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曼Saih Rawl油田的低渗透shuaiba灰岩油藏是一个几乎未断裂的、大面积延伸的低起伏构造。渗透率受基岩控制且相对较低(1-10md)。油藏大约含有9000万立方米轻油(35&;#176;API),油柱高度为15—30米。经济开采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也就是在发现该油田20年后,可有效地使用水平井技术的时候。今天,在该油田的注水井网中已经使用了高达7个分支的多分支井。储层中的单井裸眼总长度已达到了11km。到2001年中期为止,已钻了166km生产裸眼井段和107km注入裸眼井段,有167个水平井眼,产油量高达9000m^3/d。最初的生产井段与注入井段之间的距离为250m,现已逐渐减小到60m,但仍满足经济标准。在2000—2001年,进行了一次油田开发回顾,以进一步寻找短期和长期的开发机遇。使用了一系列新的油藏管理工具以预测油藏对各种开发选择的响应。为了试验这些概念并实施广泛的数据采集,选定了一个先导试验区。最终,开始了实验室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通过回顾,确定了短期和中期活动的规划,包括将井距加密到40m,并在现有注入井内钻附加分支井眼。还确定了开发油田的翼部区域。然后,将在现有生产井中进行鱼骨钻井和反向注水的先导试验,同时设想了像堵水和二次压裂这样的波及优化方法,以达到50%以上的目标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分支井和智能井系统已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近日,阿曼石油开发公司成功地在老油田——Mukhaizna油田开发中应用了该系统。  相似文献   

3.
4.
目前,苏联已达到的原油高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用强化采油方法开发技术发达区的油田有关。对这些已投入开发的油田进行了大量投资。在些油田矿藏中,还有大量难采后备储量。例如,虽然苏联设计的原油采收率比美国高,但是,仍不超过50%。即:如果用常规技术开采方法开发这些油田,在开采结束后,仍有一半以上的石油储量留在地下。  相似文献   

5.
油气藏经营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油气田开发观念的改变,也标志着油气田开发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明确了现代油气藏经营着管理的基本概念,在总结了世界油气藏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国目前油气藏管理工作与世界的主体差距的基础邮同气藏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博兴洼陷高7井特种油气藏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新型油气藏,丰富碎屑岩盆地的石油地质理论及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理论,本文应用沉积压实研究成果及综合地质分析方法,对博兴洼陷高7吉泥岩裂缝含油气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高7井为“砂泥孔缝等压渗储与泥盖”、自生自储型特种油气藏,泥岩裂缝是其成藏的关键;主控因素为岩相与断裂分布;该类油气藏是纯梁油区及东部老油区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新型油气藏的重要潜力区,今后应加强对该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渤海湾海域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已经投入开发的有亿吨级整装油田,还有多个已探明而未投入开发的大中型稠油油田。这些油田都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具有良好的储层条件,但因海上油田开发投资大,风险大.且稠油油田的开发又比一般的稀油更具难度.如何借鉴国内外同类油田的开发经验?如何引进新的开发技术?利用现代油藏经营的思想.使油田达到高的采收率,高的效益,实现高的投入产出比.从而形成套海上稠油油田优化开发的模式。这对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和开发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水平井和分支井正在逐步代替直井,成为优化油藏开发的一种新方法。适当的井身结构对能否取得最大产能是很重要的。而确定井身结构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变量入是地层渗透率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
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围绕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文中对分支井的分类、应用范围、侧钻方法和国内外发展状况作了一个较全面的概述,对进一步认识和开展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分支井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支井技术是水平井,侧钻井技术的集成和发展,本文作者总结了分支井技术的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分支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作了详细分析。分支井技术是继水平井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先进技术,它将会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断块油气田》2013,(5):666-666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日前透露,滨90井日产油92t,日产气近6.3×10^4m3。歧口凹陷经多年勘探,中浅层优质资源大多已经开发,剩余资源主要集中在中深层。中深层物性差、产量低、埋藏深且勘探难度大,勘探研究难度远远大于传统的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Statfjord油田C-23分支井的钻井和完井历程,该井在Brent油藏中钻了两个水平分支井眼,分别长1765m和2394m。这两个分支井眼都在同一方向上钻穿了Tarbert和Ness地层,两个分支井眼之间的距离仅有80m,在油层段都下入了Φ177.8mm注水泥尾管内奸以井采用油管管传输射孔枪在Tarberr地层射孔。  相似文献   

