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国家“1+X”证书制度,阐述书证融通实训室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选择与物联网专业吻合面较高的“X”证书,确定融通课程。基于此,文章提出书证融通实训室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建设书证融通实训室,是为师生提供更为高效、专业的授课、学习与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2.
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试点)工作。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校积极申报试点院校,组织考证。本文以电商专业为例,在“1+X”证书制度下探索电商专业课堂改革。本课基于“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1+X”技能证书为目标,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微课、网课、动画、视频等数字化资源为理论学习载体,以“1+X”网店运营推广实训平台为实训载体,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课赛证并进”的教学策略,构建“双师型、三任务、四阶段、五环节”的整体实施过程,充分落实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3.
郭楠楠 《中国新通信》2023,(16):159-161
实行“1+X”证书制度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深化中职院校综合素质“三教”改革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明确了实行“1+X”证书制度的工作思路,并探讨了“1+X”证书制度的实现过程、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几个环节的改革,并以“1+X”证书制度为突破口,推动电子商务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1+X”证书制度的不断试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学分制、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灵活的学习制度不断涌现出来,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以往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未能较好地实现对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深度改革,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1+X”书证衔接和融通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本文就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职教二十条,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与多个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实施“1+X”证书制度的目的是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来获取多项本领,以强化学生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1+X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同指向产教融合。在1+X证书制度驱动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应当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打造具有X技能的教师队伍、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探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根据X证书进行课证融通,以产教合作企业实践项目为载体,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证书分流+项目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通过社会评价组织、高校、产教合作企业三方协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实训室作为培训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场所显得越发重要,各高校对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建设标准与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通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仿真模拟企业实际环境,建设完成了本校电子商务实训室。  相似文献   

8.
陈小聪 《电子技术》2023,(3):174-175
阐述职业教育中的“1+X”证书制度的特点,职业教育中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包括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电商与校企的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9.
当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模式虽然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着教学场景多样化不高,培养学生的质量达不到企业的岗位需求,课程资源相对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展开基于“1+X”证书制度的“5+Y”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1+X”证书制度试点的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启动的"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的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入X证书将会为专业群人才培养带来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文章提出"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和改变,探索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秦鲜  周陶然 《移动信息》2023,45(10):86-88
在教育部全面推广“学位证书+某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的情况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应该更加完善。教师应主动引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文中深入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体系,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未来的教学实践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探索了中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模式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全国首批1+X证书“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考核试点专业,依据“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规范,融合专业原有课程标准和产业需求,文章重构了“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完善了课程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1+X”证书制度不仅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切实落实“1+X”证书制度为出发点,探索全面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1+X"证书制度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图书馆应转变传统思路,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为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的有序推进、有力实施做出贡献,使"1+X"证书制度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自身潜力得到发挥,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王芸 《数字化用户》2022,(6):160-162
基于“1+X”证书制度,侧重现代新兴数字化技术,融合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教学设计、应用培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讨如何使1+X新技术的应用融入高职教学,落到实处。通过改革高职财经商贸专业建设方案,建立融入“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1+X...  相似文献   

16.
杨宇超 《中国新通信》2023,(5):96-98+7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均随之变化,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群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都是现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强力手段。本文以“1+X”证书制度融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开展“1+X”证书遴选,并对《Python程序基础及应用》《通信与网络技术》等课程进行课证融通实践,以达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适配产业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严昊 《移动信息》2020,(2):00116-00117,128
根据职业就业的自身特点以及当前我国众多中职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制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一现实,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进行了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实训基地创新建设。其依托产教融合联动机制和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了360在线服务实训室等特色专业实训室,通过实训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数码维修专业在传统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互联网+”模式的实训基地创新建设,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效果,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的背景和要求,围绕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工程验证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融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融合、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相融合。建立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分层培养、逐级递进;多方联动、融汇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点—线—面—体”四维度体系化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中之重,而1+X 证书制度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根据分工协作结构化高职教学团队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分析当前1+X 证书制度下教学团队建设存 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通过优化教学团队层次结构、推进教学团队改革创新、健全教学团队保障机制等措施提升教学团队建 设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而国内各种信息产业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动力。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建设社会经济的主要力量,对此2019年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1+X”证书制度,面对新制度,各职业学校都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为顺利实施“1+X”证书制度提供保障。对此本文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分析其在“1+X”证书制度下该如何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完成教学改革,希望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