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试分析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等工艺参数对黄麻/聚丙烯纤维复合板材性能的影响,并用方差分析了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热压工艺参数对板材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温度升高复合板材强力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温度为17012时,强力达到最大值;随着热压时间延长,强力呈上升趋势,在4min时拉伸强力和弯曲强力较好;随着压力增加,强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4Mpa时达到最佳强力。  相似文献   

2.
可降解PLA/黄麻新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聚乳酸/黄麻层压型复合材料的实验制备方法,通过改变聚乳酸与黄麻纤维的质量分数、黄麻纤维铺向角和铺层顺序等条件制备复合材料,分析这些条件对复合材料拉伸、弯曲和冲击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LA/黄麻的质量分数为0.6∶0.4和铺向角为45°时,其复合材料分别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黄麻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综述了黄麻纤维/树脂界面相容性、成型工艺等黄麻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对黄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涤纶导电复合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将涤纶纤维在苯胺溶液中预浸泡,然后进行处理,再将纤维置于氧化剂的酸溶液中使苯胺在纤维上氧化聚合,同时进行掺杂制得聚苯胺/涤纶复合纤维。讨论了苯胺单体含量、掺杂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0^-2S/cm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黄麻/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板的制作方法,并对不同质量分数与长度的黄麻纤维增强的板材进行了拉伸及弯曲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拉伸断面的微观形貌.讨论了纤维质量分数与长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黄麻纤维有利于提升环氧树脂的拉伸和弯曲,纤维质量分数与长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麻纤维下脚料、聚酯纤维和ES纤维作为原材料,在传统非织造布设备上采用热风法制备无纺毡,再对其进行热压成型制得大麻纤维复合型材,对ES纤维含量与成型工艺参数对型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ES纤维、成型温度和成型时间的增加,大麻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增加后下降:大麻纤维复合板材的最优加工工艺为:ES纤维质量分数45%,成型温度195℃,成型时间6min.成型压力2.5MPa.  相似文献   

7.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利用包缠技术制得复合线,织造平纹组织预制件,采用直接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且统一的热压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多层预制件复合,且在加工模具中添加与预制件厚度相适应的垫片,可以得到成型效果良好的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达到成型优化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复合材料在厚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利用包缠技术制得复合线,织造平纹组织预制件,采用直接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且统一的热压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多层预制件复合,且在加工模具中添加与预制件厚度相适应的垫片,可以得到成型效果良好的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达到成型优化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复合材料在厚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测试了再生涤纶纤维纱的性能,包括强伸性、弹性回复率、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等指标,并与相同线密度的涤纶纱、涤棉混纺纱与纯棉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涤纶纱的断裂强度最高,其次是涤棉混纺纱和再生涤纶纤维纱,后两者的断裂强度相近;再生涤纶纤维纱的弹性回复率小于涤纶纱,毛羽多于涤纶纱且毛羽长度为3 mm,4 mm和5 mm时再生涤纶纱的毛羽指数较大;再生涤纶纤维纱条干的CV值大于纯棉纱,小于涤纶纱,与涤棉混纺纱相近.  相似文献   

10.
以聚酯纤维和黏胶纤维为原料,混合成网后通过针刺工艺制备具有多孔隙的三维结构的涤纶/黏胶纤维复合针刺非织造布;然后,选用氟化后的纳米SiO2颗粒和SiC颗粒对非织造布进行表面进行疏水整理,并对试样的克重及厚度、化学结构、微观形貌、机械力学性能、疏水性能等进行研究,分析原料配比对产品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表面富含大量的纳米SiO2颗粒和SiC颗粒,且适当提高涤纶纤维的含量,可改善试样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基于以上良好的性能,涤纶/黏胶纤维复合针刺非织造布可用于防水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PBT/PET共聚酯及其纤维热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BT/PET共聚酯高温稳定性好,其结晶结构为PBT/PET共晶结构,随PBT含量增加,其熔融热增加,熔点下降,PBT/PET共聚纤维的熔融热随拉伸倍数增加而增加,这表明纤维结晶度随拉伸倍数而增加.适宜于PBT/PET共聚纤维的拉伸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含羊毛粒子的改性丙纶(WP/PP)纤维用Foron类分散染料染色的工艺及相关的染色性能,分析了该纤维常压可染的机理,通过测定染色织物的K/S和染色牢度评价了染色效果.结果表明:与纯PP纤维相比,WP/PP纤维的染色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上染率提高1倍以上;优化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95℃,染色时间45 min,载体Dilatin POE的质量浓度0.8 g/L;Foron类分散染料染过的WP/PP纤维具有良好皂洗牢度、汗渍牢度和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热、老化以及其他力学性能,本文探讨了以环氧树脂为基体,以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的碳纤维为导热载体,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同时,研究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体的热传导机制,以及近些年来环氧树脂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科研现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对回收PET(rPET)进行扩链增粘,从特性粘度和端羧基含量的变化考察了PMDA的扩链效果,并借助DSC研究了扩链剂对rPET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MDA扩链剂对rPET具有良好的扩链增粘作用,当PMDA用量为1.25%时,rPET的特性粘度达到0.813dL/g,满足作为工程塑料使用的粘度要求;rPET的结晶行为与其特性粘度有关,随着特性粘度升高,结晶度降低,结晶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涂层导电涤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对涤纶纤维进行了碱减量处理,然后在液相中使苯胺在涤纶纤维表面原位聚合而制得聚苯胺涂层导电涤纶纤维。讨论了氧化剂与苯胺的初始摩尔比、苯胺单体浓度、掺杂酸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导电涤纶纤维的电导率在10^-2-10^-5S.cm^-1范围内,且基本保持了其原有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直接影响其综合性能,考察芳纶纤维/环氧旨复合材料模压工艺的保温时间、固化温度、加压时机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用室温浸胶,50℃保温0.5h,75℃保温5min,加压后升温至100℃,固化3h,保压18MPa,固化后自然降至温的固化工艺,可以合理地控制芳纤维/环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模压样品的质量,保证其优异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碳纤维复合飞轮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具有的各向异性的特点,分别采用弹性力学的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集成化储能系统中的碳纤维复合转子进行了强度分析,给出了碳纤维复合转子强度计算的解析公式,对有限元法在该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文中最后对比了二者在应用中的差异,并提出了采用密度小、弹性模量低的材料做轴或在轴与飞轮之间添加弹性层,可以提高飞轮转速,最大限度地利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这一优化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类型、再生粗骨料处理方式以及试件尺寸作为参数,通过与钢纤维天然混凝土对比,探讨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略低于钢纤维天然混凝土,钢纤维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系数与钢纤维天然混凝土差别不明显.根据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铣削型钢纤维(MF)对天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为0.25,对预湿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为0.35,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的增强效果优于天然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