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交嘎组(P2j):泥晶灰岩、泥灰岩,上二叠统妥坝组(P3t):炭质泥岩、砂岩,夹玄武安山岩、细碧角斑岩及凝灰岩。该矿床受褶皱构造、地层及岩性的控制,矿体主要产于区内背斜构造两翼的中二叠统交嘎组(P2j)结晶灰岩与上二叠统妥坝组(P3t)火山凝灰岩层间滑脱部位及节理裂隙带,大部分矿体产于灰岩一侧,一处在火山凝灰岩一侧。本文通过介绍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初步讨论了都日铅银矿的成因,认为该矿床属于层控内生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谈应范 《甘肃冶金》2017,39(5):76-78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北缘,按构造体系属祁连、贺兰山字形构造的阿宁盾地,又位于陇西大型箒状旋扭构造体系的古浪-同心旋回褶带上。矿区出露地层(自新而老)主要有上三叠统延长群(T_(3yn))、中下三叠统(T_(1-2)),上二叠统窑沟群(P_(2yg))、下二叠统大黄沟群(P_(1dh)),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_(3t))、中石炭统羊虎沟组(C_(2y))、下石炭统臭牛沟组(C_(1c)),上泥盆统沙流水群(D_(3sh)),中奥陶统中堡群(O_(2zh))、下奥陶统车轮沟群(O_(1ch))。石膏矿产于下石炭统臭牛沟组地层中。矿床成因类型:古泻湖相沉积成因类型。矿物主要为普通石膏、硬石膏、脉石矿物为方解石、泥质、石英等。  相似文献   

4.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段,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文章对寨上金矿的地质、物探和化探等找矿信息进行了总结研究,从而建立了该区找矿综合模型。(1)地质找矿信息:寨上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中带的西成-凤太-镇旬拉张裂陷盆地内,成矿受断裂和褶皱构造双重控制,赋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安家岔组和下二叠统十里墩组下段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矿体产于NWW向的层间断裂中,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发育,是直接的找矿标志。(2)地球物理找矿信息:大量的电法测量表明,该区金矿脉具有低阻高极化特征,围岩与矿体电性差异较大,因此处于低阻带中的极化率异常、破碎带和金属硫化物同时存在时,找矿的指示意义较大。(3)地球化学找矿信息:该区1∶20万、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与金矿床吻合较好,Au、As、Sb和Hg元素异常套合明显,重现性强,为寨上矿区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指示作用;1∶1万土壤异常对矿区找矿的作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处于东天山巴里坤一带,大地构造处于哈萨克斯坦-噶尔板块、准噶尔微板块,属于北疆-兴安底层分区、北疆地层区。研究区划分为北天山和准噶尔两个地层分区,准噶尔分区仅涉及三塘湖-莫钦乌拉小区,北天山则包含博格达小区和吐哈盆地小区。三塘湖-莫钦乌拉小区主要位于白墩子大断裂的东北部。博格达小区位于巴里坤塔格南缘断裂以北和白墩子大断裂南西夹持的区域。研究区主要由沉积岩、火山岩及少量变质岩组成。区内出露地层较多,早石炭世出露地层为黑山头组,山梁砾石组等。期内地层挤压强烈,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下石炭统黑山头组的总体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环境,本次调查通过大量的实测剖面和主干路线,确定该套地层岩石组合为一套正常沉积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和火山岩,发现大量海相化石和芦木属的植物,推测当时水体变浅、水动力增强的的滨海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1∶5万土壤测量和矿产重点检查的基础上,对塔布格地区的AP22号金异常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开展了研究,发现该Au异常元素组合配套好,特征显著,多元素异常空间结构与其他成型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空间结构可对比,可见该异常区具备较好的找金矿前景。该金异常空间分布严格受上二叠统方山口组地层控制,金矿化体主要赋存在英安质火山尘埃凝灰岩内。该地区晚二叠世属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阿拉善变质基底在该时期受到中亚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的强烈影响和改造,发生物质再循环而形成喷出岩,成矿作用亦随之发生。尽管如此,在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历来都未给予古生代地层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阿拉善地块区今后的找矿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海西—印支期喷出岩含矿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调查区隶属于狮泉河构造地层分区,本文通过对狮泉河构造地层中的乌木垄铅波岩组进行综合研究,新解体出一套深水重力流沉积岩的岩石组合,定名为拉梅拉组,在该组的多个岩层中获取大量生物化石,指示该套地层形成于阿普特阶-赛诺曼阶。区域上狮泉河混杂岩带内未见该时期的较深水沉积,该套碎屑岩主要作为基质整体与蛇绿岩密切伴生[1],代表狮泉河混杂岩带内由于受雅鲁藏布江洋向北俯冲影响而导致侏罗纪岩浆弧拉张形成的弧间盆地沉积,为狮泉河洋彻底关闭前的最后一次较大范围的沉积-构造事件,拉梅拉组的发现确定了区内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最终闭合上限。  相似文献   