14.
《特种油气藏》2009,16(5):111-117
7月14日至16日。第七届《特种油气藏》编委会举行,进行编委换届。并就期刊工作进行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等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油田公司总经理谢文彦任第七届编委会主任。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张方礼在会上致辞。  相似文献   

15.
断块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井部署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冰  史云清 《河南石油》1996,10(1):21-24
调整井部署是断块油田开发中后期一项重要的挖潜措施。中原油田采油三厂1994年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小层水淹状况及开发动态分析,在落实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部署调整井。充分动用地质储量,完善注采井网,增加可采储量,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分支井技术降低钻井成本,保护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ssan  d  郎春艳 《国外油田工程》2000,16(5):20-2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过量的降雨会阻碍道路修建和原油运输。但有一种经过改进的水平钻井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与常规方法相比 ,这种新技术不仅可将钻井、完井和设备成本降低 50 % ,而且在作业上具有一定优势 ,还可保护环境。此技术要求在一可永久进出的地面井位钻一口大半径的水平单井 ,然后在只有冬天可以进出的临时矿场钻补充水平井 ,以便与主井连通。这些分支借助位于可永久性进出地面井位的主井采油。此项技术不仅可用于沼泽地带 ,也可用于不方便进入地区、环境敏感地区以及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地区 ,且有可能成为新一代EOR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前,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有多种,大多数方法的原理是用注蒸汽或化学药品来降低原油黏度.尽管这些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整个油田生产周期内,注蒸汽或化学药剂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在委内瑞拉东部的Faja Del Orinoco应用中取得成功,它是利用多分支井(多底井)增加油藏接触面积的方式来提高油藏采收率.实践表明,多分支井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比常规水平井生产更多的原油,并且没有任何额外的生产成本.本文将要讨论的是在稠油油藏中,多分支井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替代传统方法的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它将论证在相同情况下,通过增加井壁裸露面积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可与注蒸汽或化学药剂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相媲美,并且分支井生产成本比二者要低.然而,注蒸汽作为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有很多缺点,如蒸汽的成本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多分支井为在相同采收率条件下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法.这种技术尤其适用于使用注蒸汽成本昂贵而且效率不高的薄油层.大量资料表明,在委内瑞拉的Orinoco地带,多分支井是开采具有挑战性的"超重"油藏的一种经济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分支井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分支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及发展作了详细分析。近几年,分支井应用广泛,其中水平分支井技术在国内特别是在海上油田发展很快。业内人士认为分支井技术是继水平井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青海油田计划使用双分支水平井来开采东坪地区的基岩气藏,针对该地区基岩钻进过程中漏失较严重,开窗位置泥岩坚硬以及甲方提出的分采要求等技术难题,通过优化井身结构、优选分支井钻完井方案以及定位、开窗、斜向器回收、重入和分采配套工具优化研究,形成了适合基岩油气藏开发的三开井身结构,具有抗拉、抗扭和耐压能力的定位工具,并配套斜向器的合理使用,顺利地完成了该井的完井施工,投产后日产气最高达76×104 m3,成为青海油田60年来单井产量最高的井,为基岩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锦612块开发效果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震技术对区块的构造和储层发育情况进行重新落实,同时采用分支井经济评价软件,对分支井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了锦612-12-新22井进行分支井试验.该井试验的成功,为今后开发同类型油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