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低频非线性隔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超低频被动隔振系统。该系统采用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具有高的支撑刚度和极低的运动刚度,且系统刚度呈现非线性,解决了传统被动隔振系统存在的超低频隔振难题。通过对该系统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刚度表达式及在平衡位置处的零刚度条件,为新型超低频非线性隔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型非线性低频被动隔振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一种新型非线性低频被动隔振系统,由三个特定形状的片弹簧对称分布构成,具有较高静承载力和较低的动态刚度,可以显著的降低了系统的起止隔振频率;通过隔振系统弹性元件的一维无量纲模型,分析了其非线性行为,且对隔振器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一个两自由度的隔振实验平台,在实验平台上对隔振系统进行了隔振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该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隔振系统的有效隔振频率区间要求越过跳跃区间,大于向下跳跃频率.然而,在跳跃区间内,当系统响应振幅位于幅频曲线的非共振支上时,系统具有隔振效果,问题在于如何将振幅保持在非共振支上.当初始条件或激励频率变化使系统响应幅值位于共振支时,提出利用最优时延反馈控制将幅值从共振支切换至非共振支.时延反馈控制虽然使系统处于混沌状态,但振幅得到了充分降低.待混沌状态稳定,且系统状态位于趋向于非共振支的流域中时,撤除反馈控制,系统将恢复简谐振动且振幅最终落在非共振支上,实现了在跳跃区间内的有效隔振,从而拓宽了非线性隔振的频率区间.通过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证实了基于最优时延反馈控制和准零刚度的非线性隔振系统适用于低频隔振.  相似文献   

4.
低频振动噪声影响水下装备声隐身性能。在原气囊隔振装置基础上,通过结构改进设计,使得侧向气囊能够为系统提供负刚度,通过与垂向气囊并联,设计了一种新型非线性浮筏隔振装置,提升了隔振装置的低频隔振能力。新型隔振装置由“侧向气囊-万向节-垂向气囊”非线性隔振器组和浮筏组成。分析了侧向气囊为系统提供负刚度原理,建立了非线性浮筏隔振装置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新型隔振装置样机并开展了相关性能试验。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非线性浮筏隔振系统垂向一阶固有频率约为原系统的50%,垂向隔振性能提升了约6 dB,侧向隔振性能与原系统相当。此外,也研究了非线性浮筏隔振系统的摇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重载情况下,新系统能够具备较好的摇摆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正负刚度并联的新型隔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正负刚度的概念,提出了通过正负刚度弹簧并联实现超低频隔振的新方法.并联负刚度弹簧不但显著降低了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了隔振系统产生高频内共振的频率.对所研制的正负刚度并联隔振系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由于并联了负刚度弹簧,隔振系统固有频率从6Hz降低到0.75Hz。隔振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最佳的非线性被动隔振机构,针对滚子和球面接触式的非线性被动隔振系统进行了刚度建模、分析。并建立系统的ADAMS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探讨了机构各主要参数对其性能影响,并发现机构隔振性能随被隔振物体质量变化调整的主要参数。研究成果有助于非线性隔振器及非公路车辆座椅悬架隔振设计。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并联具有负刚度特性的刀口支撑滑动梁和正刚度的线性弹簧,设计了全新型的超低频非线性隔振系统。分析了系统的静态力学特性,给出了系统的力-位移关系以及刚度曲线,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明显。求取了系统具有近似动态零刚度时的参数配置并结合实际应用选定了系统工作平衡点。建立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在对方程进行简化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了Helmholtz-Duffing方程的响应,分析了系统的频响特性,得出了在激励幅值较小的激励下系统具有渐软特性,而激励幅值增大后系统会出现二次跳变,即先表现为软特性后表现为硬特性。对此种新型隔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70年代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锻锤砧下直接隔振技术,将传统的置隔振元件于基础下部的方法,改为将隔振元件置于砧座底部,从而使隔振系统大为简化,但由于未能利用基础质量的惯性来抑制砧座振幅,对于砧座质量较小的自由锻锤来说,当隔振频率低、隔振效果好时,将使砧座振幅增大至0.02m以上,不利于工艺操作;为隔振元件刚度大、隔振频率高时,又不能获得理想的隔振效果,并且还会出现砧座跳离隔振元件的情形。为解决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10.
超低频标准振动系统基础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低频标准振动系统易受外界振动干扰的问题,研究了超低频标准振动台与激光测振仪的隔振基础设计技术.首先以振动台台面输出信噪比为出发点,确定了超低频标准振动台基础噪声的基本要求;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数值方法,分别对振动台基础与激光测振仪基础作动力学分析,再对激光测振仪基础作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振动台基础底面应与地基刚性连接,而激光测振仪基础底面应与地基弹性连接;优化橡胶减震垫的布局可以提高激光测振仪隔震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辆行驶工况环境以及振动频率,研制了一种空间占比小、安装方便的准零刚度(quasi-zero-stiffness,QZS)车载隔振系统.将垂向弹簧与两个对称的负刚度结构并联,负刚度机构用于刚度校正,通过静力学特性分析,初步确定了系统在平衡位置具有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在推导中引入了加工误差系数,分析了加工误差系数对系...  相似文献   

12.
光电吊舱无角位移被动减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某型光电吊舱无角位移减振的需求,利用分级减振的设想,设计了一组内外框架减振器,计算了减振器刚度、阻尼系数范围,并对减振器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建立了减振系统的Solidworks三维模型,在ADAMS中进行了振动仿真分析,得出单方向输入时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并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减振器的刚度、阻尼系数的最优值,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三向相等刚度,解除了系统三个方向的线振动耦合,保证了荷载基准与底座基准振动状态下无相对角位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车载光电设备0~20 Hz低频段振动,综合考虑承载能力及车内空间,基于准零刚度系统隔振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低频水平方向隔振方法。将一种新型的负刚度机构并入正刚度的弹簧,组成正负刚度并联的新构型隔振系统。通过对隔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动力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系统处于平衡位置时的零刚度条件;并对加入了新型隔振系统的车载光电设备振动响应进行了模态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此新型准零刚度水平隔振系统在不改变承载能力的情况下,降低了固有频率,对于低频隔振有明显的效果。可将0~20 Hz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降低96.67%左右。通过对装有该隔振系统的车载仪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可验证该隔振系统对车载设备的隔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类非线性混沌振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Duffing非线性振子为研究对象 ,应用主动隔振原理 ,设计了参数自调节的PID控制算法 ,对Duffing振子混沌振动进行了主动隔振数值仿真实验 ,实现了对混沌振动的良好隔振。仿真结果表明 :在混沌振动中应用主动隔振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AMS的柔性基础振动系统隔振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分析船舶动力机械隔振系统中的基座柔性因素,将ADAMS软件与有限元软件结合,研究柔性基础单层隔振系统的频域特性,计算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加速度振级落差,分析了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6.
线谱混沌化是提高潜艇声隐身性能的主要手段,但难以实现小振幅下的持续混沌化;同时,非线性隔振系统由于多个吸引子共存,混沌化品质依赖于初始条件和系统参数。为此,利用开环加非线性闭环方法研究两自由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吸引子迁移和线谱混沌化。建立两自由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其全局性态,得到系统的全局分岔特性及吸引子共存规律;通过开环加非线性闭环方法实现不同吸引子之间的迁移控制,使系统在不同初始条件下始终运行于基础振动最小的混沌吸引子上;利用开环加非线性闭环耦合方法实现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之间的广义混沌同步,使系统在不同参数下始终处于小振幅持续混沌运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能实现隐匿线谱信息和保持隔振性能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