8.
甘肃寨上金矿床的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寨上金矿区主要出露中泥盆统和下二叠统,中泥盆统分为4个岩性段,下二叠统分为2个岩性段,北矿带分布于背斜北翼下二叠统第一岩性段中,南矿带分布于核部中泥盆统第一岩性段中。地层岩性差异控制矿脉的形成和分布,矿脉产于软硬岩性接触界面且靠近软性一侧地层中,其产状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矿区构造由背斜、主干断裂和容矿断裂3部分组成。扎麻树背斜具有北薄南厚、北缓南陡、北翼正常南翼倒转的特点,走向NW,向西转折为近EW向,呈反"S"形。主干断裂和容矿断裂受控于背斜,伴随背斜的二次变形而成。矿脉夹持于主干断裂之间,分布于背斜南北两侧转折应力集中部位,受地层、背斜和断裂三者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南带地层分区中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从原划晚三叠世修康群等地层中解体出一套以砂岩、泥(页)岩、硅质岩为主夹有玄武岩等的地层,整合于晚白垩世桑单林组与始新世郭雅拉组之间,命名为蹬岗组;并于硅质岩中先后发现了大量古近纪早期(古新世早期-始新世早期)放射虫化石,计有3个组合185属206种。大量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对蹬岗组地层时代的准确厘定起了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地层研究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亚桂拉矿区位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北中部的念青唐古拉地区,区内赋矿层位为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第二岩性段(C_2P_1l~2),并严格受地层、岩性及近东西向断层破碎带控制。区域内可见属于燕山晚期的黑云母花岗岩(γ53)分布,成矿物质来源于该花岗岩。矿体的分布受矿区内三条走向近平行的断层控制。本文通过介绍该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寻找相同成因的同种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仁达铜金矿床位于三江弧盆系的治多-江达-维西-绿春陆缘弧带内,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地层公也弄组(T3g),岩性主要为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晚三叠世的花岗岩和早-中侏罗世的二长花岗岩。该矿床受地层、岩性及构造破碎带的控制,其中公也弄组(T3g)是该矿床的含矿地层,矿体主要产于与岩体接触的破碎带内。本文通过介绍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初步讨论了仁达铜金矿的成因,认为该矿床属于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贵州枫芸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下二叠统栖霞组(P_1q)、茅口组(P_1m),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_2w)、长兴组(P_2c),下三叠统夜郎组(T_1y)和第四系(Q)。矿区位于许家坝开阔向斜南东翼,总体表现为一单斜构造。矿体出露于地表或受氧化地带,往往由于次生变化而引起品位的变化,未受氧化的地段矿产含量一般较为稳定,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在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将调查区具体点、线、区要素通过二次文件转换生成KML或KMZ格式文件的方法,将其导入Google Earth客户端中显示;以西藏打加错东地区1∶50 000区调项目为例,探讨了利用实时浏览Google Earth三维遥感影像数据,结合调查区地形、地层产状和地质文件来直观地辅助地质工作前期布设和后期检查;结合"V"字型法则,对青藏高原雪被区、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等人力无法到达地域地质界线的圈连,对部分地层产状的获取和后期地质界线的圈连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普查区锡多金属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白音诺尔铅锌矿外围锡多金属普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侏罗系中、上统和第四系;构造较简单;岩浆岩发育;区内晚二叠统林西组含碳斑点板岩及碳质板岩和三叠纪花岗闪长岩是本矿床重要赋矿地层,该矿床成因类型为:高温气化-热液蚀变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东戈壁特大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天山东戈壁特大型钼矿床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于2010年底发现并查明的我国(新疆)又一个特大型钼矿床。总结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可知:①矿床位于区域深大断裂切割的断块上;②矿床位于区域巨大花岗岩基的外接触带;③属于斑岩型单一钼矿床;④赋矿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干墩组下段(C1gd1);⑤矿床全部产于成矿母岩——斑状花岗岩小岩株的外接触带,内接触带不含矿;⑥成矿温度240~280℃;成矿压力531.04~752.10×105Pa;成矿深度1.68~2.39 km;⑦成矿时代:锆石测年;227.6±1.3 Ma,为华力西晚期(二叠系末期);⑧找矿标志:1∶20万水系沉积物高温W.Mo.Sn.Bi综合异常;1∶2.5万Mo.Bi.W综合异常;石炭系下统干墩组下段中石英密集区是找矿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6.
矿区地处建水台隆(Ⅰ^1-2 3)区,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茅口组第三层(P1m3)地层中。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本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而海平面的升降影响高品质石灰岩的分布和变化。  相似文献   

17.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生烃中心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位于成都-自贡地区,龙马溪组以万县地区和泸州-綦江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栖霞组具有成都-资阳、广元-仪陇、万县3个生烃中心,吴家坪组以万县-巫山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同时资料显示,盆地烃源岩总体热演化成熟度较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其生烃强度主要由有机碳丰度和烃源岩厚度决定.二级层序海平面上升期有利于区域性烃源岩形成,沉积环境控制着烃源岩的岩石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丰度,构造运动则影响着烃源岩发育范围和后期有机质成熟度演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吐拉牧场一带区域地质地层、侵入岩序列格架及构造属性、构造格架以及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历史,结合地区元素富集特征,研究地区成矿规律。根据1∶25万、1∶20万地球化学扫面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均显示较好的氟、锂、铍元素异常,异常浓集度高,套合好,且在该地区1∶25万锂、铍异常范围内已发现了多个稀有金属矿床;综合地质条件、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区域成矿区带和已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均证明吐拉牧场一带是以锂铍为主的成矿带,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爬奔金矿位于琅勃拉邦-黎府华力西褶皱带北段,属特提斯构造域东段与西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地带。通过对爬奔金矿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及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石炭-下二叠统灰岩为金矿床的矿源层,金的迁移以氯的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爬奔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双重来源,从含矿流体递进演化显示含矿流体起源与演化的各种形态的方解石脉体都在下二叠统灰岩中。综合分析认为,爬奔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形成是剪切作用下岩石压溶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爬奔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上黑龙江成矿带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黑龙江省重要的金及多金属勘查基地。以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为基础,对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各地质单元含矿性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Au总体丰度值高,后期变异强度大,为区内主攻矿种,其次为Ag元素;Au与As、Sb相关性较好,二者可以作为金矿找矿的指示元素;区内重要的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和下白垩统甘河组,为下步金矿找矿工作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